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一、音乐教育在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大量的音乐作品被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呈现,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使其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升华情感,净化心灵。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樂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实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3.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能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地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
1.“寓德于音乐”,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和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例如: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当唱起这首歌,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生。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
学生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例如:在欣赏课上,当《千手观音》的演员们组出“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纤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传说中的千手观音被演绎得如此典雅,让人由衷地击掌赞叹。姑娘们听不到乐曲,掌握不了节奏,无法在舞曲的引导下演绎舞蹈语汇和音乐语言,然而她们用优美的身段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的祥和与美德,实现了体态与灵魂、形式与内容、行为与人格完美的结合。通过欣赏此曲,有助于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真善美。
3.在音乐教育中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感恩,让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感恩,让我们在渐渐平淡麻木了的日子里,发现生活本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恩,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感谢天地,感谢命运,天地宽阔,道路坎坷,但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我们就会努力,我们就可以前行。”这是《学会感恩》中的一段话,在学这首歌时,通过录像我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哑语,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到震撼。在音乐课中,笔者把思想教育融于课堂当中,教育学生心存感恩,才会让付出的爱与回报都变得如此幸福;心存感恩,我们才能与爱同行。
4.音乐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①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德育。在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
②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要性。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而有所突破和挖掘,要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③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德育。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实践中学生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
总之,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思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才能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音乐教育在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大量的音乐作品被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呈现,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使其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升华情感,净化心灵。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樂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实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3.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能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地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
1.“寓德于音乐”,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和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例如: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当唱起这首歌,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生。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
学生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例如:在欣赏课上,当《千手观音》的演员们组出“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纤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传说中的千手观音被演绎得如此典雅,让人由衷地击掌赞叹。姑娘们听不到乐曲,掌握不了节奏,无法在舞曲的引导下演绎舞蹈语汇和音乐语言,然而她们用优美的身段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的祥和与美德,实现了体态与灵魂、形式与内容、行为与人格完美的结合。通过欣赏此曲,有助于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真善美。
3.在音乐教育中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感恩,让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感恩,让我们在渐渐平淡麻木了的日子里,发现生活本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感恩,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感谢天地,感谢命运,天地宽阔,道路坎坷,但只要心中有爱,心存感恩,我们就会努力,我们就可以前行。”这是《学会感恩》中的一段话,在学这首歌时,通过录像我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哑语,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到震撼。在音乐课中,笔者把思想教育融于课堂当中,教育学生心存感恩,才会让付出的爱与回报都变得如此幸福;心存感恩,我们才能与爱同行。
4.音乐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①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德育。在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
②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要性。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而有所突破和挖掘,要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③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德育。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实践中学生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
总之,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思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才能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