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介绍了丰子恺艺术教育呼唤“回归童心”、“唤醒童心”的教育本质,重视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及他所提倡的以“陶冶身心,涵养人格”为目的、重视人格培养和美德教育的教育思想。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艺术和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童心;个性化;美德;人格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心中的正义,教育的目的的培养正气,教育的方法是用正道来培养人。换句话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的方法是“养”,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他著书立说,在艺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念,并且将自己的艺术教育观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界和艺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当我们面对应试教育困境时,探讨丰子恺先生七十多年前便大力倡导的艺术教育思想,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的本质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童心说”,“童心”意味着纯洁、同情心、自由和趣味性,“童心”作为人性中最美好、灵动的部分,体现的是人性中非功利,趣味性的方面。丰子恺艺术教育理念提倡护养人的“童心”,以此生發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丰子恺用他的童心说给予了我们启示以童心来润泽生命。丰子恺不但希望儿童能守住童心,也鼓励成人从现实生活中走出来,从功利的、机械的、刻板的世界里逃脱,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的生活,从中找回天真与纯洁,寻回丧失的本心本性,滋润心灵。“艺术教育就是教人这种做人态度的,就是教人用像作画、看画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换言之,就是教人绝缘的方法,就是教人学做小孩子。学做小孩子,就是培养‘小孩子’这点童心,使长大以后永不泯灭。”
对于当下来说,儿童鲜活的生命依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资源。童心作为一种自然生命的初始之能,既是人类文化生长的根基,也是一个人生命的根基。童心来源于自然而然的生命本然状态,它是心灵与人性的真实面目。儿童没有受社会习俗的浸染,没有功利虚伪,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能说真话,敢作敢为,待人接物真诚、自然、热情,天真烂漫,人格完整。童心是人性中最真诚、最自然的状态,同时,它又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本身具有本色、纯真之美,是人出生时自然存在的本性和天赋资源,是自然的未被异化之心。重新认识被遮蔽的童心正是现代精神异化的药方,回归童心的教育实际就是从教育的途径来引导人寻求精神的回归,在传递人类文明、促进现代化知识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引导人回归本真、形成真纯的人格,这意味着教育要唤发人原初的生命激情,让人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度过一生。
因此,丰子恺强烈地呼唤回归童心也是当下教育的一种呼唤,“唤醒”人心中最原始的、内心原有的,因种种原因而被暂时遗忘的优秀品质,并通过我们教育的精心呵护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教育并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道理,只不过是将孩子那颗沉睡的善心唤醒而已。“唤醒”童心,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里保有爱、自然和自由,而且“永葆童心”更是一种不可穷述、无法预知的美好存在,童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对抗,它充分体现了生命的真义和价值,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超越现实,完善自我。童心引导着人类不断地认识和理解生命,体验生命中爱的意蕴,把握自然真实的生命,感受精神的自由,给人的生命存在以灵魂的观照,给人的生命活动以最终的意义、价值和目标归宿。
二、教育的方法
丰子恺有一幅《剪冬青联想》的漫画,画中有人用一把大剪子,要把参差不齐的学生如剪冬青般“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模样。这是在讽刺当时的教育法: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机械式地进行教学和管理,结果塑造出的全是毫无个性的学生。丰子恺先生曾说:“厉行刻板的教育,藐视青年的个性,束缚人性的自由,而用高压力实行专制的教育法。于是毕业出来的人,个个都一样,没有个性,没有趣味,全不象一个“人”。对此,丰子恺极力反对:“最好让它自己成长,不要帮它成长,不要干涉它”(1925年5月,在上海市第二次文代会上丰子恺的讲话)。他所倡导的就是一种“天然”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教育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保护个性的发展。但是,丰子恺所倡导的个性教育决不是放纵人的个性,而是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让每个人的性格在教育中获得最适度、最正确的成长。用适合这种个性的方法去引导这种性格,才是给予受教育者性格自由发展的正确方法。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在教育实践中排斥对个性的培养,从而也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别,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育,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个性。
三、教育的目的
丰子恺提出的“心为主,技为从”的人格艺术教育理念,认为艺术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及德性的培养。丰子恺的“心为主,技为从”理念具体是指一个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如果没有光明磊落之心,“而集人类的弱点(傲慢、浅薄、残忍)等于一身,那么即使开过一千次个人作品展览会,也只是‘形式的艺术家’,反之,其人向不作画吟诗,而具足艺术的心,便是‘真艺术家’。” “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而这“心”的教育就是人格的教育。
