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重视,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并且为学生克服不好的思维品质也给出二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思维能力;化学教学;创新思维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指人的大脑可以自觉能动地体现客观现实世界的特定过程,它具有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属于大脑的特有机能,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类智力的本质是思维,人类所有能力的发挥都受思维水平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视而不见”和“做而不知”的情况,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较为低下,所以才致使思维的低效率运转,所以,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和指引学生的思维。
一、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注重细节,培养观察能力。在做化学实验时,学生经常是关注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而忽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往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如何解析这些异常现象也有利于老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1]。例如:老师在讲铜与硫酸的化学反应时,因为氢的活泼性比铜较强,所以铜不能把稀硫酸里的氢置换出来,但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在加热的情形下能够氧化金属铜。学生可以闻到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却往往忽视了铜先变黑色,后有灰白色固体出现等现象。对于白色固体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就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再从中找到答案,通过试验学生也会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2H2O+SO2的由来产生清晰的理解。
2、培养化学的直觉思维。对客观事物最直接的理解与认识就是人的直觉思维。一般非逻辑性的思维就是化学的直觉性思维。比如凯库勒发现的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关于苯的真实结构,凯库勒已经思考和研究了十多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865年的有一天凯库勒梦见一条蛇--蛇头咬着蛇尾,碳原子链似乎和蛇一样紧紧咬住自己的尾巴,不停地在他的眼前旋转。突然惊醒后,他突然地意识到原来苯的分子结构应该是一个环状结构。
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的直觉性思维呢?人的直觉大体上来说就是种猜测。大胆地进行猜测。不管是做理论研究还是实物探究,积极地进行大胆的猜测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居里夫人对镭元素的猜测,早在测定之前她就宣布镭的存在。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大胆有效的猜测,进而铸造了她一生的伟大成就
[2]。然而,猜测也不是盲目地胡思乱想、信口开河,它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做依据。将跳跃性思维进行穿插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培养直觉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非逻辑性是直觉思维的显著特点,它没有适当的推理步骤,跳跃性思维本身就蕴含在其中。
二、杜绝不良思维品质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大脑中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科学地结合起来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是主客體联系的媒介,是在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和他的规律上建立起来的,不仅囊括了关于客体的知识。还包含着认识主客体的观念和意向。对于事物的发展本质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从现象万生中找到,然而对于对于事物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也能从眼花缭乱的因素中找到。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待事物,将事物的条理性一一呈现。最佳的思维品质就是熟练、灵活地运用思维方法使难题迎刃而解。所以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重点指引学生掌握逆向思维、推理、对比等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自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试验水平,对化学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尊重事实、重视化学试验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拥有质疑的态度,经过对问题的质疑来使学生的立体思维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除此之外,老师要把现有教材和现实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鼓舞学生融入社会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的科学思维不断地在科学的实践中得到提高[3]。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克服无序思维。学生的知识面越宽阔,那么思维能力也就会越强。思维的素材是知识,如果知识积累比较狭隘,那么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思维运作,大脑在积累了系统多样的知识后,才能够进行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使各种难题都迎刃而解。所以,在进行化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上,对于教材内容老师要耳熟于心,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拥有极广的科学信息。把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每一章的教材教给学生,对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多多参与化学试验,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搭建获得科学知识的有利平台。同时老师也要把学校教学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在调查后书写相应的调查报告和举办一些思维创作的比赛等等,加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通知识讲座的方式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积。
在对相关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上,学生思维的无序性总是贯穿其中。因此,对待这样的学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对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上课之前让差生在预习时标出问题;在上课期间,老师要多提问差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下课后学生之间建立学习帮扶小组,利用设置疑点并解答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练习差生的思维有序性,以逐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不能急功近利地要求学生具有高超的化学思维能力,而是应该在遵照人类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化学的课堂中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全方位渗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由浅入深,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李文婷.化学教学论实验课项目化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6):189-192.
[2] 熊言林,阎蒙钢,江家发等.改革化学教学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6):15-19.
