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切勿百依百顺、让孩子劳动讲条件、替孩子受过、教孩子惩罚别人、教育漫无目的,放任自流。
【关键词】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
宋代的司马光曾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多才少者为君子,德少才多者为小人,德才均无者为小人。”此话意蕴深长,耐人寻味。司马光在谈论德与才的关系时,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德在人的素质中是首要的。自古以来,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由于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它有些背道而施。
一、对孩子的要求家长百依百顺
孩子要求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例如,在生活中一个从不缺乏玩具的孩子,看到邻里的孩子有一个比自己新颖的玩具,孩子就吵嚷着父母要买,结果家长无论走多少家商店也要买给他。家长认为这些玩具不值钱,满足孩子的需要才是最重要。这会养成孩子的任性思维。孩子也就会产生我想怎么样,父母就会随我怎么样的想法。要什么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孩子心目中也就只有索取,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吵嚷几声就可以得到,绝对不会去想,这东西该不该要,要了又能如何?从而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与其这样,我看不如就家中的许多玩具中去发现一些玩具的优点与孩子同乐。也即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二、 要求孩子劳动讲条件,更有甚者替孩子劳动,不要孩子受苦
“孩子,把作业写了吧,写完了就带你出去玩。”“孩子,把地扫了吧,就给你一块钱。”“孩子,把碗洗了吧,待会给你东西吃。”更有甚者认为:“我这样的劳动小时候家里穷早就做多了,做怕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用得着孩子劳动呢?”然而,写作业、扫地、洗碗不是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吗?自古以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需要对孩子讲条件吗?用这样讲条件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不正是培养孩子的势利心理吗?同时,你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将来他们肯定懒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当今社会哪个不是用劳动得来果实,从而衣食无忧呢?公务员整天为国家的事务而烦心,工人在工厂流水线上操作,农民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试问哪个能不劳而获?参加适当的劳动有益身心健康,与其那样误导孩子,做什么都讲交易,不如多用鼓励的方法:“聪明的孩子,你的作业肯定会很快完成的,”“孩子,你干家务肯定和学习一样棒哦!帮妈妈扫扫地、洗洗碗看看,肯定不会输给邻居的孩子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吃苦耐劳、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人。
三、 家长在替孩子受过
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怕是成年人也免不了有犯错误的时候。犯了错误,就会有犯错误的后果,就得承担责任。当某些孩子犯了错误,损坏了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当家长的就臭骂一顿孩子,然后就掏钱补偿或亲自去修理被损坏的东西。孩子除了这顿挨骂就再也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了,这既不能使孩子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似乎让他觉得有人在撑腰,这可能会使其走向更深的过错。我曾看过一个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小时候由于损坏了邻里的珍贵的花瓶,父亲让他节省一年多的零用钱来赔偿别人,这对承担损坏别人东西的责任该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这才使得孩子印象深刻,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同时,又培养了“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良好品行。
四、 教孩子惩罚别人
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摔倒在地上哭了,家长快速地走上前去扶了起来,并在小孩子摔倒的地方踹上一脚:“嗯!哪,你看我踹了他,谁叫他把你绊倒!不要哭了。”这时孩子笑了。这样虽然解决了孩子的一时之气,但无形中就养成了孩子稍有不顺就把气撒在别人身上的习惯,打人、骂人等等不良的行为就出现了。从而使孩子争强好胜,动不动就用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如果你认清当前形势,如果是石头绊倒了就应该教育孩子记住走路时要小心,看清前方的路再走。要让孩子认识到摔倒是因为自己的大意,错不在石头,而在自己。日本人在这方面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比较好,孩子摔倒了,家长站在一旁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及时客观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从而培养孩子的谦让、独立的人格。
五、家长对孩子今后的培养方向漫无目的、放任自流
认为教育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这与家长无关。在家只管孩子吃得饱,穿得暖,玩的开心就可以了。我曾见过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常買零食、常违反纪律、缺交作业、无心上课是个典型的后进生。在家的表现是:常看电视、常到处串门、不讲劳动只管吃喝,是个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阔少爷。当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向家长反映情况,题出意见的时候,家长就说:“全家就他一个独生子,大家都宠着他。我不给钱,有人给钱。对于学习嘛,家里没那书种,管不了那么多,只求他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就可以了。”请问什么是“书种?”是说上一代人读书很棒,下一代人才读得了书?那么按照这样的逻辑,人类怎么可以进步,哪还谈得上什么发明创造呢?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经研究表明,孩子性格特征的好坏和父母教养的态度密切相关。生活在放纵型教育家庭里的孩子,则较容易形成任性、幼稚和缺乏独立性的相关性格。其实教育孩子,家长是第一启蒙老师,在此过程中,孩子就像任人塑造的泥,你想把他做成怎样的活泥雕,他就将会变成怎样的雕像,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存在什么“书种”的说法。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荣誉感,来取得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以上五点虽然是生活的小节问题,但是小孩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三岁见大,七岁见老,每个孩子的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塑造、态度的形成、品德的完善,应从娃娃抓起。因此,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是从孩提时就应该开始培养的,希望家长切勿大意。
