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校开展小学生环保特色教育研究已有五年,事实证明,通过初步开展课题研究,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观念。本文通过以观鸟为切入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观鸟活动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开展该课题研究,可为全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参考,具有可复制性,能够在相同或不同地区以同样形式实践开展。
【关键词】 观鸟 科学探究 兴趣 生态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67-02
0
前言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也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刻不容缓。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逐步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因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知识学习,以增强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珍爱环境的自觉性就十分必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应注重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
1.界定观鸟活动核心概念的定义内涵
1.1观鸟活动-观鸟
是指在大自然中利用望远镜等观察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活动和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的一种户外科学性质活动。观鸟活动和唱歌,下棋一样,是一种游戏。
1.2观鸟活动的教学意义
1)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科学教学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受空间的限制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而观鸟活动做为科学课程的一项实践式探究活动,将学生从课堂带入大自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观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思维,在不断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得出研究结果,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观鸟活动的可操作性、便捷性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对小学生展开科学教育。
2)观鸟在校园的教学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对课程结构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小学为了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展开校本课程从而达到目的。观鸟活动起源于国外,在国内行兴起时间较晚,由于中国独特的地域情况,鸟类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的分布不同,对校园环境的研究也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学生在观鸟过程的同时也观察了校园环境的变化。
3)观鸟在社会的教学意义
学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重要过渡站,对学生在社会环境的适应情况起到重要作用。观鸟活动作为小学科学学科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观鸟活动的学习,在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环保理念得到落实和传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发扬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3观鸟过程意义远大于结果
鸟应该算是地球上的精灵吧?是自然界中可以直接与我们接触的动物,结合鸟类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在鸟活动中可以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压力,感受自然,放松身心。观鸟过程意义远大于结果,小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强,思维方式活跃,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个性特征逐渐显露,自信心持续增强。所以说观鸟活动的过程意义大于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只注重结果的掣肘,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继续鼓励和支持,教学目标难度设置不易过大,学生能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1.4观鸟活动的课程内容和形式
在观鸟活动的课前预想和备课的引导下,结合小学生身心发现的特点,总结了一套可行性强的观鸟课程教学活动。
首先,先采用课堂式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等直观的新型教学方式,展开观鸟基本知识课程。主要包括,观鸟的具体含义,观鸟的历史意义以及观鸟组织、观鸟活动等相关介绍。由导入性强的教学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在理论知识的隔天开展户外观鸟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讲解观鸟的基础知识。采用户外实践的特点吸引性学生进行观鸟活动,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在户外复杂环境中辨别鸟种的能力,掌握观鸟设备的使用方法。最后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开展探究式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2.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具体现状分析
2.1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惯性冲击和应试教育的强势挤压,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工作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教条化。学校为教育而教育,贴在墙上的是警句,挂在嘴边的是训诫,拿在手中的是规范,给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盲点、听觉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逆反。学生个性各有差异,道德基礎不尽相同,而规范标准整齐划一,让鲜活的生命个体变成了俯首帖耳的躯体。二是闭塞化。学校往往把校内环境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场地,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教育体系,导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难以建立合作配合的体系,对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诸如此类,导致了教育的失效或无效。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一方面不断对人的思想、人格、心理等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网络文化所催生的负面效应对既有的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撞击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2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中存在的问题
2.2.1科学探究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人际德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仅仅有为生产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这必然会导致教师的科学探究培养理念相对滞后,对科学探究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教师要么忽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培养,要么只是“轻描淡写”而流干形式,并不能使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取得实质上的成效。
2.2.2科学探究目的相对失衡
在传统理念的深刻影响下,国内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工作中习惯性地将兴趣目标放在理想化的环境中,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主体需求,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没有将科学探究兴趣与社会现实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致使与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情况相脱离。
3.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营造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避免呆板地用教科书来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要想办法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科学的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培养探究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观察,是学生对科学知识感性化的重要形式,通过观察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科学探究兴趣以观鸟为载体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式培养。学校展开基础科学课程教学,有利于孩子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与奥秘,激发孩子的探知欲。基础阶段的科学启蒙教学,对学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科学教学的目的下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试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和研究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实验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有效性,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尊重并且保护学会说呢过的好奇心,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学习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基于专业学科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孩子的天性,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观鸟活动是一门实现对学生综合性教育的过程,其实践性的特点,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多方面多元化的发展。跨越学科界限,沟通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创了各学科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发展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观鸟活动教学的开展,通过学生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将会培养出一批懂生活、有爱心的基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观鸟活动教学是能够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我们所进行的理论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在于激励学生们主动投身到生态保护运动中去,教育目的只有经过反复的内化阶段和外化阶段,积极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将教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实现。在科学教学中,以观鸟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落实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的理念,让学生在研究中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挖掘和发挥自我潜能,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习得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在主动探索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廖晓东.把观鸟活动引入中小学环境教育[J].广东教育(綜合版)2005,(2).