关键词:思维能力;化学教学;创新思维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指人的大脑可以自觉能动地体现客观现实世界的特定过程,它具有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属于大脑的特有机能,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类智力的本质是思维,人类所有能力的发挥都受思维水平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视而不见”和“做而不知”的情况,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较为低下,所以才致使思维的低效率运转,所以,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和指引学生的思维。
一、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注重细节,培养观察能力。在做化学实验时,学生经常是关注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而忽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往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同时如何解析这些异常现象也有利于老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1]。例如:老师在讲铜与硫酸的化学反应时,因为氢的活泼性比铜较强,所以铜不能把稀硫酸里的氢置换出来,但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在加热的情形下能够氧化金属铜。学生可以闻到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却往往忽视了铜先变黑色,后有灰白色固体出现等现象。对于白色固体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就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再从中找到答案,通过试验学生也会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2H2O+SO2的由来产生清晰的理解。
2、培养化学的直觉思维。对客观事物最直接的理解与认识就是人的直觉思维。一般非逻辑性的思维就是化学的直觉性思维。比如凯库勒发现的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关于苯的真实结构,凯库勒已经思考和研究了十多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865年的有一天凯库勒梦见一条蛇--蛇头咬着蛇尾,碳原子链似乎和蛇一样紧紧咬住自己的尾巴,不停地在他的眼前旋转。突然惊醒后,他突然地意识到原来苯的分子结构应该是一个环状结构。
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的直觉性思维呢?人的直觉大体上来说就是种猜测。大胆地进行猜测。不管是做理论研究还是实物探究,积极地进行大胆的猜测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居里夫人对镭元素的猜测,早在测定之前她就宣布镭的存在。正是由于居里夫人大胆有效的猜测,进而铸造了她一生的伟大成就
[2]。然而,猜测也不是盲目地胡思乱想、信口开河,它是要有扎实的知识做依据。将跳跃性思维进行穿插也是很有必要的,对培养直觉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非逻辑性是直觉思维的显著特点,它没有适当的推理步骤,跳跃性思维本身就蕴含在其中。
二、杜绝不良思维品质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大脑中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科学地结合起来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是主客體联系的媒介,是在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和他的规律上建立起来的,不仅囊括了关于客体的知识。还包含着认识主客体的观念和意向。对于事物的发展本质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从现象万生中找到,然而对于对于事物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也能从眼花缭乱的因素中找到。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待事物,将事物的条理性一一呈现。最佳的思维品质就是熟练、灵活地运用思维方法使难题迎刃而解。所以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重点指引学生掌握逆向思维、推理、对比等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自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试验水平,对化学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尊重事实、重视化学试验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拥有质疑的态度,经过对问题的质疑来使学生的立体思维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除此之外,老师要把现有教材和现实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鼓舞学生融入社会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的科学思维不断地在科学的实践中得到提高[3]。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克服无序思维。学生的知识面越宽阔,那么思维能力也就会越强。思维的素材是知识,如果知识积累比较狭隘,那么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思维运作,大脑在积累了系统多样的知识后,才能够进行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使各种难题都迎刃而解。所以,在进行化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上,对于教材内容老师要耳熟于心,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拥有极广的科学信息。把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每一章的教材教给学生,对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多多参与化学试验,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搭建获得科学知识的有利平台。同时老师也要把学校教学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在调查后书写相应的调查报告和举办一些思维创作的比赛等等,加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通知识讲座的方式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积。
在对相关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上,学生思维的无序性总是贯穿其中。因此,对待这样的学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对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上课之前让差生在预习时标出问题;在上课期间,老师要多提问差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下课后学生之间建立学习帮扶小组,利用设置疑点并解答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练习差生的思维有序性,以逐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不能急功近利地要求学生具有高超的化学思维能力,而是应该在遵照人类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化学的课堂中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全方位渗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由浅入深,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李文婷.化学教学论实验课项目化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6):189-192.
[2] 熊言林,阎蒙钢,江家发等.改革化学教学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