丰子恺认为,“技术”加上“美德”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所谓‘美德’,就是爱美之心,就是芬芳的胸怀,就是圆满的人格。所谓‘技术’,就是声色,就是巧妙的心手。艺术兼有巧妙的形式和可贵的内容,即艺术家必须兼有技术和美德。” 一个人拥有了美德,就算不能成为艺术家,但是可以成为高尚善良的“人”;反之,如果学了技术而缺乏美德,那就会误用技术,害人害己。丰子恺借用了孔子的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质”来喻美德,用文来喻“技术”。美德胜于技术,不失为善良的人,技术胜于美德而为机巧之徒。艺术具有“灌输知识、宣传教化、改良生活、鼓励民众精神。”的作用,即艺术本身就是人格的体现,并且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反观如今教育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往往仍以分数至上,好的分数甚至可以掩盖学生的其他一切问题。所以,情感、心理、审美、人文等时常被忽视,艺术教育在某些人眼里也早已是可有可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所体现出的教育弊病比比皆是:高分低能、人格缺失、情感冷漠。最近几年所爆出的某重点大学高才生虐待动物事件、残害同窗、某中学生弑母事件等等……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为教育界亮起了红灯,敲响了一次次的警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丰子恺先生所提出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形成高尚健全人格的觀点,对于当下的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个人的艺术教育实践,也扎根于他的艺术修养,使得他能有高于时代的教育观,能看清当时艺术教育的弊病,并提出了合理正确的解决之道。丰子恺重视人格培养,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以“陶冶身心,涵养人格”为目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艺术和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别,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育,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个性和圆满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丰子恺.童心的培养[J].教育杂志,1927,(7-8).
[2]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2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4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4]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3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5]陈星,朱晓江.几人相忆在江楼[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刘静波(1982—),女,山东东阿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科员;东南大学行政管理硕士毕业,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工作: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社科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编号:JGZZ17_010);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互联网+’时代下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编号:JGLX17_010)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童心;个性化;美德;人格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心中的正义,教育的目的的培养正气,教育的方法是用正道来培养人。换句话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的方法是“养”,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他著书立说,在艺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念,并且将自己的艺术教育观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界和艺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当我们面对应试教育困境时,探讨丰子恺先生七十多年前便大力倡导的艺术教育思想,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的本质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童心说”,“童心”意味着纯洁、同情心、自由和趣味性,“童心”作为人性中最美好、灵动的部分,体现的是人性中非功利,趣味性的方面。丰子恺艺术教育理念提倡护养人的“童心”,以此生發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丰子恺用他的童心说给予了我们启示以童心来润泽生命。丰子恺不但希望儿童能守住童心,也鼓励成人从现实生活中走出来,从功利的、机械的、刻板的世界里逃脱,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的生活,从中找回天真与纯洁,寻回丧失的本心本性,滋润心灵。“艺术教育就是教人这种做人态度的,就是教人用像作画、看画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换言之,就是教人绝缘的方法,就是教人学做小孩子。学做小孩子,就是培养‘小孩子’这点童心,使长大以后永不泯灭。”
对于当下来说,儿童鲜活的生命依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资源。童心作为一种自然生命的初始之能,既是人类文化生长的根基,也是一个人生命的根基。童心来源于自然而然的生命本然状态,它是心灵与人性的真实面目。儿童没有受社会习俗的浸染,没有功利虚伪,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能说真话,敢作敢为,待人接物真诚、自然、热情,天真烂漫,人格完整。童心是人性中最真诚、最自然的状态,同时,它又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本身具有本色、纯真之美,是人出生时自然存在的本性和天赋资源,是自然的未被异化之心。重新认识被遮蔽的童心正是现代精神异化的药方,回归童心的教育实际就是从教育的途径来引导人寻求精神的回归,在传递人类文明、促进现代化知识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引导人回归本真、形成真纯的人格,这意味着教育要唤发人原初的生命激情,让人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度过一生。