[2]李萍萍,杨兵.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
[3]雷新兰.浅析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10-12.
[4]胡震宇.观鸟活动课在厦门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3):30-31.
【关键词】 观鸟 科学探究 兴趣 生态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67-02
0
前言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也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刻不容缓。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逐步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因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知识学习,以增强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珍爱环境的自觉性就十分必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校应注重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
1.界定观鸟活动核心概念的定义内涵
1.1观鸟活动-观鸟
是指在大自然中利用望远镜等观察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活动和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的一种户外科学性质活动。观鸟活动和唱歌,下棋一样,是一种游戏。
1.2观鸟活动的教学意义
1)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科学教学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受空间的限制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而观鸟活动做为科学课程的一项实践式探究活动,将学生从课堂带入大自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观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思维,在不断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得出研究结果,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观鸟活动的可操作性、便捷性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对小学生展开科学教育。
2)观鸟在校园的教学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对课程结构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小学为了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展开校本课程从而达到目的。观鸟活动起源于国外,在国内行兴起时间较晚,由于中国独特的地域情况,鸟类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的分布不同,对校园环境的研究也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学生在观鸟过程的同时也观察了校园环境的变化。
3)观鸟在社会的教学意义
学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重要过渡站,对学生在社会环境的适应情况起到重要作用。观鸟活动作为小学科学学科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观鸟活动的学习,在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环保理念得到落实和传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发扬了教育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3观鸟过程意义远大于结果
鸟应该算是地球上的精灵吧?是自然界中可以直接与我们接触的动物,结合鸟类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在鸟活动中可以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压力,感受自然,放松身心。观鸟过程意义远大于结果,小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强,思维方式活跃,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个性特征逐渐显露,自信心持续增强。所以说观鸟活动的过程意义大于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只注重结果的掣肘,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继续鼓励和支持,教学目标难度设置不易过大,学生能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1.4观鸟活动的课程内容和形式
在观鸟活动的课前预想和备课的引导下,结合小学生身心发现的特点,总结了一套可行性强的观鸟课程教学活动。
首先,先采用课堂式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等直观的新型教学方式,展开观鸟基本知识课程。主要包括,观鸟的具体含义,观鸟的历史意义以及观鸟组织、观鸟活动等相关介绍。由导入性强的教学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在理论知识的隔天开展户外观鸟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讲解观鸟的基础知识。采用户外实践的特点吸引性学生进行观鸟活动,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在户外复杂环境中辨别鸟种的能力,掌握观鸟设备的使用方法。最后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开展探究式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2.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具体现状分析
2.1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惯性冲击和应试教育的强势挤压,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工作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教条化。学校为教育而教育,贴在墙上的是警句,挂在嘴边的是训诫,拿在手中的是规范,给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盲点、听觉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逆反。学生个性各有差异,道德基礎不尽相同,而规范标准整齐划一,让鲜活的生命个体变成了俯首帖耳的躯体。二是闭塞化。学校往往把校内环境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场地,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教育体系,导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难以建立合作配合的体系,对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诸如此类,导致了教育的失效或无效。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一方面不断对人的思想、人格、心理等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网络文化所催生的负面效应对既有的价值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撞击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2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中存在的问题
2.2.1科学探究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人际德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仅仅有为生产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这必然会导致教师的科学探究培养理念相对滞后,对科学探究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教师要么忽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培养,要么只是“轻描淡写”而流干形式,并不能使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取得实质上的成效。
2.2.2科学探究目的相对失衡
在传统理念的深刻影响下,国内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工作中习惯性地将兴趣目标放在理想化的环境中,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主体需求,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没有将科学探究兴趣与社会现实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致使与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情况相脱离。
3.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平台,营造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避免呆板地用教科书来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要想办法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科学的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培养探究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观察,是学生对科学知识感性化的重要形式,通过观察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4.科学探究兴趣以观鸟为载体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式培养。学校展开基础科学课程教学,有利于孩子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与奥秘,激发孩子的探知欲。基础阶段的科学启蒙教学,对学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科学教学的目的下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试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和研究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实验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有效性,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尊重并且保护学会说呢过的好奇心,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学习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基于专业学科知识基础和教学经验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孩子的天性,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观鸟活动是一门实现对学生综合性教育的过程,其实践性的特点,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多方面多元化的发展。跨越学科界限,沟通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创了各学科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发展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观鸟活动教学的开展,通过学生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将会培养出一批懂生活、有爱心的基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观鸟活动教学是能够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我们所进行的理论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在于激励学生们主动投身到生态保护运动中去,教育目的只有经过反复的内化阶段和外化阶段,积极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将教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实现。在科学教学中,以观鸟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落实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的理念,让学生在研究中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挖掘和发挥自我潜能,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习得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在主动探索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廖晓东.把观鸟活动引入中小学环境教育[J].广东教育(綜合版)2005,(2).
[2]李萍萍,杨兵.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
[3]雷新兰.浅析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10-12.
[4]胡震宇.观鸟活动课在厦门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