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下旬,科创板成了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先是3月22日傍晚,上交所披露了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業名单。随后的3月27日,上交所又披露了第二批8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
上交所就受理首批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申请答记者问时表示,这标志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在实践操作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按照相关流程推荐的时间规定,受理审核期限为3个月,也就是说,第一批科创板通过审核的时间最早将出现在6月中旬。如果证监会上市批文发放迅速,今年上半年,或将出现第一批科创板股票。
在沪深两市已有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结构下,为何还要新设科创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表述,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时,屡次提及。
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面临着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失败风险大、研发成果商业转换难等问题,每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运营,都是漫长的风险之旅。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要为这些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
会议指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着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最高决策层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的大背景下,科创板的筹备工作快速推进。
1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在《实施意见》中,科创板定位于“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实施意见》还强调,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是政策指导层首次明确详细阐述科创板的定位。
2月20日至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上海调研期间表示,做好科创板,落实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任务,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改革定位。
在上交所以审核问答形式回应市场各方关心的16个问题(下称“问答十六条”)中,关于科创板定位具体问题达5条之多,分别涉及发行人研发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支出和科研项目等。
3月27日,上交所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也是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特征,着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改革试验田”。
在投资机构负责人张军(化名)看来,中国的科创板其实就是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
他分析说,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科研实力有目共睹。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有适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发展的体制,而这个体制的实施平台,就是纳斯达克。真正潜心做实事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其所在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物质回报。这就吸引了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公司和科研人才向美国汇集,进而提升其科研实力。“通过搞科研上市,一个人20岁时就可能获得其他人50岁才能获得的物质回报,这给人们踏踏实实做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和底气。”
张军认为,国内科创板的推出,并不仅仅是为一些科研机构、企业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选择,使一些拥有真正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的机构、企业、人员获得研究资金、物质激励,打造“造富效应”,让市场认识到投资真正的研发机构、企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进而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做研究、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导向作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机构的实力,进而占据国际核心硬实力竞争的先机。
3月18日,在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和上交所联合举办的科创板保荐人代表培训班上,监管层提出,将以“六个是否”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分别涉及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体系、研发成果、行业内形成相对竞争力、研发转化为持续经营的条件和符合国家的重点政策。
这是从实际操作层面,监管层给出了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标准。
可以看出,不论是证监会给出的纲领性文件,还是交易所给出的实施细则,更具体的到保荐人培训的实操,都把贯彻科创板的定位放在了重要位置。
他举例说,以新能源中的锂电池产业为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池能量密度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对投资者而言,其产业链的价值吸引力就会变小。尤其是夹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端的企业,面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的电池制造商时很难有议价权。“除了锂电池行业,还有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只是在做集成或代工,是否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尚待商榷。”
一位券商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家企业是不是真心在做技术,看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看研发人员的工资是最直观的指标。
诺辉健康科技CEO朱叶青介绍,判断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看技术的原创性和高竞争壁垒,同时更要看技术是否被临床和市场所共同认可,能否快速实现产业化。
关于创新能力,工信部给出的一个标准颇有参考意义。
2018年11月2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表示,将择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具体要求是:近两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至少获得5项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或15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近两年企业主持或者参与制修订至少一项相关业务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对比科创板上市条件,两者高度吻合。
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是审核制,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新三板则放得太松,各种挂牌的公司鱼目混珠,难以达到设立之初的效果。
现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谁来把关就成为新的课题。
此次科创板的设立,在制度建设层面更加严格、规范和完善,如虽然试点注册制降低了企业IPO的门槛和难度,但同时引入了股票上市委员会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
