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著名《格萨尔》艺人尕藏智华生平调查及其说唱特点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格萨尔》史诗能够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蔓延和传承是因为艺人的不断出现和继承,因此本人首先将比较他们共有的特性做简单的介绍,和探析做一名优秀艺人的标准;其次在格萨尔艺人尕藏智华独有的说唱特性与跟其他艺人的异同点上进行分析、对比、探讨。最后总结尕藏智华艺人对《格萨尔》史诗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艺人;尕藏智华
  英雄史诗《格萨尔》是由民间说唱艺人在整个藏民族集体创造的基础上不断地再创造、传承、传播和发扬而来的,是反映古代藏族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至今还是个“活形态”的史诗。无可非议的是“活形态”,是因为至今还有艺人的存在和传承。艺人的存在,对史诗的再次创造和传承更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以往的《格萨尔》史诗研究当中,多是“神授艺人”、“掘藏艺人”和“圆光艺人”艺人的成长之路,试图阐释他们的神秘性与特殊性,甚至互相之间作比较和分析研究。但是,目前还未发现对“闻知艺人”的研究,尤其是安多地区已故著名的闻知艺人尕藏智华,除了与其他“神授”等艺人有本质的区别以外,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继承了拉卜楞传统的《格萨尔》曲调,并且以亲历场面的语气和口齿清晰的说唱,把一部部《格萨尔》从省、州广播电台带到了安多地区广袤的农牧区,受到了千家万户的爱戴,可谓家喻户晓。可如今艺人已经去世,在《格萨尔》学界也鲜有人评论那段光辉的岁月,更无人总结他成功地经验,实属遗憾。随着现代化因素在当今社会的全面普及,而且广泛渗透着藏族青少年的身心,导致民间《格萨尔》说唱艺人逐渐减少。因此,本人重点研究已知闻故艺人尕藏智华的说唱录音,并对比研究尕藏智华与其他艺人之间的异同点,总结尕藏智华的说唱特点,以及他所演唱的《格萨尔》史诗在安多藏区留下的影响。研究著名艺人尕藏智华的《格萨尔》说唱,将填补《格萨尔》艺人研究中有关“闻知艺人”的空白。
  1953年,艺人尕藏智华出生在夏河县往西去8公里的俄曲村。小时候上过一两年学,可没毕业小学就辍学了。后来,他被家人送到拉卜愣寺出家为僧,进入闻思学院学习,这是拉卜愣全寺六大学院中最大的学院,由一世嘉木样修建于1709年。在认真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之余,他还参加拉卜愣寺藏剧演出队,曾演出《松赞干布》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的藏戏《热玛纳》,并在剧中主演,反串文成公主和罗摩王子的爱妃角色。在文革时期不幸被迫还俗回家。 于1962年开始他带领拉卜愣寺藏戏团的同时重建夏河县觉加乡阿曲村藏戏团,演出格萨尔《降魔》和藏族八大“纳木特”并增添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整个村民的生活不富裕,导致购买演出道具和服装等的困难。虽然演出收入很低他还是坚持不懈地带动他的团队以夏河为中心,还有青海、四川等多地进行演出,传播区域代表性的藏戏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1981年尕藏智华进入甘南州藏剧团,期间担任过编剧、导演,并亲自参加演出格萨尔《降魔》、《阿达拉毛》等篇深受广大热爱藏戏群众的认可。还收到西藏传统节日“奶酪节”的邀请下他带领该藏戏团到西藏演出,他们精彩的表演使西藏民众赞叹不已。1984年8月,尕藏智华代表甘肃再次到西藏参加举办省级七个地区的格萨尔民间艺人说唱活动,此次活动中他的说唱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1986年4月,尕藏智华挖掘和整理《格萨尔》工作中得到中国社科院和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认可并发证书。1989年的夏天尕藏智华邀请到甘肃省格萨尔研究院在本省各个地区多次演出格萨尔《赛马称王》和《霍岭大战》等。1978年开始尕藏智华在甘南、青海、四川等地广播电台的支持下录音了《格萨尔》20余部本,录音超过2000多小时,磁带超过600多盒,传播到各个地区,甚至传到印度、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2005年7月,中国社科院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专家、比较文学中心叶舒宪在夏河县采访了尕藏智华,叶舒宪在他的《人文人类学教程》一书中这样写道:“关于活态文学所蕴含的理论意义,甘肃夏河县的藏族“格萨尔”艺人尕藏智华提供了足够的教材。他不仅拥有可以讲唱一部作品长达2800小时的超凡记忆力,而且让所有读书识字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他的艺人兼医师的身份,也给文学治疗或者艺术治疗的可行性做出了切实的证明。”①从尕藏智华超人的记忆和非凡的才华让人启发思考口传文化的记忆诀窍,反观“古诗三千”之说。
  在以往的艺人研究中,许多专家学者把格萨尔艺人分为五大类,即圆光艺人、闻知艺人、神授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等。著名艺人尕藏智华属于闻知艺人。他从小有机会受到寺院教育和大师们的恩惠下成长,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字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他对格萨尔王的崇拜和喜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唱别人出版的《格萨尔》部本。虽然他没有圆光艺人和神授艺人的神秘特点,但说唱《格萨尔》方面他有自己的特点:
