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新冠病毒肺炎事件可以反思我国未来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变革方向。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全面发展需要。规划编制体系中,应纳入公共卫生、安全、健康等专项规划内容,程序上重视规划方案影响评价,方法上强调规划弹性、定量手段运用和从相关学科吸取营养。在规划的功能性理论构建中,应对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密度和紧凑、设施和布局方面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科学研究规范性,为规划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研究”(17ZDA0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84);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2019M650080)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冠病毒肺炎事件可以反思我国未来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变革方向。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全面发展需要。规划编制体系中,应纳入公共卫生、安全、健康等专项规划内容,程序上重视规划方案影响评价,方法上强调规划弹性、定量手段运用和从相关学科吸取营养。在规划的功能性理论构建中,应对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密度和紧凑、设施和布局方面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科学研究规范性,为规划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其他文献
恰当地处理好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有助于我们从全局高度和动态角度,探讨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规律。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一统、二元壁垒、冲破壁垒、走向融合四个阶段的演变。这种演变不仅呈现出城市扩张与乡村保护双向运动的轨迹,而且呈现一种城市扩张占主导地位的非对称态势。这种非对称的演变蕴含如下内在逻辑:城乡格局是国家为推进现代化而强力干预的结果、城乡关系的政策调整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张力、政策制定总体上呈现出以城市中心主义为特质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组合,也是一种新型的协同治理模式,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透明安全等特性优势,已在政务服务、经济改革、民生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运用。区块链在促进产业变革、增强社会信任、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信任风险、隐私风险、安全风险、存储风险、算力风险以及认知风险、监管风险、伦理风险。今后,政府要从理念认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法治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引导、规范和监管,实现区块链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占全国人口比重42.88%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社会发展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社会发展现状,并利用Moran’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空间分异现象。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从细分领域的角度,社会均衡领域发展相对较好,社会保障领域发展相对不足;(2)杭州和苏州是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最为均衡的2个城市,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长沙、宁波和无锡也构成了长江经济带社会发展的标
河湖治理是典型的公共事务顽疾问题。河湖长制是我国当下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创新探索。运用制度理论和自然资源管理理论,对河湖长制的运行实践,从体制、机制与技术三个层面的匹配程度进行系统研究。在制度设计层面,河湖长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以流域的自然属性(流域空间)为基本管理单位、一体化管理、动态管理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河湖长制具有发现、反应、督查和责任四类机制。在技术层面,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发展,为河湖长制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研究结论是河湖长制在实践运行中体制、机制与
学界对行政机关拒绝行为的法律属性主要存在程序说和内容说两种观点。程序说主张拒绝行为是行政作为行为,内容说则认为拒绝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然而,从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拒绝行为符合行政作为行为的构成要件。实践中,将拒绝行为视为行政不作为,法院则会在审理思路、起诉期限、裁判方式选择等方面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一旦将其视为作为行为,上述障碍即可避免。故行政机关拒绝行为的法律属性系行政作为,而非行政不作为。
本文以"重访"怀特的把关人研究为起点,考察70年来把关理论的形成、演化和再造过程。经由这一过程,它从一个引介的社会心理学概念逐渐拓展为一套在新闻研究中颇具解释力的中层理论。在数字媒体时代,把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知识传统依然影响着后续的发展。对经典研究的"重访"不是为了单纯地返回过去,而是希望通过对历史线索的发掘和延伸,为当下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
弱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摆脱其工具化的实践属性,有关人工智能风险的刑法学论证应充分考量研究的现实语境。在此技术有待推广的背景下,亟需正确评估人工智能技术认知风险与应用风险,理清智能风险与刑事规范博弈的内在法治路径,为有关人工智能之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路径支持。对此,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应对研究应以明确的问题与合理的目标为导向,以刑法释义学为基本方法,实现技术价值向法律价值的回归,为涉及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的准确落位提供理论依据与规范支撑。
公益影像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纪录影像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本文在梳理2008-2018年以来中国公益影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公益影像有四大行动主体,形成四个热点地区,主要关注十二个行动领域,基于主体差异形成不同关注重心,成为中国社会纪录影像的重要形态和共意动员的重要方式。本文认为,从影视社会学、传播动力学的角度看,公益影像的迅猛发展系社会需求、转型期中国公益事业的行动逻辑、中国纪录片的发展逻辑和纪录片自身媒介逻辑的多重推动。在当下中国社会治理体制转向政府与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的背景下,中国公益影像的
20世纪后期以来,重新反思传统的艺术史书写成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弥施"云的理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意在从方法论和观念两个层面去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史阐释范式。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它以福柯的新历史观为依据,对传统的形式分析与图像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将艺术史的潜力归结为符号学。就观念层面而言,它重新强调了物质性对绘画的重要性,进而打通了形而上的绘画性与形而下的绘画史,为打破艺术史书写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提供了契机。
康德的自由观认为,本体界行为的自由与现象界行为的必然性不矛盾,前一种行为可以构成后者的根据,这种诉诸本体的相容论为其实践哲学提供了重要前提,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学者们就他律行为的可能性、性格和准则改变的可能性、个体内自由选择之间的相容性、人与人之间自由的相容性、行为归因和道德评价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笔者就康德相容论的这些国际学界所争论的焦点和深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以说明渐趋成熟的康德思想很好地维持了自身的融贯性,可以有力应对以上的种种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