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与家长就某一冲突问题沟通时,教师怎样才能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带有命令和指责?如何耐心地倾听家长,而不解读为批评和责备?作者提出采用“非暴力沟通法”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也指出教师在“非暴力沟通”时要注意区分事实和评判,学习和运用好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关键词:观察;需求;感受
在与家长的各种对话中,教师是想赢了家长还是赢得家长?明知达成一致才能化解问题,是什么使教师在谈话时混淆目标方向,从追求共赢变成了要求对方认错?无效且不愉快的沟通会影响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和谐的关系。那么当问题来临时,教师又该怎样与家长沟通才能化解冲突,实现家校协同呢?我发现教师采用“非暴力沟通法”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和平而有效地化解冲突。
一、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简称NVC,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沟通方式,”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善意的语言,由思想和沟通技巧构成。“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二、简单的四步
在进行非暴力沟通时,教师要专注于四个基本步骤,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一)说出观察
首先,教师都要说出学生所做的事情,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加以自己的判断或者评估。比如,教师可能对一位默写情况不佳的学生家长这样说:“本周我们每天默写50个词语,在连续5次默写中,他每次的错误量为40多个。”这样的表达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时也强调了数据来凸显真实。而异化的表达方式为:“他默写错的很多,默写质量很差。”又或者说成:“我觉得他没有好好复习,学习态度很成问题。”这两者的表达都很模糊,让家长难以界定具体的情况。
(二)表达感受
第二步就是表达,教师要思考:“我所观察到的给我什么感觉?(情感、感觉、而非想法)例如受伤、害怕、愉快、紧张、着急等。”可以这样对家长说:“他每次的错误量为40多个,对于他这两周的默写结果,我感觉很着急。”
(三)指出需要
第三步是指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比如,教师说:“我很着急,因为我担心他跟不上班级同学的学习进度,而且我非常看重默写反馈的学习效果。”
(四)提出请求
当教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诚实地表达自己,就可以提出具体的请求。比如:“您是否愿意在家中帮助他每天默写30个词语并改正当天的错词,来提高他的默写正确率?”
要明确地让家长明白,教师期待他以什么样的方式,采取哪些行动来满足刚才提出的需求。但是绝不能强迫对方,只有双方都不觉得有所失,有所妥协或有所放弃时,双方才能都从中受益。非暴力沟通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模式还是倾听他人的模式,都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细心观察、认真感受、重视需要、真诚请求。
三、诚实的表达
在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不仅要分四步说,更要清楚地表达当下的状态,而不带责怪和批评。如果教师的话被家长听成批评,那么可能在这四步中混入了评判、攻击、责备或者分析。
(一)仔细地区分评论和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美国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在观察中发现,教师通常这样向家长描述:“我认为您的孩子学习态度很有问题。”“他很厌学,一直说忘了写,又总是忘记带作业本,我看他根本不想学习。”“您的孩子经常不交作业,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但他从来不改。”
教师们说的话,哪些是观察,哪些是评判呢?下面我们用一张表格的形式来举例说明。
(二)细心的关注感受和需求
纯粹地说事实会显得像在背诵法律条文,当教师能够诚实地表达自己,解读出家长的感受和需求,那么这种表达就能够引发共情现象,从而化解冲突。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名称:音乐课后的冲突
事件描述:男生宋某在课间用口琴划伤了同桌男生鲁某的胸口,造成1厘米左右表皮破损,略有血迹出现,事发后班主任老师就此事与两生家长展开了非暴力沟通。
教师:“今天课间我听到两位同学发生了矛盾,鲁同学的胸口被口琴边缘的金属片划出一道1厘米左右的伤口。(说出观察,不加以分析、判断、批评,强调“我听到”“被口琴边缘的金属片划出”,而不是“用口琴把同学打伤了”“闯祸了”“太不小心了”等评判词语。)
教师:“当时我们立刻对伤口进行处理,现在伤口已经消毒止血。”(说明伤口造成的情况和现状,关注到受伤学生家长的感受——想了解伤口情况)
教师:据了解冲突原因有两点:
原因1:两人在课上发生口角,宋某很生气(代替学生说出当时的感受和情绪),下课就用口琴敲打鲁某胸口,造成伤口。(说出听到、看到、经过多方确认过的信息,不用形容词、程度词来加以描绘,也不对学生行为做出评价性概括和分析。)
原因2:根据宋同学的描述,近期鲁某多次动手推打他(请鲁某做动作模拟),他多次忍耐后决定反击。(用调查询问等方式,以当事人的口吻陈述事情经过,关注到家长的感受——孩子多次受欺负,觉得委屈和愤怒。)
教师:经询问,鲁同学承认之前有过多次动手打宋某的行为,事发后两人都很后悔,并已互相道歉。(找到雙方家长的需求——需要得到道歉,孩子以后不受对方伤害。)我就此事在全班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课堂规则教育,因为我很重视上课规则和学生安全。(说明当时的感受和需求)两位家长是否愿意在家中对学生进行“上课的时候要遵守哪些规则”“与同学发生摩擦时怎样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相关沟通,避免今后再发生同类事件呢?(说出具体的请求)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多偏向读写说的训练,可是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去听。然而听懂别人说话,尤其是从对方的立场去聆听,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的影响力在于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要想养成好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四、结语
