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坐标。“以文化人,以化成天下”,教育性因素可以说是城市文化内涵的精髓;它的开发利用价值不可低估。本文试就夔州古城蕴含的教育性因素与利用价值做一个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人文价值;夔州古城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奉节,古称夔州,雄奇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人文,成就了奉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夔州古城的教育性因素,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夔州古城历史文明蕴含丰富生动的教育性元素
奉节夔州古城地处长江三峡西端、瞿塘峡口,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和灿烂无比的文化积淀。老关庙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6万年前,华夏先祖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历史上奉节古城5次迁徙,宋代西迁后,位置再无变动。移民搬迁前人们熟悉的奉节老城,系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修筑,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荆楚上游,当蜀之口。坚完两川,间隔三楚”,古夔州为历代州、府、路之所,鼎盛时代设三级治所,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经历了西汉公孙述称帝,蜀主刘备托孤,诸葛亮水八阵退敌,唐初李靖压兵荆楚,以及此后无数的铁血将士叱咤疆场的历史风云。
近代史上,历经沧桑的奉节也是英雄辈出之地。1941年,夔州古城遭到日军14次轰炸,投弹700多余枚,夔州古城几乎被夷为平地。近代以来,刘伯承两战夔州传佳话,彭咏梧浴血奉节铸英魂。更有成千上万的奉节儿女奋不顾身、抛洒热血,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大移民过程中,奉节县总动迁人口高达128481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三峡工程坚不可摧的牢固基石。2002年11月4日,奉节古城实施了长江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一次爆破,被誉为“中国第一爆”。从此,奉节的夔州古城永远消失,1.4平方公里的老县城随即淹没殆尽,只留下无限记忆。复建夔州古城,即是为纪念三峡移民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为了铭记不可磨灭的历史传承。
大美无言。造访夔州古城,可以品位三层深刻的意蕴:探寻3000多年夔州文明乃至6万年华夏先祖的独特印记;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致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三峡移民精神。
二、杜甫草堂和万余首夔州诗成就“中华诗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坐标。
2017年,奉节获得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诗城”这样一块全国唯一的金字招牌。历史上先后有700多位诗人造访奉节,浅唱低吟,踏歌起舞,挥毫泼墨,留下了上万首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地理文化史乃至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奇观。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更是如同惊鸿一瞥,从此让奉节夔州名动天下。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站在“依斗门”——这样一座因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而命名的古老城门下,我们尤其应该感悟杜甫真挚的忧国忧民情怀。
公元766年暮春,55岁的杜甫告别成都草堂,辗转来到奉节并居住下来。他客居奉节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写下了430多首诗,占他一生诗作的1/3。在诗圣颠沛一生的创作历程中,在奉节夔州的经历是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秋兴八首》《八阵图》《古柏行》《诸葛庙》《武侯庙》等流传千古的诗篇均写作于夔州,其数量与艺术水平堪称杜诗的巅峰。学术界素有“杜甫的夔州诗集杜诗之大成”“杜诗风格的最后完成在夔州”这样的观点和说法。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主题是抒发“故国之思”。千百年来,每到国难当头之时,诗人们多拟《秋兴八首》抒发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依斗门,是杜甫精神品格的象征,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在诗歌史上的伟大成就,至今润泽着千年诗城;依斗门,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依斗门强烈的人文力量激励着国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关心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三、充分发掘依托发挥夔州古城的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到2020年,我们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葉,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们座谈时特别指出,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列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夔州古城,无疑为我们仰慕辉煌的历史文明、探寻深邃的文化思想、追求优雅的艺术和诗意的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平台和价值载体。
【参考文献】
[1]夔州府志[M].中华书局,2009(11).
【关键词】教育;人文价值;夔州古城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奉节,古称夔州,雄奇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人文,成就了奉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夔州古城的教育性因素,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夔州古城历史文明蕴含丰富生动的教育性元素
奉节夔州古城地处长江三峡西端、瞿塘峡口,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和灿烂无比的文化积淀。老关庙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6万年前,华夏先祖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历史上奉节古城5次迁徙,宋代西迁后,位置再无变动。移民搬迁前人们熟悉的奉节老城,系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修筑,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荆楚上游,当蜀之口。坚完两川,间隔三楚”,古夔州为历代州、府、路之所,鼎盛时代设三级治所,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经历了西汉公孙述称帝,蜀主刘备托孤,诸葛亮水八阵退敌,唐初李靖压兵荆楚,以及此后无数的铁血将士叱咤疆场的历史风云。
近代史上,历经沧桑的奉节也是英雄辈出之地。1941年,夔州古城遭到日军14次轰炸,投弹700多余枚,夔州古城几乎被夷为平地。近代以来,刘伯承两战夔州传佳话,彭咏梧浴血奉节铸英魂。更有成千上万的奉节儿女奋不顾身、抛洒热血,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大移民过程中,奉节县总动迁人口高达128481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三峡工程坚不可摧的牢固基石。2002年11月4日,奉节古城实施了长江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一次爆破,被誉为“中国第一爆”。从此,奉节的夔州古城永远消失,1.4平方公里的老县城随即淹没殆尽,只留下无限记忆。复建夔州古城,即是为纪念三峡移民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为了铭记不可磨灭的历史传承。
大美无言。造访夔州古城,可以品位三层深刻的意蕴:探寻3000多年夔州文明乃至6万年华夏先祖的独特印记;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致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三峡移民精神。
二、杜甫草堂和万余首夔州诗成就“中华诗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坐标。
2017年,奉节获得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诗城”这样一块全国唯一的金字招牌。历史上先后有700多位诗人造访奉节,浅唱低吟,踏歌起舞,挥毫泼墨,留下了上万首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地理文化史乃至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奇观。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更是如同惊鸿一瞥,从此让奉节夔州名动天下。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站在“依斗门”——这样一座因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而命名的古老城门下,我们尤其应该感悟杜甫真挚的忧国忧民情怀。
公元766年暮春,55岁的杜甫告别成都草堂,辗转来到奉节并居住下来。他客居奉节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写下了430多首诗,占他一生诗作的1/3。在诗圣颠沛一生的创作历程中,在奉节夔州的经历是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秋兴八首》《八阵图》《古柏行》《诸葛庙》《武侯庙》等流传千古的诗篇均写作于夔州,其数量与艺术水平堪称杜诗的巅峰。学术界素有“杜甫的夔州诗集杜诗之大成”“杜诗风格的最后完成在夔州”这样的观点和说法。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主题是抒发“故国之思”。千百年来,每到国难当头之时,诗人们多拟《秋兴八首》抒发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道独特风景。
依斗门,是杜甫精神品格的象征,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在诗歌史上的伟大成就,至今润泽着千年诗城;依斗门,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依斗门强烈的人文力量激励着国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关心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三、充分发掘依托发挥夔州古城的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到2020年,我们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葉,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们座谈时特别指出,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列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夔州古城,无疑为我们仰慕辉煌的历史文明、探寻深邃的文化思想、追求优雅的艺术和诗意的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想平台和价值载体。
【参考文献】
[1]夔州府志[M].中华书局,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