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了“新乡贤文化”建设,这使“新乡贤”成为农村建设中的热门词。“新乡贤”,即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他们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言行垂范乡里,净化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关键词]乡贤文化,助推,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139-01
一、乡贤文化的起源:
一说起“乡贤”,大家就容易想起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乡绅”。乡绅,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自古以来,国人敬重有德有才的社会贤良。曾留下许多令人称颂的贤达之人:李密孝亲,感动晋武帝;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范仲淹出将入相,功满天下。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所言所行,是古代文人志士的精神风骨和道德情操,这就是传统的乡贤文化,是几千年来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极可贵的道德文化。
二、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性:
今天提出“新乡贤”,表明当今的新乡贤与乡绅有区别。新乡贤不是旧乡绅,它是为了建设与时俱进的新农村,守住不变的乡愁。因此,新乡贤文化应有新内涵,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引导更多根在乡土、情系乡亲的各界人士,投身共建家园、反哺乡土的新实践,显得尤为紧迫、至关重要。使得一大批有积累、有情怀、有温度的“新乡贤”下乡返乡,扶养贫弱的乡里乡邻,弘扬文明的乡风乡俗,滋养深沉的乡恋乡愁。使得乡村更有生命力,人民生活的更踏实,在感受淳朴的乡愁里获得幸福感。
三、洋县乡贤文化建设现状: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钟灵毓秀,历史文化悠久,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源地,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乡。文才武胜代不乏人,民风淳朴,自古就有乡民敬仰和尊重的乡贤。他们或用自己的凌然义举维护广大百姓利益;或用自己的道德文化教化乡里民众,千百年来激励、感化着一代又一代洋县人民。
(一)洋县乡村乡贤发展情况。
近两年来,洋县启动了“寻找新乡贤”活动。在全县18个镇办,寻访新乡贤,推選出一批有才能、有声望的“五老”人员、致富能手、道德模范构成的乡贤队伍。目前,全县110个贫困村都成立了乡贤文化促进会,由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通过开展典型引领、村规民约约束、道德评议教育、红黑两榜激励、限期帮教整改等手段,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等靠要”、“争闹访”等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积极弘扬“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的社会风气,引导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激励广大群众勤劳致富。依靠乡贤调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是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自我调节手段。挖掘乡贤文化元素,设立宣传展示阵地,将他们取得的经验逐步推广,可以为村民心灵注入精神食粮,为地域发展丰润深厚的文化内涵。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热心公益引领风尚、涵育乡风文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化育朱鹮之乡,催生出了时代新风。
(二)洋县新乡贤文化建设举措:
洋县在创新乡村治理规划中,把发挥乡贤作用纳入其中,引导各村在外的退休干部、专家和创业能人等回乡,用自己的经验和专长反哺家乡,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让他们为乡民树立榜样,发挥好新乡贤作用,树立新风正气。“留住美丽,展示乡贤,记住乡愁”,使得美好乡村在悠久历史底蕴的乡贤文化中凸显起来。
1、垂范力行,引领时尚
龙亭镇龙亭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发生纠纷,随时会大打出手,村里两名乡贤前去劝解。乡贤王成林在当事双方陈述后,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双方怒气渐消,随后,到场的乡贤和部分群众各抒己见,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场由乡贤在家门口主持的道德讲堂不但化解了矛盾,还对现场参与的群众进行了教育。像这样的道德讲堂,他们坚持每月1场,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农村纠纷。通过开办这样的道德讲堂,村里的矛盾纠纷比以前下降了不少。
2、说论亮帮,扶志扶智