其中,股票上市委员会侧重于对上交所审核机构出具的审核报告和发行人的申请文件提出审议意见;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将侧重于为科创板建设以及发行上市审核提供专业咨询和政策建议。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48名候选人中,30人来自各类研究机构、重点大学,18人来自各类企业或投资机构。
在股票上市委员会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双重“把关”下,可以在更高程度上保证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水准。
“企业肯定是第一道关,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应真实、客观,但在现有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企业的主观意愿;第二道关是券商,他们应不唯利是图,真正按照科创板定位和标准来辅导、保荐IPO企业,但商业利益驱动下,在现实操作中有一定难度;第三道关就是上市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专业人士,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是最后的防线。”一位长期关注高科技企业的研究人士说。
他认为,相对于技术要求而言,科创板对于财务要求并不高,尚未盈利的企业也可申请,这可以理解为科创板对于技术的要求高于财务要求。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一些企业、券商仍受传统思维束缚,还在强化财务指标。
其实,在科创板的制度设计中,对保荐人(即券商)应担负的作用,也有明确规定。
在上交所发布的问答十六条中,明确要求保荐人要重点核查研发收入围绕核心技术、营业收入来源于核心技术等方面,并对发行人是否“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发表明确意见。
上述研究人士认为,虽然有多层把关,但如何确保最终登陆科创板的一定都是好企业仍是最大难题,毕竟纳斯达克也鱼目混珠。“不过市场的选择是双向的,只要有几家真正做研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科创板实现了自我价值,给投资者树立了信心,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真正做科研的机构、企业,以及专业的投资者就会进入科创板,为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上交所表示,企业是否符合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在财务上是否有瑕疵等实质性问题,将通过第二环节的审核问询来实现,在审核问询过程中,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也会给出专业咨询意见。对于目前市场各方较为关注的科创企业属性等情况,也将会在审核问询中予以重点关注。
上交所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问询,是在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样的审核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相应地不断丰富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的互动过程;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据悉,上交所将在审核问询中,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科创代表性、技术能力、企业质量等问题进行多轮问询,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定价、发行和上市形成市场化制约。
先是3月22日傍晚,上交所披露了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業名单。随后的3月27日,上交所又披露了第二批8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
上交所就受理首批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申请答记者问时表示,这标志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在实践操作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按照相关流程推荐的时间规定,受理审核期限为3个月,也就是说,第一批科创板通过审核的时间最早将出现在6月中旬。如果证监会上市批文发放迅速,今年上半年,或将出现第一批科创板股票。
在沪深两市已有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结构下,为何还要新设科创板?
重点支持六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表述,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时,屡次提及。
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面临着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失败风险大、研发成果商业转换难等问题,每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运营,都是漫长的风险之旅。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要为这些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
会议指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着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最高决策层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的大背景下,科创板的筹备工作快速推进。
1月3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在《实施意见》中,科创板定位于“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实施意见》还强调,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是政策指导层首次明确详细阐述科创板的定位。
2月20日至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上海调研期间表示,做好科创板,落实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任务,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改革定位。
在上交所以审核问答形式回应市场各方关心的16个问题(下称“问答十六条”)中,关于科创板定位具体问题达5条之多,分别涉及发行人研发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支出和科研项目等。
3月27日,上交所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也是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特征,着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改革试验田”。
科创板并非仅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在投资机构负责人张军(化名)看来,中国的科创板其实就是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
他分析说,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科研实力有目共睹。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有适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发展的体制,而这个体制的实施平台,就是纳斯达克。真正潜心做实事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其所在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物质回报。这就吸引了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公司和科研人才向美国汇集,进而提升其科研实力。“通过搞科研上市,一个人20岁时就可能获得其他人50岁才能获得的物质回报,这给人们踏踏实实做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和底气。”
张军认为,国内科创板的推出,并不仅仅是为一些科研机构、企业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选择,使一些拥有真正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的机构、企业、人员获得研究资金、物质激励,打造“造富效应”,让市场认识到投资真正的研发机构、企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进而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做研究、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导向作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机构的实力,进而占据国际核心硬实力竞争的先机。
“六个是否”判断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
