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素养奠基的“浅文”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方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奠基。
  关键词:“浅文”教学;阅读素养;阅读奠基
  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思想内涵相对浅显、表达通俗易懂的“浅文”。对这类文本的教学,通常有两种偏向:一是体现在各类赛课及其他展示课中,往往从“设计技巧”的视角体现“浅文深教”的理念,偏重于对“浅文”内容的“深挖”上;二是体现在大量的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以为学生“一看就懂”(往往是偏于内容),往往读过就算学过,甚至觉得跟考试关系不大而没上这些课文。这两种情况取向似乎不同,但都忽视了这些“浅文”之于学生阅读素养奠基的价值,特别是忽视了从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欣赏方法角度对学生阅读的有效引领。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在“浅文”阅读中,学生不必花更多时间理解内容与涵义,更有精力探索文本的手法艺术——这正是高中学生需要突破的方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必拘泥于“浅文深教”“浅文浅教”乃至“浅文不教”之类的理念,应该从“浅文”本身的价值与学生需要的角度来思考,充分发掘“浅文”之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实在价值,并以自己的教学智慧把它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一般而言,阅读素养是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潜力、参与社会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对于已有一定阅读内容与阅读经验、尚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的高中学生来说,为阅读素养奠基包括阅读动力支持、文体知识积淀、阅读智慧建构等。下面笔者试以《像山那样思考》教学为例言之。
  一、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
  笔者在教学中,曾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说《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说“文章写作者自己有一次打死了一只狼,然后悟到了一个道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深入问“你觉得这篇文章在表达‘要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念时,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则往往或无言以对,或只是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笔者在教学时,先把目光聚焦于“狼”,引领学生在看似没有技巧的地方读出技巧,并感悟其魅力。
  师 从作者他们看见狼到打死它,大概有多少时间?
  生1 至多几秒钟吧,子弹上膛只要一秒钟。
  师 对在这么短的时间所经历的事,作者却写了占全文三分之一的文字,既不让我们觉得累赘,还让我们内心有些触动,他是如何做到的?
  生2 描写射杀狼之前的“误认”,时间短但有些曲折,抓住了读者的心,便不觉得多余。
  生3 写六只小狼很可爱,引起读者的兴趣。
  生4 细节描写很生动,“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还在“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所以不觉得拖沓。
  生5 作者还引发联想:眼前的情景,展现的分明是一个家庭的温馨,类似一窝小鸡围着母鸡转,一群孩子围着母亲嬉戏。读者的心也慢下来了。
  生6 那枪杀来得突然,使我们感到突然和震惊。
  师 是啊,作者的讲述表面上冷静客观,却使我们读者也“卷入”事件之中,顿生怜悯,为倒下去的狼而担忧,为伤了一条腿的小狼而牵挂。整个描写笼罩着一种悲剧的气氛。
  师 在整个描写过程中,作者还有什么技巧?
  生7 有个镜头震撼人心,就是“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师 这给我们怎样的联想?
  生8 我们仿佛看到牛被宰杀时眼中噙着的泪水,仿佛听到猴子被敲破脑壳时发出的最后的悲声;还有更多的联想,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一位垂死的战士、病人,面对战友、亲友的最后表情。
  师 前面已讲过,还原当时的故事,前后只有一点点时间,现在回忆并记述下来,其实可能多了些什么内容?先看看写“我”“我们”的语句。
  生9 写“我们”的有:“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无法瞄准”。
  师 为什么这样写?
  生10 似乎与狼的可爱形成一种比较。
  生11 现在回忆的时候,有了冷静的思考。
  生13 “在那些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等,在回忆当时情景的时候,似乎有了反思的意味,忏悔的意味。
  师 这种反思与忏悔,是由狼的“绿光”照亮的,而这种被狼的“绿光”照亮的反思与忏悔,又照亮了当初发生的时候并不觉得特别的故事。在故事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在激情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的智者。
  这一教学,指向学生一望而知的“故事”,通过引领,学生感悟到了作者讲述故事的技巧——把故事“拉长”,让读者看得真切;聚焦特写,让读者产生联想;融入反思,拨动读者心弦。
  二、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
  对于浅显的文章,学生可能并非没有一些疑惑,只是被教师忽略罢了。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写下初读的困惑点,有不少学生觉得开头几段有点突兀,也有些重复,至少是跟一般文章的“开门见山”或开头“点题”有所不同。
  师 这篇文章主体写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如果用最简洁的话来说,这篇文章的开头可以怎样来写?
  生1 为了保护生态,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师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生2 我们要客观地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不凭主观意愿随意破坏。
  师 更直接地点题。但是,这两位同学所说的,似乎是“应试作文”的基本套路,能够一下子吸引或打动读者吗?   生众 不能。
  师 说说你初读课文开头时有什么感觉;对比刚才同学拟的文章开头,说说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生3 开头写“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表面上是实写,其实是虚写,不是真的记述某一次狼的嗥叫,它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生4 第一句话有一种情景感,“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似乎把读者带到了这特定的情景中,引发联想和思考,而紧接着作者的议论,说“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和蔑视情感的迸发”,似乎又与读者对狼的认识有冲突,怎么是这样的呢?于是吸引读者读下去。
  师 (投影)老师向大家展示一位专家的观点:“必须常常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读者身上,这就构成了技巧。(马多克期·福特)”[1]所以,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一种“对象意识”在。可见利奥波德这篇文章的开头是用心写的,不过,第二、第三节似乎有点拖沓。
  生5 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写其他“活着的东西”之后才写“只有这座山才知道”?
  生6 还有第三段似乎有些重复,无非是引出下文,为什么反复强调什么“秘密”?