  1.尕藏智华每次说唱《格萨尔》之前,忠心地吟颂自己的上师嘉木样和莲花生大师后开始说唱格萨尔。另外他在写颂词时首先要写“祈祷莲花生大师”作为引子后开始写正文的习惯,这样做他认为顺利进行说唱格萨尔。
  2.从古至今,由于大部分格萨尔艺人们的生活环境各异,说唱艺人们的音色和措词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他们通常到异地去说唱彼此间出现听不懂说唱内容等问题。而艺人尕藏智华不同与其他人,一方面从小受到寺院文化的熏陶,还有天生的口齿伶俐,再加上工作之余邀请很多艺人和相关格萨尔学者请教,并且亲自到《格萨尔》流传甚广的地区与那些著名艺人思想交流,说唱方式等彼此间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初步提高了自己的说唱水平,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因此,尕藏智华艺人来说没有地方性语言的隔阂,他无论在实地说唱或广播中说唱都以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的方式说唱格萨尔,只要能听懂安多藏语的听众都能听懂。
  3.尕藏智华对格萨尔王非常崇拜,把《格萨尔王传》视为佛经一样崇尚。小的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他到果洛等地去卖自己的录音带,同时为了满足民众的要求说唱格萨尔。他通常实地说唱格萨尔时要求听众服从他的几个意愿:第一,不允许听众抽烟,喝酒,吵闹等。第二,他在说唱之前征求听众的建议,说唱听众最喜欢的部本。第三,他具备对《格萨尔》的内容从详中略三种和出粗取精等方式进行说唱的能力。第四,他用《格萨尔》各种版本内容进行总结并结合佛教和社会实践相联系,教育人们心善积德,听众深受尊重。
  艺人尕藏智华用一生的经历来完善自己的说唱才华,给人们留下身临其境般的说唱演艺,为此格萨尔专家学者仁青道吉和角巴东主等对他的说唱技巧,吐字清晰,音色委婉以及格萨尔的整理和传播而得到高度评价。特别是藏族地区众多听众深受喜爱和尊重。虽然著名艺人尕藏智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说唱格萨尔远远流传在藏族人民的心中。笔者认为虽然他的晚年受到超同般人物的嫉恨,但是相信他的灵魂定会受到格萨尔的庇护。(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
  本论文属于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安多著名《格萨尔》艺人尕藏智华生平调查及其说唱特点”之成果,项目负责人:周毛先,项目编号:ycx14021。
  参考文献:
  [1]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曼秀·仁青道吉.《格萨尔》地名研究(藏文)[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2
  [3]降边嘉措,《论〈格萨尔〉说唱艺人》《甘肃民俗研究》第一期,1986.
  注解:
  ①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8
其他文献
我和老伴是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结的婚,当时既无红烛鞭炮,更无结婚盛宴,所谓的“婚礼”就是开了一个革命化的座谈会.同志们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一套又一套的“红宝书”,
今年5月2日,妈妈走完了她73年的人生旅程,去另一个世界与父亲团聚了,24年的相思、孤独与痛苦,都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几个妹妹哭得昏天黑地,而作为长女的我,却表现出超乎寻常
很多人选择在春节后跳槽,但其实更多的人还是呆在原公司继续工作.他们不轻易退缩,不轻易否定,坚信坚持必有收获.他们更希望公司有良好的薪酬福利、发展平台、企业文化等,来坚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正坐在他的对面,眼睁睁地看着他艰难急促地呼吸,看着医生护士扼腕叹息的表情……仅仅一瞬间,爷爷已和我们阴阳两隔.
构成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要求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 ,包括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历史景观 ,既可以包括有形物质的内容 ,也可以包括无
期刊
过去,每当看到儿女们欢欢喜喜地捧回一摞杂志,便羡慕不已,总盼着也有那么一份令老年人如痴如醉的刊物.
很久以前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从小就被娇惯溺爱的儿子,为了满足女友的无理要求,居然要用母亲的心脏作为定婚礼物.
近30年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增加,从而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向老年型社会转变。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
综合环境服务应该是中国环境行业大势所趋的选择政府近年来日益重视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通过完善立法,加大资金投入,2010年又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环境行业
有些求职应聘者,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很容易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混淆,比如:把没有业绩的经历看成经验,以为职位要求低就能胜任,单位内部有关系就行……这种毛病让他们求职时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