3月18日,在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和上交所联合举办的科创板保荐人代表培训班上,监管层提出,将以“六个是否”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分别涉及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体系、研发成果、行业内形成相对竞争力、研发转化为持续经营的条件和符合国家的重点政策。
这是从实际操作层面,监管层给出了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标准。
可以看出,不论是证监会给出的纲领性文件,还是交易所给出的实施细则,更具体的到保荐人培训的实操,都把贯彻科创板的定位放在了重要位置。
一位资深投资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投资人来说,看一家企业符不符合科创板的目标,有几个可以快速參考的点:“首先,关键核心技术其实就在为数不多的细分垂直领域内,在这些领域之外的企业包装得再好也可以舍弃;其次,这个企业是否持续、长时间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是否拥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再次,企业的创新是否是底层、基础创新,是否真正在方法论上有创新;还有,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是否是有效专利,若企业的专利大部分是实用新型专利,那就称不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最后,与国际对标,技术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虽未达到先进水平,但因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产品空白。”
六个是否
1.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基础。核心技术是否权属清晰、是否国内或国际领先、是否成熟或者存在快速迭代的风险。
2.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包括人员设备管理的制度等。
3.是否拥有市场认可的研发成果或研发专利,或国家机关颁发的奖励。
4.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在行业里是否有地位,也就是是否属于行业里的优质企业。
5.是否具备将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经营成果的条件,是否形成有利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光有研发成果不行,还要有基本的厂房、设施等。
6.是否符合国家的重点政策,是否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他举例说,以新能源中的锂电池产业为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池能量密度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对投资者而言,其产业链的价值吸引力就会变小。尤其是夹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端的企业,面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的电池制造商时很难有议价权。“除了锂电池行业,还有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只是在做集成或代工,是否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尚待商榷。”
一位券商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家企业是不是真心在做技术,看研发投入在营收中占比,看研发人员的工资是最直观的指标。
诺辉健康科技CEO朱叶青介绍,判断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看技术的原创性和高竞争壁垒,同时更要看技术是否被临床和市场所共同认可,能否快速实现产业化。
关于创新能力,工信部给出的一个标准颇有参考意义。
2018年11月2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表示,将择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具体要求是:近两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至少获得5项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或15项及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近两年企业主持或者参与制修订至少一项相关业务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对比科创板上市条件,两者高度吻合。
试行注册制后,谁来为科创板把关?
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是审核制,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新三板则放得太松,各种挂牌的公司鱼目混珠,难以达到设立之初的效果。
现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谁来把关就成为新的课题。
此次科创板的设立,在制度建设层面更加严格、规范和完善,如虽然试点注册制降低了企业IPO的门槛和难度,但同时引入了股票上市委员会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
其中,股票上市委员会侧重于对上交所审核机构出具的审核报告和发行人的申请文件提出审议意见;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将侧重于为科创板建设以及发行上市审核提供专业咨询和政策建议。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48名候选人中,30人来自各类研究机构、重点大学,18人来自各类企业或投资机构。
在股票上市委员会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双重“把关”下,可以在更高程度上保证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水准。
“企业肯定是第一道关,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应真实、客观,但在现有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企业的主观意愿;第二道关是券商,他们应不唯利是图,真正按照科创板定位和标准来辅导、保荐IPO企业,但商业利益驱动下,在现实操作中有一定难度;第三道关就是上市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专业人士,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是最后的防线。”一位长期关注高科技企业的研究人士说。
他认为,相对于技术要求而言,科创板对于财务要求并不高,尚未盈利的企业也可申请,这可以理解为科创板对于技术的要求高于财务要求。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一些企业、券商仍受传统思维束缚,还在强化财务指标。
其实,在科创板的制度设计中,对保荐人(即券商)应担负的作用,也有明确规定。
在上交所发布的问答十六条中,明确要求保荐人要重点核查研发收入围绕核心技术、营业收入来源于核心技术等方面,并对发行人是否“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发表明确意见。
上述研究人士认为,虽然有多层把关,但如何确保最终登陆科创板的一定都是好企业仍是最大难题,毕竟纳斯达克也鱼目混珠。“不过市场的选择是双向的,只要有几家真正做研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科创板实现了自我价值,给投资者树立了信心,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真正做科研的机构、企业,以及专业的投资者就会进入科创板,为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上交所表示,企业是否符合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在财务上是否有瑕疵等实质性问题,将通过第二环节的审核问询来实现,在审核问询过程中,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也会给出专业咨询意见。对于目前市场各方较为关注的科创企业属性等情况,也将会在审核问询中予以重点关注。
上交所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问询,是在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样的审核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相应地不断丰富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的互动过程;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据悉,上交所将在审核问询中,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科创代表性、技术能力、企业质量等问题进行多轮问询,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定价、发行和上市形成市场化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