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动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多尔认为,教师作为引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教育家汪广仁也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参与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需要是人的活动总动力、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汪广仁教授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一)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 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 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 ( 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电话:13885962339;邮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基本概念的教学如同铺垫高楼大厦中的“基石”,因此,在新课标下的概念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到了中高年级,虽然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概念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因此,
广求天下仁,  亮揖众家翁,  封山为育林,  吾侪当建功。  (作者QQ:634631849)
看图作文教学,始于启蒙的看图说话,一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阶段基本完成。小学作文大多从看图作文开始训练。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它对培养学生从具体出发,认识和掌握自己身边及周围的具体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外部的联系、变化和通过比较、判断,最后作出书面语言的恰当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作文训练形式,它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单
思想品德中有着丰厚的情感基础:人的基本情感、民族情感、传统美德等等,融汇了古今中外人民的优秀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要用情感来激发人,引发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心灵达到高尚的境界。我们要重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才能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马约尔先生这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告诉我们什么?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新世纪之初,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启
摘 要: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金牌是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金牌数量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中国竞技体育金牌作为强国的载体,代表和体现民族拼搏精神,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在体育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正确认识竞技体育中出现的矛盾:他属一种常态。结合国情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同时重视发展群众体育。  关键词:竞技体育 金牌 体育国际影响力  有学者认为:“目前,人们的思想由单一化趋向多元化,由封闭僵化转向开放活跃
针对有网友晒出见过“最气派”的红河州政府大楼,11月28日伍皓在微博上回复说 ,“州委、人大、政府等五栋建筑 ,再加上一个千亩市民公园,含绿化总共才花4亿多。”不仅如此,伍皓还表示,(各地的)行政中心模式“基本都学的红河”,“当时搬迁党政机关的总预算是16亿,相比之下少花了10多亿”。(半岛网11月30日消息)  一年前,来自四川眉山的刘寅到云南丽江山区义务支教,业余时间到酒吧卖唱,用所得收入买肉
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是密切联系的,其表现为: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香港德育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爱之切,才能自觉地克服困难,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我国德育工作者曾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
云姑姑,  变魔术。  一会儿变大马,  一会儿变小兔。  一会儿变瘦猴,  一会儿变肥猪。  娃娃见了拍手叫:  “云姑姑呀云姑姑,  给我变串糖葫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情有独钟,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许多在小学、初中数学成绩拔尖的,迈入高中阶段就会栽跟头,考试成绩下滑。这些年高考下来学生成绩不可思议,应当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关注。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拟从温故知新学数学和学生学习态度两方面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