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媒介传播的新语境时代已经来临。人类的传播活动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长久生存,主流媒体如何在年轻群体中延续其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业已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应对的问题。2015年5月,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9年1月25日,总书记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翻译;
随着国力的逐渐加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得到的国际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意识形态、历史传统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在国际上催生了诸多分歧、误解,被西方许多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甚至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某些西方政客为推卸责任而故意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恶意诋毁中国。因此,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尤为重要。2021年5月31日,总书记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深刻理解总书记总书记的讲话要义,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多角度研究,创新阐释,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当电子媒介进入日常交往时,会形成信息化社会里一种独特的言行环境和阐释背景——新媒体语境。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和价值安排:新媒体介入下的话语表达、社会性格和文化形态。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全民传播性更强。
新媒体语境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存在,受众范围广,新闻跨地区、跨国界传播,易引导舆论风向和民众心理走向。
(二)信息量大,时效性更强。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数量爆炸式增长,信息海量传播,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
(三)流行、热点元素比重加大。
新媒体语境下,即便是严肃如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新闻联播》,也因为外交部发言人、新闻主播个人魅力的展现、网络语言化的表达、时髦的字幕和背景音乐等因素脱胎换骨,一改在公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翻译技巧
新媒体语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BBC新闻双语阅读、中国日报网每日新闻播报、外交部发言以及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相关双语资料中选取一些实例,结合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对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梳理。
(一)掌握翻译技巧
新闻稿件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应当注重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新闻的高效传播。比如,翻译者在翻译时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指的是通过直接明了的方式来进行翻译,让译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然而,有的时候,翻译者如果只是进行直译,则会使内容产生歧义或者给读者带来一些困惑。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等不同,直译法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传递信息,这时也可以采用意译法。意译法指的是在原来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翻译者不再对文字按照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翻译,而是从原文的大意出发来翻译。这种翻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充信息时代造成的信息代沟。
(二)注重对习语意向的转换
所谓习语就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会使用一些精辟的固定词语。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新闻稿件翻译也不乏一些习语。对此,新闻翻译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仅从词语意思出发来进行翻译,而要将习语进行有效的转变,从而提高新闻稿件翻译的精确度。
(三)正确认识词汇特点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人们会经常使用一些词汇来叙述或表达某一件事。有一些词汇由于长期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便具有了特定的含义,成为了一种获得公认的新闻体方面的语言。比如一些常用的小词语,虽然较为简单,但由于其容易记忆的特点,能够快速传播,如move指代的是plan计划,fake指代的是counterfeit伪造等。这些单词的使用,让信息获得了大范围的传播,提高了受众的接受能力。
(四)结合特定的语境
有些词语不是只有一个意思,而是存在着一个词语具有多个意思的现象。因此,在翻译一词多义的词语时,翻译者不能想当然地翻译,而要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翻译。所谓语境,指的是结合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当结合语言的上下文对稿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在新闻材料中的具体意思,从而在保持句子整体意思的基础上,避免读者产生歧义。
(五)把握背景进行翻译
一些国际化的赛事项目需要进行英语直播。这就需要进行英语翻译。参与国家来自世界各地,且数量较多。每一个国家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相关工作者需要提前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
(六)对热点词汇进行转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为了沟通方便,常常会将两个单词结合起来,这样便会构成一个新词。混词也由此应运而生,并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新闻是信息传播的前站,对一些新的词汇和信息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使用新兴词汇的频率较高。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如具有简洁性、生动性等,主要是源于其来自人们的生活。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信息量更大,时效性更强,其中的流行、热点元素比重加大,全民传播性也更强。新闻翻译工作者需要积极应对,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提高新闻翻译的有效性、准确性,增强主流媒体新闻的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讲述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让更多的新闻读者了解世界。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EB/OL].(2015-5-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1/c_1115367376.htm.
[2]新华网.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1-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1/c_1115367376.htm.