在洋县黄安镇庙垭村全体村民参加的道德评议大会上,全村207户村民的道德档案卡上有了新变化,成立洋县首批乡贤文化促进会。由村两委、乡贤、驻村工作队共同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为每户建立“道德档案卡”,以积分的形式记录村民的各种好人好事,尤其针对贫困户设置脱贫专项,由乡贤和文明示范代表组成道德评议会,每季度深入每家每户对照标准进行评议记录,最终道德积分将作为评选各类文明示范户和致富能人的和发放企业捐赠的财物及相关福利待遇依据,连续两年评为最差者启动“黑榜”公示,全村通报批评,由乡贤进行帮教,限期整改。同时,在开展“脱贫故事大家谈”,乡贤“最美庙垭人”孟新儒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退休干部易红勋谈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3、反哺桑梓,助力发展
马畅东湾村修建村委会,拓宽主干道,按照规划要拆掉17家的房檐和十几户的房周栏杆,拓宽路面还需要迁移十几口压水井,而拆迁工作最怕村民不支持,村里由乡贤和一部分村干部组成拆迁小组,先开大会动员,再一户户动员,在这些乡贤努力下,所有拆迁工作进展顺利,1.4公里的村主干道由原来的2米拓宽至7米。“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中,乡贤们积极参与,深入村组开展各类评选,组织颁奖晚会,退休老教师马俊全忙前忙后,并表示每年捐资1000元用于表彰先进。2017年春节前座谈会,一批在外打工的村里人看到村里的变化,自愿捐资12万为村里安装120余盏路灯,实现村级道路全部亮化。洋县多个镇村已经形成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建好乡村牵动乡情,乡情吸引更多乡贤反哺家乡的良性循环。
4、传承文化润泽乡土
60多岁的李建中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智果悬台社火的传承人,农闲时节,他会带着村里一帮年轻人研习社火技艺,整理社火戏本。在留村村文化活动室内有一件由竹杆扎的采莲船,村支书吕庙杰说:“这是老冯的宝贝,用了十几年了,老冯每年都要对它进行修理,扎上假花。”冯治轩是电影公司退休老职工,今年已经76岁,他身兼数职,不仅是图书管理员还是文化活动室管理员,每年逢节庆,他都要组织文艺爱好者,敲起锣鼓家私,彩船、秧歌、舞狮表演能吸引本村及周边四五百群众观看。建立在乡村基础上的“乡贤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成为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
新乡贤是乡味浓、接地气的“乡土教材”,乡贤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记住乡愁的精神纽带,是张扬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核心价值观引领,扮靓美丽乡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贤元素,形成地域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因此大力提倡新乡贤文化尤为重要。
[关键词]乡贤文化,助推,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139-01
一、乡贤文化的起源:
一说起“乡贤”,大家就容易想起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乡绅”。乡绅,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自古以来,国人敬重有德有才的社会贤良。曾留下许多令人称颂的贤达之人:李密孝亲,感动晋武帝;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范仲淹出将入相,功满天下。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所言所行,是古代文人志士的精神风骨和道德情操,这就是传统的乡贤文化,是几千年来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极可贵的道德文化。
二、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性:
今天提出“新乡贤”,表明当今的新乡贤与乡绅有区别。新乡贤不是旧乡绅,它是为了建设与时俱进的新农村,守住不变的乡愁。因此,新乡贤文化应有新内涵,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引导更多根在乡土、情系乡亲的各界人士,投身共建家园、反哺乡土的新实践,显得尤为紧迫、至关重要。使得一大批有积累、有情怀、有温度的“新乡贤”下乡返乡,扶养贫弱的乡里乡邻,弘扬文明的乡风乡俗,滋养深沉的乡恋乡愁。使得乡村更有生命力,人民生活的更踏实,在感受淳朴的乡愁里获得幸福感。
三、洋县乡贤文化建设现状: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钟灵毓秀,历史文化悠久,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发源地,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乡。文才武胜代不乏人,民风淳朴,自古就有乡民敬仰和尊重的乡贤。他们或用自己的凌然义举维护广大百姓利益;或用自己的道德文化教化乡里民众,千百年来激励、感化着一代又一代洋县人民。
(一)洋县乡村乡贤发展情况。
