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男,34岁,因发热3 d伴皮疹2 d于2007年5月25日入院.入院前3 d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嗽、无痰,流涕,畏光,体温最高40℃,2 d后自颜面、躯干、四肢顺序出疹,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1次,腹痛、腹泻,排柏油样便2次,无腹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既往健康,无消化性溃疡麻疹病史.近期有麻疹接触史。
【机 构】
:
071000,保定,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感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34岁,因发热3 d伴皮疹2 d于2007年5月25日入院.入院前3 d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嗽、无痰,流涕,畏光,体温最高40℃,2 d后自颜面、躯干、四肢顺序出疹,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1次,腹痛、腹泻,排柏油样便2次,无腹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既往健康,无消化性溃疡麻疹病史.近期有麻疹接触史。
其他文献
神经营养因子-3(NT-3)是神经营养素家族中的第三成员,NT-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对各种神经元的生存、分化、生长和损伤后的再生起重要作用;在成熟神经系统中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神经突起生长等营养作用.地塞米松(DEX)被建议用于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作为联合抗炎治疗,但它是否能改善化脑的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尚有争议.回顾性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DEX能减少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病死率和听
感染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共同课题,感染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病原菌、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及抗生素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血液恶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低下,接受多种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免疫力更加低下,极易发生细菌感染.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普及和化疗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明显提高.在移植预处理和化疗的过程中,特别在粒细胞减少时发生的感染,由于患者的免疫力极低,病原菌及感染灶常不明确,感染程
乙胺丁醇(EMB)的初始耐药率与获得性耐药率均超过1%[1].研究发现,在耐受EMB的菌株中,约60%发生embB基因306位点突变[2].因此,该点突变的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受EMB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男,20岁.人院前1个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8~41℃,无周期性,时有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曾在当地诊所治疗(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平素体健,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及疫区逗留史.体格检查:体温40.7℃,脉搏106次/min,呼吸19次/min,BP 130/60mm Hg(1 mm HE=0.133 kPa).神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占全世界肝炎总数的80%,其中演变为肝硬化者为0.14%~14.2%;而HCV感染后约80%转变为慢性,随后演变为肝硬化[1].在形成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可逆转的早期阶段,准确做出诊断,并加以干预是极为重要的,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81年我国开始接种同产风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以来,其发病率显著下降,大范围流行的强度也已基本控制[1].根据卫生部疫情公布,近期全国风疹疫情上升较快,2007年2至7周风疹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前2年同期水平.自2006年冬季起,沈阳市风疹发病人数明显增多.现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风疹患者的流行情况和
用D-氨基半乳糖(D-GaIN)诱导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病理变化,接近人类肝病的病理特点,因此被认为适合研究人类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病理机制[1].本实验以昆明种ICR小鼠为实验对象,用D-GaIN建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通过检测IL-18及NO血清浓度变化,探讨二者在肝损伤中的关系、意义及作用机制。
患者,男,45岁,因发热4d、皮疹2d于2008年2月1日入院.入院前体温最高39.5℃,伴咳嗽、流涕、畏光流泪,2d前白面部出现皮疹,并迅速蔓延至躯干、四肢,无瘙痒,先后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治疗2 d,仍有发热.皮疹增多,转入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否认近期有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诱导幼鼠脑膜炎模型,对照组脑池内注射0.9%氯化钠灭菌溶液.应用反转录(RT)-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脑组织酪氨酸磷酸酶SHP2的表达,观察SHP2蛋白表达与脑脊液TNF-α、WBC计数的关系.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Kru
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持续活动、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恩替卡韦作为新的抗病毒药,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的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