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ing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HF)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尽管积极规范化治疗,HF患者的预后仍欠佳.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治疗HF的药物,因其卓越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能有效降低多种原因引起的HF患者再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目前其已被国内外众多临床指南列为Ⅰ类推荐.自从沙库巴曲缬沙坦问世后,HF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金三角”(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发展为“金四角”(“金三角”+脑啡肽酶抑制剂).本文的目的是描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HF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第二轮土地规划的开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简称增减挂)试点工作的提出,很多人特别关心增减挂的实施,因为人民相信它不但能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的紧张局势,同时也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程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而难题是如何使增减挂落实到位,文章以赤壁市为例,就此提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增减挂;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赤壁市  中图分类号:F292.3文献标识码
期刊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老年痴呆大鼠模型,探求更合适的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实验设立正常组、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随机分组,每组各15只大鼠.模型Ⅰ组采用侧脑室注射Aβ25-35,模型Ⅱ组采用D-半乳糖、亚硝酸钠及三氯化铝联合给药,观察两组大鼠造模48 h内和40 d内存活率,并在造模后1周和5周用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大鼠存活率检测结果显示三组大鼠造模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1周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的逃避
子宫腺肌症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主,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西医以药物保守治疗居多,但存在药物性肝肾损伤及停药后易复发等安全隐患.中医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周期性疗法、经方验方治疗、中医外治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其副作用少、价格低廉、方便快捷.本文研读近二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就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进展做一综述.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疾病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易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吸入性肺炎和摄食及营养吸收相关的综合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引发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均有所突破,新的治疗技术为康复人员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在查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相关研究文献后,着重对该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全面论述,以供广大康复治疗从业人员和患者进行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