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互联网 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馆功能拓展的新方向,本文探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功能建设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实现“互联网 图书馆”这一新型模式提出几点方法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功能建设;信息技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享受着通信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在本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着向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校园本身的经济能力与人才资源的变动,国内外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无论社会还是校园内部都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就目前高校图书馆内部功能建设而言,服务观念陈旧、专业人才缺乏、文献资源布局建设不合理等情况还是时常可见。想要促使高校图书馆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不得不深入开展服务功能拓展研究,抓住机遇实现创新改革,不断激发广大馆员的工作活力,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作用, 将“互联网 图书馆”这一新型理论模式不断地投入到实践中。
一、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功能拓展的现状
对于每一所高校而言,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是广大师生获取文献、信息和知识以及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基本的文献服务对于师生而言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课程学习与教学的需求,为了拓展自身功能,各高校图书馆均作出了新的尝试,但其中依然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纸本文献总是比各种类型和载体的电子文献处于更重要的位置,其数量也更多,但是如今的阅读趋势却是逐步由纸质文献阅览为主转变至以浏览网络电子文献为主。由于受到不同高校本身教学力量和办公条件的制约,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馆藏模式都较为封闭,在扩展文献信息资源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为了迅速增加电子文献的数量,过度地从藏书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信息资源建设,造成了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另外,由于缺乏对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得不到制定,造成了特色数据库较少,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应用共享程度不高的尴尬情形。
在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建设方面,简单人工咨询式服务仍是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这使得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成为难以实现的目标,电子互联网技术也难以得到广泛运用,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导航服务、网络导航服务等大多数功能均处于空白状态。
而在图书馆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在网络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随着计算机教学网络與教育技术的日益融合而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之时,许多高校面对的现实困难却是资金力量不足、技术开发困难。在新技术和设备的多种应用、多媒体阅览空间的建立、快速网络服务的提供、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功能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而在电子教学服务系统建设、教学资源整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支持方面也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虽然建设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高校图书馆也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图书馆的校园APP的开发就是一例。在校园图书馆APP的开发中,代表了定制开发最高水平的高校APP移动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在经过了一系列功能调查和测试后得出的报告中,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这几所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APP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馆藏信息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续借预约”“通知公告”“在线阅读”与“分享”等等。同时,每一款APP系统也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水平,在本校图书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如“多媒体阅读”“在线展览”和“空间预约”等特有功能。尽管在细节设计和人文个性体现方面还存在一定薄弱的地方,但是这些APP已经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为校园学习提供更方便优质的服务。
在这些或成功、或不足的探索中,电子互联网技术是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发挥“互联网 图书馆”的实力,关键就在于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
“互联网 ”这一概念实际上指得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之下,已经有搜索引擎凭借超强的检索功能,冲击着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而图书馆虽然在资源与服务方面逐渐转向了数字化环境,但它在开发使用互联网的拓展服务和关联服务这一部分功能上极其短缺。发展“互联网 图书馆”,掌握电子互联网优势技术,培养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实现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功能拓展,已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刻不容缓的要求。如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将“互联网 图书馆”这个模式成功应用到实践层面中,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探索出新的功能,以实现满足校园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最终目的。
二、“互联网 图书馆”模式下的拓展应用
(一)方便借阅,实现网络自助服务。在一般高校的图书馆中,学生一般通过随身携带的本人校园一卡通刷卡通过图书馆门禁,这样的方式虽然有便利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读者忘记带卡,或碍于情面将卡转借他人、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以及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在学生间的普及,运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就可以在没有校园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书馆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安全防盗、数据统计等功能。其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学生在自己手机上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安装图书馆APP),认证本人身份之后,生成一张专属的“手机读者证”,用此证在图书馆门禁系统“扫一扫”即可入馆。同样,读者使用“手机读者证”在自助借还设备上“扫一扫”就可完成借书、续借操作,既为读者提供了安全的身份保护,同时也简便了借阅的手续步骤。