非暴力沟通法帮助教师在倾听他人时能够感知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从而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理解,进而和平、有效地化解双方的冲突。
(责编 吴娟)
关键词:观察;需求;感受
在与家长的各种对话中,教师是想赢了家长还是赢得家长?明知达成一致才能化解问题,是什么使教师在谈话时混淆目标方向,从追求共赢变成了要求对方认错?无效且不愉快的沟通会影响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和谐的关系。那么当问题来临时,教师又该怎样与家长沟通才能化解冲突,实现家校协同呢?我发现教师采用“非暴力沟通法”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和平而有效地化解冲突。
一、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简称NVC,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沟通方式,”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善意的语言,由思想和沟通技巧构成。“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二、简单的四步
在进行非暴力沟通时,教师要专注于四个基本步骤,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一)说出观察
首先,教师都要说出学生所做的事情,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加以自己的判断或者评估。比如,教师可能对一位默写情况不佳的学生家长这样说:“本周我们每天默写50个词语,在连续5次默写中,他每次的错误量为40多个。”这样的表达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时也强调了数据来凸显真实。而异化的表达方式为:“他默写错的很多,默写质量很差。”又或者说成:“我觉得他没有好好复习,学习态度很成问题。”这两者的表达都很模糊,让家长难以界定具体的情况。
(二)表达感受
第二步就是表达,教师要思考:“我所观察到的给我什么感觉?(情感、感觉、而非想法)例如受伤、害怕、愉快、紧张、着急等。”可以这样对家长说:“他每次的错误量为40多个,对于他这两周的默写结果,我感觉很着急。”
(三)指出需要
第三步是指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比如,教师说:“我很着急,因为我担心他跟不上班级同学的学习进度,而且我非常看重默写反馈的学习效果。”
(四)提出请求
当教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诚实地表达自己,就可以提出具体的请求。比如:“您是否愿意在家中帮助他每天默写30个词语并改正当天的错词,来提高他的默写正确率?”
要明确地让家长明白,教师期待他以什么样的方式,采取哪些行动来满足刚才提出的需求。但是绝不能强迫对方,只有双方都不觉得有所失,有所妥协或有所放弃时,双方才能都从中受益。非暴力沟通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模式还是倾听他人的模式,都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细心观察、认真感受、重视需要、真诚请求。
三、诚实的表达
在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不仅要分四步说,更要清楚地表达当下的状态,而不带责怪和批评。如果教师的话被家长听成批评,那么可能在这四步中混入了评判、攻击、责备或者分析。
(一)仔细地区分评论和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美国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在观察中发现,教师通常这样向家长描述:“我认为您的孩子学习态度很有问题。”“他很厌学,一直说忘了写,又总是忘记带作业本,我看他根本不想学习。”“您的孩子经常不交作业,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但他从来不改。”
教师们说的话,哪些是观察,哪些是评判呢?下面我们用一张表格的形式来举例说明。
(二)细心的关注感受和需求
纯粹地说事实会显得像在背诵法律条文,当教师能够诚实地表达自己,解读出家长的感受和需求,那么这种表达就能够引发共情现象,从而化解冲突。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名称:音乐课后的冲突
事件描述:男生宋某在课间用口琴划伤了同桌男生鲁某的胸口,造成1厘米左右表皮破损,略有血迹出现,事发后班主任老师就此事与两生家长展开了非暴力沟通。
教师:“今天课间我听到两位同学发生了矛盾,鲁同学的胸口被口琴边缘的金属片划出一道1厘米左右的伤口。(说出观察,不加以分析、判断、批评,强调“我听到”“被口琴边缘的金属片划出”,而不是“用口琴把同学打伤了”“闯祸了”“太不小心了”等评判词语。)
教师:“当时我们立刻对伤口进行处理,现在伤口已经消毒止血。”(说明伤口造成的情况和现状,关注到受伤学生家长的感受——想了解伤口情况)
教师:据了解冲突原因有两点:
原因1:两人在课上发生口角,宋某很生气(代替学生说出当时的感受和情绪),下课就用口琴敲打鲁某胸口,造成伤口。(说出听到、看到、经过多方确认过的信息,不用形容词、程度词来加以描绘,也不对学生行为做出评价性概括和分析。)
原因2:根据宋同学的描述,近期鲁某多次动手推打他(请鲁某做动作模拟),他多次忍耐后决定反击。(用调查询问等方式,以当事人的口吻陈述事情经过,关注到家长的感受——孩子多次受欺负,觉得委屈和愤怒。)
教师:经询问,鲁同学承认之前有过多次动手打宋某的行为,事发后两人都很后悔,并已互相道歉。(找到雙方家长的需求——需要得到道歉,孩子以后不受对方伤害。)我就此事在全班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课堂规则教育,因为我很重视上课规则和学生安全。(说明当时的感受和需求)两位家长是否愿意在家中对学生进行“上课的时候要遵守哪些规则”“与同学发生摩擦时怎样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相关沟通,避免今后再发生同类事件呢?(说出具体的请求)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多偏向读写说的训练,可是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去听。然而听懂别人说话,尤其是从对方的立场去聆听,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的影响力在于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要想养成好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四、结语
非暴力沟通法帮助教师在倾听他人时能够感知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从而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理解,进而和平、有效地化解双方的冲突。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