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巩义市实验小学河南巩义451200)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教师逐步探索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不同的声音,有些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麻烦,学生难于管理,进度不好控制。影响教学效果。有些同学反映:组员之间矛盾很多,不喜欢自己所在的小组,不喜欢某些组员; 另外,讲话、打瞌睡也方便了;还有的说学习差的同学成绩没有提高、学习好的同学成绩还下降了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领会了这些,只要我们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实施,就能使师生满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小组合作中的几点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
老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组织能力最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者,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者,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展示者,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展示。这样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从而有效避免了合作过程中七嘴八舌、一盘散沙的现象。
二、制订合理的合作规则
每次合作讨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讨论问题,规定时间范围,避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过度发挥、跑题等现象,提高了效率;另外,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由记录者将其记录下来。这样避免有些同学不经大脑思考,只等现成答案等现象。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老师要经常性的对各个合作小组进行评价,评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发言者、最佳操作者、最佳记录者等等,并对获得最佳称号的小组或成员进行加分奖励,从而有效激发所有成员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每个成员为了赢得荣誉,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并能互相帮助、互相勉励。
四、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充分显示学生的主动性,生硬的把一些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如一些较难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方能解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合作交流的。这时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难易适度,真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让学生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就站在讲台上做一个旁观者,还有些由始至终一直参与在一个小组中,这些都是不对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合作活动,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要适当的点拨,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教师逐步探索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不同的声音,有些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麻烦,学生难于管理,进度不好控制。影响教学效果。有些同学反映:组员之间矛盾很多,不喜欢自己所在的小组,不喜欢某些组员; 另外,讲话、打瞌睡也方便了;还有的说学习差的同学成绩没有提高、学习好的同学成绩还下降了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领会了这些,只要我们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实施,就能使师生满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小组合作中的几点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
老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组织能力最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者,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者,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展示者,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展示。这样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从而有效避免了合作过程中七嘴八舌、一盘散沙的现象。
二、制订合理的合作规则
每次合作讨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讨论问题,规定时间范围,避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过度发挥、跑题等现象,提高了效率;另外,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由记录者将其记录下来。这样避免有些同学不经大脑思考,只等现成答案等现象。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老师要经常性的对各个合作小组进行评价,评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发言者、最佳操作者、最佳记录者等等,并对获得最佳称号的小组或成员进行加分奖励,从而有效激发所有成员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每个成员为了赢得荣誉,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并能互相帮助、互相勉励。
四、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充分显示学生的主动性,生硬的把一些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如一些较难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方能解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合作交流的。这时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难易适度,真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让学生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就站在讲台上做一个旁观者,还有些由始至终一直参与在一个小组中,这些都是不对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合作活动,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要适当的点拨,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