RFID技术作为一种过自动识别技术,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借鉴它在物联网方面的功能,并合理运用于书籍的移动和识别方面。比如在某位学生寻找自己想要借阅的书籍的时候,RFID的定位技术和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减少学生寻找目标的时间,避免了在面积较大的图书馆中频频发生的藏书寻找困难的情况出现。 (二)优化管理,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管理系统。随着云计算在高校图书馆的开始应用,以纸质图书出借为主要对象的传统借阅习惯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文献出借服务中占比重较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及咨询服务体系就必须加以改造,以实现自己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效用。
首先,建立知识管理和服务系统平台应成为图书馆电子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各大学院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收集、分析、识别、细化、提取、整合相关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利用云计算技术统计出各种文献的流通情况,并以学院专业为条目,生成具有较强针对性、适用性和功能性的知识资源库。教师与学生只需要通过查看校园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服务系统生成的统计结果,直接在本专业的知识资源库中进行检索查询,查阅到得到所需的资料,或者在其他阅读量较大的文献中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
其次,为了实现知识资源库中信息的共建共享,知识管理和服务系统还可以提供信息咨询、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功能。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整合服务部门,优化信息资源,努力实现在同一空间的较短时间内解决师生的所有问题,使得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双向返送,提高服务工作的效率。例如,可以把图书馆流通、阅览、期刊等部门整合为信息服务部,同时加强信息采编、技术发展、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部门的整合,为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提供信息集成工作平台。这项工作就需要将传统的咨询台和专业馆员结合起来,咨询台接到师生的信息反馈之后,通过信息系统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学科专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同时传递给相应的专业馆员,由专业的图书馆员解决后再反馈给读者。
最后,图书馆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云环境下信息化技术操作的图书馆员。一方面,要让图书馆全体成员对于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之后会产生哪些变化,以及自己的工作在这些变化面前要做出哪些调整。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及咨询服务系统的建设需要一批能够利用好云计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人员,这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总体要求就比较高。
而“云馆员”的引进与培训也将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图书馆适应云计算的重要保证,“云馆员”指得并不是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而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职或兼职专家,这些成员能够补充和完善咨询系统的信息结构,以便完成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的功能目标。同时图书馆也可以与专业门户网站合作,为师生提供专业化的网络知识服务和信息资源,而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也可以成为校图书馆的合作对象,直接为师生提供校内的课题合作和信息服务。
(三)帮助实践,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图书馆作为学校自主学习的重要服务平台,不仅要重视和完善提供文献借阅的基础服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空间。特别是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功能延伸,是吸引学生到馆学习的一种方式。
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就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在网络中的一种衍生功能,它指得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由各种不同类型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协作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作为成员之间沟通的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学习讨论,这一功能不同于网上直接的交流,它以图书馆大量的电子信息储备为基础,从而更加具有目的性与实用性。
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建设之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开辟出一些全新的实体空间实现为师生提供现实小组讨论与活动的功能目的,例如开辟小组研讨室、社团项目展示中心、交互式教学实验室等。在这样的功能之下,图书馆就能在提供图书文献的信息存储点这样的一个角色中转变为一个知识交互和创造的信息活跃点。在这些的新的学习空间中,书籍只起到辅助性作用,现代的移动WIFII、LED,具有科研功能的3D打印设备、电子沙盘、交互性白板、投影仪等,这些实验性的工具将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的转变,以满足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训练的需求。在外国的某些高校的图书馆,更是直接将“创客空间”服务整合进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联网 玩”的场所。这些新开辟的活动室更像是一個小型的实验室,是一种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下实现自我导向并与其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锻炼自己研究互联网前端问题的能力,如手机服务开发、3D打印制作等,这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下实体的创新功能。
三、结束语
图书馆在坚守读者本位的图书馆职业伦理的基础上,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脉动,发掘传统角色的新内涵,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其重要目的就是实现互联网新技术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成功对接,把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一个永不闭馆的在线阅读平台,使得校园师生真正享受到图书馆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邺.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1.