因此,丰子恺强烈地呼唤回归童心也是当下教育的一种呼唤,“唤醒”人心中最原始的、内心原有的,因种种原因而被暂时遗忘的优秀品质,并通过我们教育的精心呵护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教育并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道理,只不过是将孩子那颗沉睡的善心唤醒而已。“唤醒”童心,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里保有爱、自然和自由,而且“永葆童心”更是一种不可穷述、无法预知的美好存在,童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对抗,它充分体现了生命的真义和价值,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超越现实,完善自我。童心引导着人类不断地认识和理解生命,体验生命中爱的意蕴,把握自然真实的生命,感受精神的自由,给人的生命存在以灵魂的观照,给人的生命活动以最终的意义、价值和目标归宿。
二、教育的方法
丰子恺有一幅《剪冬青联想》的漫画,画中有人用一把大剪子,要把参差不齐的学生如剪冬青般“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模样。这是在讽刺当时的教育法: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机械式地进行教学和管理,结果塑造出的全是毫无个性的学生。丰子恺先生曾说:“厉行刻板的教育,藐视青年的个性,束缚人性的自由,而用高压力实行专制的教育法。于是毕业出来的人,个个都一样,没有个性,没有趣味,全不象一个“人”。对此,丰子恺极力反对:“最好让它自己成长,不要帮它成长,不要干涉它”(1925年5月,在上海市第二次文代会上丰子恺的讲话)。他所倡导的就是一种“天然”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教育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保护个性的发展。但是,丰子恺所倡导的个性教育决不是放纵人的个性,而是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让每个人的性格在教育中获得最适度、最正确的成长。用适合这种个性的方法去引导这种性格,才是给予受教育者性格自由发展的正确方法。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在教育实践中排斥对个性的培养,从而也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别,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育,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个性。
三、教育的目的
丰子恺提出的“心为主,技为从”的人格艺术教育理念,认为艺术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及德性的培养。丰子恺的“心为主,技为从”理念具体是指一个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如果没有光明磊落之心,“而集人类的弱点(傲慢、浅薄、残忍)等于一身,那么即使开过一千次个人作品展览会,也只是‘形式的艺术家’,反之,其人向不作画吟诗,而具足艺术的心,便是‘真艺术家’。” “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而这“心”的教育就是人格的教育。
丰子恺认为,“技术”加上“美德”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所谓‘美德’,就是爱美之心,就是芬芳的胸怀,就是圆满的人格。所谓‘技术’,就是声色,就是巧妙的心手。艺术兼有巧妙的形式和可贵的内容,即艺术家必须兼有技术和美德。” 一个人拥有了美德,就算不能成为艺术家,但是可以成为高尚善良的“人”;反之,如果学了技术而缺乏美德,那就会误用技术,害人害己。丰子恺借用了孔子的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质”来喻美德,用文来喻“技术”。美德胜于技术,不失为善良的人,技术胜于美德而为机巧之徒。艺术具有“灌输知识、宣传教化、改良生活、鼓励民众精神。”的作用,即艺术本身就是人格的体现,并且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反观如今教育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往往仍以分数至上,好的分数甚至可以掩盖学生的其他一切问题。所以,情感、心理、审美、人文等时常被忽视,艺术教育在某些人眼里也早已是可有可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所体现出的教育弊病比比皆是:高分低能、人格缺失、情感冷漠。最近几年所爆出的某重点大学高才生虐待动物事件、残害同窗、某中学生弑母事件等等……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为教育界亮起了红灯,敲响了一次次的警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丰子恺先生所提出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形成高尚健全人格的觀点,对于当下的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个人的艺术教育实践,也扎根于他的艺术修养,使得他能有高于时代的教育观,能看清当时艺术教育的弊病,并提出了合理正确的解决之道。丰子恺重视人格培养,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以“陶冶身心,涵养人格”为目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艺术和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别,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育,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个性和圆满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丰子恺.童心的培养[J].教育杂志,1927,(7-8).
[2]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2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4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4]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3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5]陈星,朱晓江.几人相忆在江楼[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刘静波(1982—),女,山东东阿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科员;东南大学行政管理硕士毕业,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工作: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社科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编号:JGZZ17_010);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互联网+’时代下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编号:JGLX17_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