[3] Mark Pster.范静哗译.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o语境[M].北京:商務印书馆,2014.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翻译;
随着国力的逐渐加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得到的国际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意识形态、历史传统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在国际上催生了诸多分歧、误解,被西方许多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甚至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某些西方政客为推卸责任而故意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恶意诋毁中国。因此,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尤为重要。2021年5月31日,总书记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深刻理解总书记总书记的讲话要义,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多角度研究,创新阐释,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当电子媒介进入日常交往时,会形成信息化社会里一种独特的言行环境和阐释背景——新媒体语境。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和价值安排:新媒体介入下的话语表达、社会性格和文化形态。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全民传播性更强。
新媒体语境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存在,受众范围广,新闻跨地区、跨国界传播,易引导舆论风向和民众心理走向。
(二)信息量大,时效性更强。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数量爆炸式增长,信息海量传播,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
(三)流行、热点元素比重加大。
新媒体语境下,即便是严肃如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新闻联播》,也因为外交部发言人、新闻主播个人魅力的展现、网络语言化的表达、时髦的字幕和背景音乐等因素脱胎换骨,一改在公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翻译技巧
新媒体语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可以从BBC新闻双语阅读、中国日报网每日新闻播报、外交部发言以及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相关双语资料中选取一些实例,结合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对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梳理。
(一)掌握翻译技巧
新闻稿件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应当注重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新闻的高效传播。比如,翻译者在翻译时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指的是通过直接明了的方式来进行翻译,让译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然而,有的时候,翻译者如果只是进行直译,则会使内容产生歧义或者给读者带来一些困惑。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等不同,直译法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传递信息,这时也可以采用意译法。意译法指的是在原来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翻译者不再对文字按照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翻译,而是从原文的大意出发来翻译。这种翻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充信息时代造成的信息代沟。
(二)注重对习语意向的转换
所谓习语就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会使用一些精辟的固定词语。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新闻稿件翻译也不乏一些习语。对此,新闻翻译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仅从词语意思出发来进行翻译,而要将习语进行有效的转变,从而提高新闻稿件翻译的精确度。
(三)正确认识词汇特点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人们会经常使用一些词汇来叙述或表达某一件事。有一些词汇由于长期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便具有了特定的含义,成为了一种获得公认的新闻体方面的语言。比如一些常用的小词语,虽然较为简单,但由于其容易记忆的特点,能够快速传播,如move指代的是plan计划,fake指代的是counterfeit伪造等。这些单词的使用,让信息获得了大范围的传播,提高了受众的接受能力。
(四)结合特定的语境
有些词语不是只有一个意思,而是存在着一个词语具有多个意思的现象。因此,在翻译一词多义的词语时,翻译者不能想当然地翻译,而要结合当时的语境进行翻译。所谓语境,指的是结合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当结合语言的上下文对稿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在新闻材料中的具体意思,从而在保持句子整体意思的基础上,避免读者产生歧义。
(五)把握背景进行翻译
一些国际化的赛事项目需要进行英语直播。这就需要进行英语翻译。参与国家来自世界各地,且数量较多。每一个国家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相关工作者需要提前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
(六)对热点词汇进行转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为了沟通方便,常常会将两个单词结合起来,这样便会构成一个新词。混词也由此应运而生,并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新闻是信息传播的前站,对一些新的词汇和信息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使用新兴词汇的频率较高。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如具有简洁性、生动性等,主要是源于其来自人们的生活。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信息量更大,时效性更强,其中的流行、热点元素比重加大,全民传播性也更强。新闻翻译工作者需要积极应对,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提高新闻翻译的有效性、准确性,增强主流媒体新闻的社会号召力和影响力,讲述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让更多的新闻读者了解世界。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EB/OL].(2015-5-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1/c_1115367376.htm.
[2]新华网.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1-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1/c_1115367376.htm.
[3] Mark Pster.范静哗译.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o语境[M].北京:商務印书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