[2]陈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
[3]李红.浅谈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4]覃燕梅.高校移动图书馆 APP 功能优化及拓展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5.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功能建设;信息技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享受着通信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在本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着向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校园本身的经济能力与人才资源的变动,国内外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无论社会还是校园内部都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就目前高校图书馆内部功能建设而言,服务观念陈旧、专业人才缺乏、文献资源布局建设不合理等情况还是时常可见。想要促使高校图书馆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不得不深入开展服务功能拓展研究,抓住机遇实现创新改革,不断激发广大馆员的工作活力,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作用, 将“互联网 图书馆”这一新型理论模式不断地投入到实践中。
一、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功能拓展的现状
对于每一所高校而言,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是广大师生获取文献、信息和知识以及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基本的文献服务对于师生而言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课程学习与教学的需求,为了拓展自身功能,各高校图书馆均作出了新的尝试,但其中依然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纸本文献总是比各种类型和载体的电子文献处于更重要的位置,其数量也更多,但是如今的阅读趋势却是逐步由纸质文献阅览为主转变至以浏览网络电子文献为主。由于受到不同高校本身教学力量和办公条件的制约,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馆藏模式都较为封闭,在扩展文献信息资源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为了迅速增加电子文献的数量,过度地从藏书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信息资源建设,造成了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另外,由于缺乏对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得不到制定,造成了特色数据库较少,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应用共享程度不高的尴尬情形。
在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建设方面,简单人工咨询式服务仍是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这使得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成为难以实现的目标,电子互联网技术也难以得到广泛运用,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导航服务、网络导航服务等大多数功能均处于空白状态。
而在图书馆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在网络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随着计算机教学网络與教育技术的日益融合而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之时,许多高校面对的现实困难却是资金力量不足、技术开发困难。在新技术和设备的多种应用、多媒体阅览空间的建立、快速网络服务的提供、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等功能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而在电子教学服务系统建设、教学资源整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支持方面也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虽然建设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高校图书馆也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图书馆的校园APP的开发就是一例。在校园图书馆APP的开发中,代表了定制开发最高水平的高校APP移动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在经过了一系列功能调查和测试后得出的报告中,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这几所国内高校移动图书馆APP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馆藏信息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续借预约”“通知公告”“在线阅读”与“分享”等等。同时,每一款APP系统也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水平,在本校图书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如“多媒体阅读”“在线展览”和“空间预约”等特有功能。尽管在细节设计和人文个性体现方面还存在一定薄弱的地方,但是这些APP已经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为校园学习提供更方便优质的服务。
在这些或成功、或不足的探索中,电子互联网技术是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发挥“互联网 图书馆”的实力,关键就在于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
“互联网 ”这一概念实际上指得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之下,已经有搜索引擎凭借超强的检索功能,冲击着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地位,而图书馆虽然在资源与服务方面逐渐转向了数字化环境,但它在开发使用互联网的拓展服务和关联服务这一部分功能上极其短缺。发展“互联网 图书馆”,掌握电子互联网优势技术,培养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实现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功能拓展,已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刻不容缓的要求。如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将“互联网 图书馆”这个模式成功应用到实践层面中,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探索出新的功能,以实现满足校园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最终目的。
二、“互联网 图书馆”模式下的拓展应用
(一)方便借阅,实现网络自助服务。在一般高校的图书馆中,学生一般通过随身携带的本人校园一卡通刷卡通过图书馆门禁,这样的方式虽然有便利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读者忘记带卡,或碍于情面将卡转借他人、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以及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在学生间的普及,运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就可以在没有校园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书馆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安全防盗、数据统计等功能。其操作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学生在自己手机上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安装图书馆APP),认证本人身份之后,生成一张专属的“手机读者证”,用此证在图书馆门禁系统“扫一扫”即可入馆。同样,读者使用“手机读者证”在自助借还设备上“扫一扫”就可完成借书、续借操作,既为读者提供了安全的身份保护,同时也简便了借阅的手续步骤。