【关键词】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
宋代的司马光曾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多才少者为君子,德少才多者为小人,德才均无者为小人。”此话意蕴深长,耐人寻味。司马光在谈论德与才的关系时,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德在人的素质中是首要的。自古以来,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由于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它有些背道而施。
一、对孩子的要求家长百依百顺
孩子要求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例如,在生活中一个从不缺乏玩具的孩子,看到邻里的孩子有一个比自己新颖的玩具,孩子就吵嚷着父母要买,结果家长无论走多少家商店也要买给他。家长认为这些玩具不值钱,满足孩子的需要才是最重要。这会养成孩子的任性思维。孩子也就会产生我想怎么样,父母就会随我怎么样的想法。要什么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孩子心目中也就只有索取,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吵嚷几声就可以得到,绝对不会去想,这东西该不该要,要了又能如何?从而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与其这样,我看不如就家中的许多玩具中去发现一些玩具的优点与孩子同乐。也即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二、 要求孩子劳动讲条件,更有甚者替孩子劳动,不要孩子受苦
“孩子,把作业写了吧,写完了就带你出去玩。”“孩子,把地扫了吧,就给你一块钱。”“孩子,把碗洗了吧,待会给你东西吃。”更有甚者认为:“我这样的劳动小时候家里穷早就做多了,做怕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用得着孩子劳动呢?”然而,写作业、扫地、洗碗不是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吗?自古以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需要对孩子讲条件吗?用这样讲条件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不正是培养孩子的势利心理吗?同时,你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将来他们肯定懒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当今社会哪个不是用劳动得来果实,从而衣食无忧呢?公务员整天为国家的事务而烦心,工人在工厂流水线上操作,农民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试问哪个能不劳而获?参加适当的劳动有益身心健康,与其那样误导孩子,做什么都讲交易,不如多用鼓励的方法:“聪明的孩子,你的作业肯定会很快完成的,”“孩子,你干家务肯定和学习一样棒哦!帮妈妈扫扫地、洗洗碗看看,肯定不会输给邻居的孩子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吃苦耐劳、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人。
三、 家长在替孩子受过
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怕是成年人也免不了有犯错误的时候。犯了错误,就会有犯错误的后果,就得承担责任。当某些孩子犯了错误,损坏了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当家长的就臭骂一顿孩子,然后就掏钱补偿或亲自去修理被损坏的东西。孩子除了这顿挨骂就再也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了,这既不能使孩子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似乎让他觉得有人在撑腰,这可能会使其走向更深的过错。我曾看过一个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小时候由于损坏了邻里的珍贵的花瓶,父亲让他节省一年多的零用钱来赔偿别人,这对承担损坏别人东西的责任该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这才使得孩子印象深刻,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同时,又培养了“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良好品行。
四、 教孩子惩罚别人
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摔倒在地上哭了,家长快速地走上前去扶了起来,并在小孩子摔倒的地方踹上一脚:“嗯!哪,你看我踹了他,谁叫他把你绊倒!不要哭了。”这时孩子笑了。这样虽然解决了孩子的一时之气,但无形中就养成了孩子稍有不顺就把气撒在别人身上的习惯,打人、骂人等等不良的行为就出现了。从而使孩子争强好胜,动不动就用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如果你认清当前形势,如果是石头绊倒了就应该教育孩子记住走路时要小心,看清前方的路再走。要让孩子认识到摔倒是因为自己的大意,错不在石头,而在自己。日本人在这方面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比较好,孩子摔倒了,家长站在一旁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及时客观的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从而培养孩子的谦让、独立的人格。
五、家长对孩子今后的培养方向漫无目的、放任自流
认为教育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这与家长无关。在家只管孩子吃得饱,穿得暖,玩的开心就可以了。我曾见过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常買零食、常违反纪律、缺交作业、无心上课是个典型的后进生。在家的表现是:常看电视、常到处串门、不讲劳动只管吃喝,是个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阔少爷。当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向家长反映情况,题出意见的时候,家长就说:“全家就他一个独生子,大家都宠着他。我不给钱,有人给钱。对于学习嘛,家里没那书种,管不了那么多,只求他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就可以了。”请问什么是“书种?”是说上一代人读书很棒,下一代人才读得了书?那么按照这样的逻辑,人类怎么可以进步,哪还谈得上什么发明创造呢?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经研究表明,孩子性格特征的好坏和父母教养的态度密切相关。生活在放纵型教育家庭里的孩子,则较容易形成任性、幼稚和缺乏独立性的相关性格。其实教育孩子,家长是第一启蒙老师,在此过程中,孩子就像任人塑造的泥,你想把他做成怎样的活泥雕,他就将会变成怎样的雕像,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存在什么“书种”的说法。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荣誉感,来取得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以上五点虽然是生活的小节问题,但是小孩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三岁见大,七岁见老,每个孩子的行为的规范、习惯的塑造、态度的形成、品德的完善,应从娃娃抓起。因此,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是从孩提时就应该开始培养的,希望家长切勿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