  师 为什么?大家说说看。
  生7 我觉得《沙乡年鉴》中的这篇文章,本身是一篇随笔,没有多少用意。
  生8 我倒觉得虽然自然而然地写,只是写出作者自己的随想,但还是有点“对象意识”的,写这篇文章客观上还是要告诉或者说告诫人们些什么,而这两段文字恰恰是针对大家习以为常却有所忽略的现实而言的。
  师 能否说得详细些?
  生8 第二段中不同“活着的东西”的不同反应,是人们熟悉的,以为“正常”的,却都可能没有好好想过,这些“正常”,都是站在自身利益角度思考的,整个环境生态需要像山那样不为自己思考,而是客观地考虑;而第三段似乎写得更有现实感,促发人类思考。
  师 看来随笔虽然自然行文,却不是随便落笔。有了这些铺垫之后,下面写他自身经历的打狼事件及其观念改变过程,就更加吸引读者了。
  学生的“不解处”,往往就是他们的认知冲突处,引领学生在这些冲突处欣赏,可以建构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图式,进而丰厚阅读底蕴。
  三、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
  文章的标题是“像山那样思考”,为了突出这种思考,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多次回应这个标题。这种回应是在文章叙述、描写和议论中“间隔”着复现出来的,细察这些“间隔”复现的语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思考的深度与思想的升华。
  很多学生读完全文,以为把握了保护生态这一主题,对标题及其在文中的多次回应都没有感觉。对此,笔者让学生再读全文,找出文中与标题“像山那样思考”呼应的语句。
  学生各自寻找,发现了以下语句:
  ①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②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③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④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
  ⑤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 这些呼应标题的语句与课文中的其他叙述内容分别是怎样的关系?这些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在结构和情感、内涵表达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可以先一句一句说,再综合起来说。
  生1 ①句,文章第二节,由狼的嗥叫引出的不同反应,在比较中突出“像山那样思考”的基本含义:要客观、长远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生2 ②句,第三段是针对现实的,“不堪造就的新手”隐含了对一些人的批评。
  生3 ③句,是揭示对“杀狼”事件的反思意义的。
  生4 ④句,是在前几段具体描述猎人、牧牛人等追逐眼前利益的后果之后,强调如果不“像山那样思考”的严重后果。
  生5 ⑤句,总结全文,强调要像山那样思考。
  师 这些语句在行文中反复出现,整体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生6 起到线索的作用,使结构更严谨。
  生7 反复强调,形成一个主旋律,突出了作者的思想。
  生8 我觉得也是层层深入,深化主题。
  师 此话怎讲?
  生8 作者由自身的体验正面来讲,再到现实的破坏后果反面来说,最后似乎不再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了,已深入到人与人这个社会生态了。
  师 有自然生态,有社会生态。
  生8 归根结底,是要把人与人的关系弄好,而要把人与人的关系弄好,就要到自然界中去寻求智慧。
  师 结尾由上文捕杀狼希望得到安全与利益却造成严重生态后果,转到“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来企图得到“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由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等关系上来,警告人们: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在此基础上,用上面的这句话作结,回应文章标题,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人们应该从自然规律中获得启示,不仅要客观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类社会自身的各种关系。
  孙绍振老师说过:“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如何使“浅文”的教学为学生的阅读素养奠基,孙先生的话是警示,更是方向。
  参考文献:
  [1]韦恩·布斯. 小说修辞学[M]. 华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99.
其他文献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循环寿命耗损实时监视软件设计的原理和结构框架,重点介绍了历程教据实时处理方法,经实用表明,该软件操作简单,能够准确监视发动机部件的耗损循环数,具有一
为了探讨快速、高效鉴别花粉植株倍性的,选用9个春麦基因型,4个冬麦基因型和3个冬性核不育集团作为花药供体植株进行花培并对花粉植株进行了保卫细胞长度的观察研究。
目的提高卓青注射液的一次性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减少局部硬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06例患者的212次卓青注射,采用两种不同注射方法进行注射后的效果比较。结果改进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李淑玲(宁夏农林科学院土肥所银川750002)Olsen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该法振荡时间和振荡频率较易控制,但浸提温度因受季节的影响而有很大变化,故对测定条件要求严格。同一土壤由于测定...
固沙灌木沙地柏及其育苗、造林*王力(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所银川750004)白永利(盐池县职业中学)沙地柏(SabinaVulgerisAnt)又名爬地柏、臭柏、叉子圆柏、新疆圆柏,柏科圆柏属葡匐常绿灌木,我区香山、罗山、贺兰
轧胚机是油脂加工厂主要设备之一,其轧胚处理量、最小辊径尺寸的设计至今尚无公认的理论分析及计算公式。本文主要以理论分析提出上述设计计算公式。我们在某轧胚机设计中采
<正> 传统的小麦常规杂交方法,一般需经母本穗整穗去雄及用父本穗授粉两个过程。自70年代初从国外引入捻穗法后,授粉工效大为提高,但母本去雄仍沿袭原法,拿镊子将所有花药一
摘 要: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便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情感,便于学生开展细节欣赏、语言赏析、技巧分析等学习活动,便于学生形成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统率全文、清晰明确、高效等原则。根据标题设计、根据文眼设计、根据表达设计是行之有效的主问题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文教学;主问题;教学设计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分析课文杂乱无章,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
“深文”具有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果引领学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时间,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在“深文”教学中,为学生探究能力奠基的
提高宁夏芦笋生产水平的技术途径1选用优良品种鲁芦笋1号是我国目前选育出的丰产性好、质优、抗病性强的唯一芦笋品种。与进口品种玛丽&#183;华盛顿500w相比,生育期多10d左右,一级笋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