RFID技术作为一种过自动识别技术,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借鉴它在物联网方面的功能,并合理运用于书籍的移动和识别方面。比如在某位学生寻找自己想要借阅的书籍的时候,RFID的定位技术和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减少学生寻找目标的时间,避免了在面积较大的图书馆中频频发生的藏书寻找困难的情况出现。 (二)优化管理,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管理系统。随着云计算在高校图书馆的开始应用,以纸质图书出借为主要对象的传统借阅习惯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文献出借服务中占比重较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及咨询服务体系就必须加以改造,以实现自己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效用。
首先,建立知识管理和服务系统平台应成为图书馆电子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各大学院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收集、分析、识别、细化、提取、整合相关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利用云计算技术统计出各种文献的流通情况,并以学院专业为条目,生成具有较强针对性、适用性和功能性的知识资源库。教师与学生只需要通过查看校园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服务系统生成的统计结果,直接在本专业的知识资源库中进行检索查询,查阅到得到所需的资料,或者在其他阅读量较大的文献中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
其次,为了实现知识资源库中信息的共建共享,知识管理和服务系统还可以提供信息咨询、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功能。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应整合服务部门,优化信息资源,努力实现在同一空间的较短时间内解决师生的所有问题,使得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双向返送,提高服务工作的效率。例如,可以把图书馆流通、阅览、期刊等部门整合为信息服务部,同时加强信息采编、技术发展、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部门的整合,为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提供信息集成工作平台。这项工作就需要将传统的咨询台和专业馆员结合起来,咨询台接到师生的信息反馈之后,通过信息系统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学科专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同时传递给相应的专业馆员,由专业的图书馆员解决后再反馈给读者。
最后,图书馆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云环境下信息化技术操作的图书馆员。一方面,要让图书馆全体成员对于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之后会产生哪些变化,以及自己的工作在这些变化面前要做出哪些调整。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及咨询服务系统的建设需要一批能够利用好云计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人员,这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总体要求就比较高。
而“云馆员”的引进与培训也将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图书馆适应云计算的重要保证,“云馆员”指得并不是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而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职或兼职专家,这些成员能够补充和完善咨询系统的信息结构,以便完成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的功能目标。同时图书馆也可以与专业门户网站合作,为师生提供专业化的网络知识服务和信息资源,而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也可以成为校图书馆的合作对象,直接为师生提供校内的课题合作和信息服务。
(三)帮助实践,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图书馆作为学校自主学习的重要服务平台,不仅要重视和完善提供文献借阅的基础服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空间。特别是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功能延伸,是吸引学生到馆学习的一种方式。
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就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在网络中的一种衍生功能,它指得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由各种不同类型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协作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作为成员之间沟通的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学习讨论,这一功能不同于网上直接的交流,它以图书馆大量的电子信息储备为基础,从而更加具有目的性与实用性。
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建设之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开辟出一些全新的实体空间实现为师生提供现实小组讨论与活动的功能目的,例如开辟小组研讨室、社团项目展示中心、交互式教学实验室等。在这样的功能之下,图书馆就能在提供图书文献的信息存储点这样的一个角色中转变为一个知识交互和创造的信息活跃点。在这些的新的学习空间中,书籍只起到辅助性作用,现代的移动WIFII、LED,具有科研功能的3D打印设备、电子沙盘、交互性白板、投影仪等,这些实验性的工具将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的转变,以满足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训练的需求。在外国的某些高校的图书馆,更是直接将“创客空间”服务整合进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联网 玩”的场所。这些新开辟的活动室更像是一個小型的实验室,是一种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下实现自我导向并与其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锻炼自己研究互联网前端问题的能力,如手机服务开发、3D打印制作等,这是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下实体的创新功能。
三、结束语
图书馆在坚守读者本位的图书馆职业伦理的基础上,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脉动,发掘传统角色的新内涵,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其重要目的就是实现互联网新技术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成功对接,把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一个永不闭馆的在线阅读平台,使得校园师生真正享受到图书馆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邺.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1.
[2]陈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
[3]李红.浅谈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4]覃燕梅.高校移动图书馆 APP 功能优化及拓展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