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用教材。作为教者,要遵循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要利用教材,但不拘谨于教材。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发展,发挥个人的专业才能和教学智慧,积极利用教材,大胆取舍,巧妙拓展,联系生活,精心整合。
在实施《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课程中,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拷贝教材”,而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和深入细致的探究精神来认识和甄别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使英语教学
更加丰富多彩。
一、夯实基础,用好教材
《英语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由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所以教师应以教材为根基,多角度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脉;以学生为主体,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受益英语。
⒈多途径体验教材内容。《英语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感受英语、运用英语。教学中我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What color 这一单元时,涉及到white\black\red\green\yellow\grey\brown\blue等。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一下子教这么多词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我就运用形象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穿上各种颜色的衣服,并按颜色种类重组座位,我也穿上其中一种颜色的衣服,参与其中。
随着音乐边学单词边进行时装表演,师生同台演出,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强化记忆,也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
⒉运用灵活巧妙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以功能话题为核心,将知识点融合在与生活相关的各类情境中。
虽然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是静态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我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利用身边鲜活的人和物进行演示、有时也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换为生活的的情境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将德育贯穿于英语学科的全过程。
例如在教学礼貌用语What can I do for you? Please sit down. Thank you. That`s all right. Can I help you?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fternoon…… 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还要求在课外或校外尽量英语互致问候,使学生养成文明待人,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⒊适当增减、调整教学内容。《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单元Whose gloves?时,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谈论别人的衣着,特别是教学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时,对刚入门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知识。
⒋精心设计作业,拓展英语知识。在教学6B 第3单元 Askingthe way 单元时,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学习主要知识点,然后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我改变了原有的抄写方式,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画出我区主干道图,并标上school\hospital\postoffice\theatre\park\historymuseum\middle school等表示地点的词汇,在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Yes. Go along ……and turn ……at the ……crossing.等交流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贴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越高,营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说明,小学生在教材中接触的英语知识是有限的,而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能孕育出无限的学习“商机”。
二、创设情境,用活教材
在教学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6B Asking the way 单元中,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场景:指名学生扮演一名奥运会的自愿者,为中外游客导游。
课前我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在北京主干道交通图上标出天安门、长城、水立方、鸟巢及主要商场、学校、医院、邮局、博物馆等地名,志愿者身佩授带,部分学生当作游客。
导游中,学生将学过的英语单词、语法运用其中,将学过的知识点融贯在导游的语言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在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Where are you from? Would you like to ……? Can I help you? 等鲜活的场面中,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了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文明待客的精神风貌。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
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而学生的生活却丰富多彩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相关资源与课堂教学链接。
因此,我带领学生由课堂空间走向生活空间,由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的体验。笔者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感受悟英语的重要,去体验英语的学习价值。我组织各种各样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课本知识。
1.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英语角”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听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到本市旅游景点与外国游客对话。学生遇到外宾主动上前落落大方地用英语向他们问好,用已学会的英语知识与外宾交流,从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参加《苍梧晚报》组织的英语小记者口语大赛。赛前,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训练;赛中展示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赛后通过奖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4.每天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中度过,笔者要求学生在家中与亲人的礼貌用语要用英语表示,对家中物品摆放的物品,也要求学生用英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学过的英语歌曲也要求唱给亲朋好友听。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笔者指导他们阅读英语小报刊,听英语磁带儿童广播、写英文日记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英语学科第一线的教学体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要对所教教材进行精雕细琢,灵活地运用教材,定会使学生的英语世界更加精彩,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郁林小学)
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发展,发挥个人的专业才能和教学智慧,积极利用教材,大胆取舍,巧妙拓展,联系生活,精心整合。
在实施《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课程中,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拷贝教材”,而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和深入细致的探究精神来认识和甄别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使英语教学
更加丰富多彩。
一、夯实基础,用好教材
《英语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由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所以教师应以教材为根基,多角度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主脉;以学生为主体,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受益英语。
⒈多途径体验教材内容。《英语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感受英语、运用英语。教学中我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What color 这一单元时,涉及到white\black\red\green\yellow\grey\brown\blue等。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一下子教这么多词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我就运用形象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穿上各种颜色的衣服,并按颜色种类重组座位,我也穿上其中一种颜色的衣服,参与其中。
随着音乐边学单词边进行时装表演,师生同台演出,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强化记忆,也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
⒉运用灵活巧妙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以功能话题为核心,将知识点融合在与生活相关的各类情境中。
虽然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是静态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我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利用身边鲜活的人和物进行演示、有时也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换为生活的的情境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将德育贯穿于英语学科的全过程。
例如在教学礼貌用语What can I do for you? Please sit down. Thank you. That`s all right. Can I help you?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fternoon…… 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还要求在课外或校外尽量英语互致问候,使学生养成文明待人,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⒊适当增减、调整教学内容。《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单元Whose gloves?时,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谈论别人的衣着,特别是教学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时,对刚入门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知识。
⒋精心设计作业,拓展英语知识。在教学6B 第3单元 Askingthe way 单元时,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学习主要知识点,然后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我改变了原有的抄写方式,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画出我区主干道图,并标上school\hospital\postoffice\theatre\park\historymuseum\middle school等表示地点的词汇,在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Yes. Go along ……and turn ……at the ……crossing.等交流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贴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越高,营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说明,小学生在教材中接触的英语知识是有限的,而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能孕育出无限的学习“商机”。
二、创设情境,用活教材
在教学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6B Asking the way 单元中,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场景:指名学生扮演一名奥运会的自愿者,为中外游客导游。
课前我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在北京主干道交通图上标出天安门、长城、水立方、鸟巢及主要商场、学校、医院、邮局、博物馆等地名,志愿者身佩授带,部分学生当作游客。
导游中,学生将学过的英语单词、语法运用其中,将学过的知识点融贯在导游的语言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在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Where are you from? Would you like to ……? Can I help you? 等鲜活的场面中,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了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文明待客的精神风貌。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
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而学生的生活却丰富多彩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相关资源与课堂教学链接。
因此,我带领学生由课堂空间走向生活空间,由知识的传授转向知识的体验。笔者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感受悟英语的重要,去体验英语的学习价值。我组织各种各样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课本知识。
1.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英语角”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听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到本市旅游景点与外国游客对话。学生遇到外宾主动上前落落大方地用英语向他们问好,用已学会的英语知识与外宾交流,从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参加《苍梧晚报》组织的英语小记者口语大赛。赛前,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训练;赛中展示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赛后通过奖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4.每天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中度过,笔者要求学生在家中与亲人的礼貌用语要用英语表示,对家中物品摆放的物品,也要求学生用英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学过的英语歌曲也要求唱给亲朋好友听。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笔者指导他们阅读英语小报刊,听英语磁带儿童广播、写英文日记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英语学科第一线的教学体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要对所教教材进行精雕细琢,灵活地运用教材,定会使学生的英语世界更加精彩,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江苏省连云港市郁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