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拥抱互联网推进税收现代化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东省地税局以虚拟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实现了信息化和税收工作深度融合,提高了税务信息化质效。
  关键词:虚拟池;云计算;数据资源平台;互联网+税务
  近年来,山东省地税局主动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互联网思维为引导,扎实推进信息化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税收管理质效和纳税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电子税务新生态,引领了地税工作新变革,为税收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1 加强虚拟池建设,整合硬件资源,为云计算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于提升设备支撑能力并降低能耗,高效利用设备资源并节约管理资金。自2013年起我们就积极探索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对全局服务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机整合、统筹利用,大幅度提高了运算和存储能力。截至目前,以53台PC服务器、5台存储设备构建起了全局主要业务资源池,可承载180余个虚拟服务器,足以支撑全系统内网业务、安全管理、横向外联、互联网业务、虚拟桌面等5个业务域,金税三期应用平台也运行于池内。同时,我们还将虚拟技术应用稳步扩展到了绝大部分新上线系统,既确保了支撑能力,也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在省局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下,目前全省已有13个市局搭建起了适应业务需求的虚拟资源池。省局信息中心正在进一步研究拓展方案,拟逐步扩展全系统小机、存储领域的资源整合。虚拟资源池建设和桌面云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當前系统内部计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实现了设备和空间资源均衡化。同时,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办公场所的无限扩展,各项管理不再受时间和办公地点的约束;能够响应各类用户需求灵活搭建相应的应用环境。比如,在全省金税三期上线培训及省局举办的各类培训中,虚拟化技术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虚拟资源池的建设和应用,为税务云计算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平台基础。
  2 建设数据资源平台,构建全省大数据中心,奠定数据基础
  数据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们信息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渐进化特征和项目建设的独立性,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散,数据孤岛等现象,尤其是金税三期系统上线运行后,随着税收业务数据的急剧增加,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互联网思维下,为了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科学的组织,使之产生更大的增值效益,为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我们于2015年初开始建设数据资源平台。
  经过一年努力,截至2015年底,山东地税数据资源平台软件主体功能开发完毕。通过数据资源平台,归集了各类税收业务数据,形成了全系统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以深化数据资源增值利用为目的,完成了金税三期数据归集、数据字典标准化整理,同时,搭建起了数据需求管理、自定义查询、自定义报表、数据文档管理四大系统。通过大数据、虚拟化、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最全、最准、最快”的目标要求,为后续各类“互联网+税务”应用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
  3 搭建云计算平台,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实现了税收数据高效利用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架构出现之前,以小(中)型机+数据库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架构,是行政商务应用系统的主流选择,也是“山东地税数据大集中”以及“金税三期”国家级集中的技术架构。但是,传统技术在数据输出利用方面有其先天性不足——在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处理能力会急剧下降,即使增加硬件投资也收效甚微,这极大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对税收管理的支撑力。在我省省级大集中和“金税三期”中,这种技术瓶颈反映到用户体验上就是:查询慢、有时查不出、适用性不够。
  为此,我们于2013年初,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专门立项“大数据云计算”应用项目,自行开发建设税务云计算平台。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我们采用开源技术搭建起了一个具有山东地税特色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了税收数据的高效加工利用和高速展示。项目在淄博地税试点成功,并获得了科技部门的科技成果认定。这一成果有5个方面性能特征:
  一是可以与传统技术平台无缝连接,优势互补,两个平台之间数据并行传送可以达到极高的数量级,足以全面支撑税收管理各项需求;
  二是基于廉价普通的商务服务器搭建,极大地节约了硬件构建和升级换代的资金成本,相当于用普通零件组建一个高级系统;
  三是随着硬件服务器台数的增加,其性能就会线性增加,解决了传统的技术平台的支撑力不够、达到瓶颈后性能会急剧下降的问题;
  四是具有轻松容纳无限数据、轻松获取数据、轻松扩展或收缩处理能力等优势,既可无限支撑税收管理需求,也极大地降低了应用系统开发成本;
  五是全部采用开源技术,并进行二次技术开发,既节省了购买系统软件的费用,又通过自行开发掌握了核心技术,掌握了平台下一步发展的主动权。
  4 构建“互联网+税务”体系,大力提升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水平
  我们将“互联网+”思维与税务工作深度融合,将税收工作传统路径与互联网技术相互渗透、税收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便民办税、税源管理、风险管控等工作的升级版,并倾力打造“互联网+税务”品牌。
  一是通过“互联网+纳税服务”,实现了纳税人轻松办税。目前,我省地税系统网上申报率达98%;纳税人通过网络自动扣款、自助缴税占比99%以上;每年开具网络发票150余万张、网上发票和税票查询16万次以上、在线答疑7万余次;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办税。
  二是实现了移动办税。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开发了外网PC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等移动终端应用,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各市局开展各类移动应用,从而为纳税人提供了“足不出户”、“如影随行”的纳税服务体验。
  三是运用互联网+税源监控、互联网+风险防范,实现了强化了税收管理和风险管控。如济南、青岛、淄博等市局,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已经实现了实时自动抓取涉税信息、比对处理碎片化网页涉税信息,如股权变更、宗地管理、建设项目等信息。
  “互联网+”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以更好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继续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大力拓展“互联网+”在税收领域更广泛的应用,确保在推进税收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全国税务系统前列。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联合针刺干预44例(针
目的:探讨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10 min,再灌注10 min;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对
摘 要: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榆林学院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对培养方案修订,加强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主持创业创新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修改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强化实践实训技能考核等措施;促进了榆林学院的动物生产类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