近两年来,洋县启动了“寻找新乡贤”活动。在全县18个镇办,寻访新乡贤,推選出一批有才能、有声望的“五老”人员、致富能手、道德模范构成的乡贤队伍。目前,全县110个贫困村都成立了乡贤文化促进会,由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通过开展典型引领、村规民约约束、道德评议教育、红黑两榜激励、限期帮教整改等手段,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等靠要”、“争闹访”等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积极弘扬“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的社会风气,引导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激励广大群众勤劳致富。依靠乡贤调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是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自我调节手段。挖掘乡贤文化元素,设立宣传展示阵地,将他们取得的经验逐步推广,可以为村民心灵注入精神食粮,为地域发展丰润深厚的文化内涵。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热心公益引领风尚、涵育乡风文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化育朱鹮之乡,催生出了时代新风。
(二)洋县新乡贤文化建设举措:
洋县在创新乡村治理规划中,把发挥乡贤作用纳入其中,引导各村在外的退休干部、专家和创业能人等回乡,用自己的经验和专长反哺家乡,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让他们为乡民树立榜样,发挥好新乡贤作用,树立新风正气。“留住美丽,展示乡贤,记住乡愁”,使得美好乡村在悠久历史底蕴的乡贤文化中凸显起来。
1、垂范力行,引领时尚
龙亭镇龙亭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发生纠纷,随时会大打出手,村里两名乡贤前去劝解。乡贤王成林在当事双方陈述后,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双方怒气渐消,随后,到场的乡贤和部分群众各抒己见,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场由乡贤在家门口主持的道德讲堂不但化解了矛盾,还对现场参与的群众进行了教育。像这样的道德讲堂,他们坚持每月1场,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农村纠纷。通过开办这样的道德讲堂,村里的矛盾纠纷比以前下降了不少。
2、说论亮帮,扶志扶智
在洋县黄安镇庙垭村全体村民参加的道德评议大会上,全村207户村民的道德档案卡上有了新变化,成立洋县首批乡贤文化促进会。由村两委、乡贤、驻村工作队共同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为每户建立“道德档案卡”,以积分的形式记录村民的各种好人好事,尤其针对贫困户设置脱贫专项,由乡贤和文明示范代表组成道德评议会,每季度深入每家每户对照标准进行评议记录,最终道德积分将作为评选各类文明示范户和致富能人的和发放企业捐赠的财物及相关福利待遇依据,连续两年评为最差者启动“黑榜”公示,全村通报批评,由乡贤进行帮教,限期整改。同时,在开展“脱贫故事大家谈”,乡贤“最美庙垭人”孟新儒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退休干部易红勋谈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3、反哺桑梓,助力发展
马畅东湾村修建村委会,拓宽主干道,按照规划要拆掉17家的房檐和十几户的房周栏杆,拓宽路面还需要迁移十几口压水井,而拆迁工作最怕村民不支持,村里由乡贤和一部分村干部组成拆迁小组,先开大会动员,再一户户动员,在这些乡贤努力下,所有拆迁工作进展顺利,1.4公里的村主干道由原来的2米拓宽至7米。“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中,乡贤们积极参与,深入村组开展各类评选,组织颁奖晚会,退休老教师马俊全忙前忙后,并表示每年捐资1000元用于表彰先进。2017年春节前座谈会,一批在外打工的村里人看到村里的变化,自愿捐资12万为村里安装120余盏路灯,实现村级道路全部亮化。洋县多个镇村已经形成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建好乡村牵动乡情,乡情吸引更多乡贤反哺家乡的良性循环。
4、传承文化润泽乡土
60多岁的李建中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智果悬台社火的传承人,农闲时节,他会带着村里一帮年轻人研习社火技艺,整理社火戏本。在留村村文化活动室内有一件由竹杆扎的采莲船,村支书吕庙杰说:“这是老冯的宝贝,用了十几年了,老冯每年都要对它进行修理,扎上假花。”冯治轩是电影公司退休老职工,今年已经76岁,他身兼数职,不仅是图书管理员还是文化活动室管理员,每年逢节庆,他都要组织文艺爱好者,敲起锣鼓家私,彩船、秧歌、舞狮表演能吸引本村及周边四五百群众观看。建立在乡村基础上的“乡贤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成为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
新乡贤是乡味浓、接地气的“乡土教材”,乡贤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记住乡愁的精神纽带,是张扬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核心价值观引领,扮靓美丽乡村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贤元素,形成地域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因此大力提倡新乡贤文化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