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的历史和成就

来源 :河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ong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棉花研究工作已有50年历史,相继育成28个棉花新品种,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到2008年品种换代7次,栽培技术随生产需要不断更新。棉花研究室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国家成果奖6项,先后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00多项。目前,在棉花育种方面,进行了抗枯黄萎病育种、纤维品质的改良、优良棉花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与创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棉花栽培生理方面,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他文献
近几年,东营市主要有棉花良种推广补贴、专用玉米良种推广补贴两种。其中,棉花良种补贴采用种子价格折扣的形式发放,种子由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竞标采购,由中标单位实行统
分析了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气吸式播种机工作原理及在精密播种过程中影响播种质量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实现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技术的对策,同时为气吸式播种机的改进和高效使用提供
选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远缘杂交,发现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代绝大部分有乳无胚或者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F1代分蘖率极高
主要从新疆的人力资源现状、收获季节劳动力匮乏原因以及解决植棉业劳动力缺口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讨论通过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培训,推广科学植棉模式,改善和提高外来工待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沿黄稻区12个主栽品种条纹叶枯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新稻18、原稻108、津原101的发病率小于1%,表现为高抗(HR);豫粳6号和黄金晴表现为高感(HS),其中豫
花粉表面蛋白在植物自交亲和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植物自交亲和性分子机制,以裂牵牛的花粉和柱头为材料,对其花粉表面蛋白和柱头表面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通过对比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素有鄂南湘北门户之称,是湖北省产棉大县、优质棉基地之一。常年植棉1.2万hm^2左右,总产1.7万t以上。近几年来,棉花早衰面积逐年上升,单产减幅达三成,棉农减收在
冯泽芳(1957.08—1959.09)任所长,刘毓湘(1983.06—1984.02)任所长,黄滋康(1985.03—1989.02)任所长,刘东升(1980.08—1983.06)任所长,汪若海(1989.02—1997.09)任所长,夏敬源(1997.09—2001.07)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