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懂得:“巧设情境,激趣乐学”的重要,即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将自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总结如下: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趣乐学新课
在教学“浮力”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怎样测重力?”请看录像:天安门广场上无数彩色气球升上高空,万吨巨轮在海面上航行。“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巨轮为什么不下沉呢?如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个个跃跃欲试。然后结合他们的回答,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二、巧设探究情境,激趣乐学新知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处、问题的关键处,巧设探究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探究之乐。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为你们准备了大小不同的木块、铁螺母和橡皮泥,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有的回答:“有的沉”;有的回答:“有的浮”。是啊,众所周知,科学问题光靠嘴上争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同学先别动手听老师说:先把一组大小不同的铁螺母轻轻地放入水中,再把一组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底,最后把一组大小不同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思考:物体在水中上浮和下沉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顿时,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起来。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然后,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从而体验到了探求新知之乐。
三、巧设游戏情境,激趣乐学数学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教学《影子》一课时,我和学生在屏幕前进行“搭手影”游戏,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变换位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光源和屏幕间才能出现影子?这样,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还能在游戏中发现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可谓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学与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四、巧设竞争情境,激趣乐于进取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分组实验时,看那组同学做的实验正确?那组同学表述的结论完整、准确?那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多?那组同学采集的标本多?谁的发现多?谁的妙招多……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科学知识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五、巧设延伸情境,激趣课外探索
一节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获得了新知,余兴未尽。教师在总结全课时,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后时间继续探索科学。如在教学“水结冰了”一课时,质疑:“同学想一想,水结冰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语音刚落,学生面面相觑,“希望同学课后通过实验,观察解答。”这样,不仅把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做到了科学知识的延续性,而且,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六、巧设多元情境,激趣感知科学
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观察土壤”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到田野里观察土壤,取出样本,再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科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之乐。
总之, 在科学课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即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太子河小学)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趣乐学新课
在教学“浮力”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怎样测重力?”请看录像:天安门广场上无数彩色气球升上高空,万吨巨轮在海面上航行。“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巨轮为什么不下沉呢?如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个个跃跃欲试。然后结合他们的回答,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二、巧设探究情境,激趣乐学新知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处、问题的关键处,巧设探究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探究之乐。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为你们准备了大小不同的木块、铁螺母和橡皮泥,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有的回答:“有的沉”;有的回答:“有的浮”。是啊,众所周知,科学问题光靠嘴上争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同学先别动手听老师说:先把一组大小不同的铁螺母轻轻地放入水中,再把一组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底,最后把一组大小不同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思考:物体在水中上浮和下沉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顿时,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起来。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然后,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从而体验到了探求新知之乐。
三、巧设游戏情境,激趣乐学数学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教学《影子》一课时,我和学生在屏幕前进行“搭手影”游戏,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变换位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光源和屏幕间才能出现影子?这样,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还能在游戏中发现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可谓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学与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四、巧设竞争情境,激趣乐于进取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分组实验时,看那组同学做的实验正确?那组同学表述的结论完整、准确?那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多?那组同学采集的标本多?谁的发现多?谁的妙招多……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科学知识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五、巧设延伸情境,激趣课外探索
一节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获得了新知,余兴未尽。教师在总结全课时,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后时间继续探索科学。如在教学“水结冰了”一课时,质疑:“同学想一想,水结冰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语音刚落,学生面面相觑,“希望同学课后通过实验,观察解答。”这样,不仅把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做到了科学知识的延续性,而且,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六、巧设多元情境,激趣感知科学
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观察土壤”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到田野里观察土壤,取出样本,再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科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之乐。
总之, 在科学课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即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太子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