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深谙重大革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的导演,闫东在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有着深刻的感悟。
男儿心中有热血
“作为一个电视人,长征本身就是我心中一个永远的情结。”谈起自己这部新鲜出炉的作品,闫东坦言,用影像去触摸那段充满了传奇与波澜壮阔的历史,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从少年时代起,生长在航天三院的闫东,就像那个年代所有的男孩子一样,不仅对长征故事耳熟能详,而且对曾经走过长征路的前辈心中充满了敬仰。“长征”这个题材,一直是他心中割舍不掉的选题。
长征留给了人们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也留给了后来者很多亟待还原的历史。由于影像等直观资料的缺乏,亲历者的口述成为后人了解长征、再现长征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采访到的当事人越来越少,可以说,每过一年,创作这样一部纪录片的难度就增大了一些。“今年春节期间,在接到台领导交予的《长征》创作任务时,心中真是感觉一热,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使命,需要我们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身上对长征的情结以及对长征的理解与思考,淋漓尽致地用影像表达,作为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藏。”
重走长征路
在项目启动后,这个创作团队面对的是重重的挑战。从春节到播出,只有大约半年的时间,时间异常紧张。在强烈的紧迫感下,剧组的所有创作团队和专家团队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来,不仅搜集和整理了所有关于长征的素材,包括纪录片、影视剧、长征组歌等各种类型的资料,同时还邀请权威专家给剧组讲课,务求在最短时间内,让所有人将这段历史能够吃透了、摸熟了。
很快,随着整个创作脚本初具雏形,5月23日清晨,一支上百人的队伍云集在北京五棵松的影视之家外,他们即将在车轮上,带着摄像机重走长征路。“这次我们一共派出了5路人马,其中4路人马分别从不同方向,沿着当年的长征线路进行采访拍摄,而另外一个特别行动组则奔赴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10余省市,采访当年的老红军战士,用他们的记忆和口述,展现出长征路上无数真实的细节与故事。”
49位老红军的口述历史
在8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战士或者是亲历者已经逝去,那些依然健在的也都年过九旬,有的甚至已经是百岁老人,对他们的采访,不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那些不可再复制的珍贵记忆。
此次《长征》剧组经过多方的动员和努力,共采访到49位老红军战士。“这其中有11位我亲自带队采访的,其中5位是面对面进行访谈的。”闫东回忆说。在贵州遵义,他们几经波折,才联系上一位老红军战士——102岁的王道金,他曾经负责过遵义会议的保卫工作,和毛泽东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都有过直接的接触。没料想,剧组到了当地一打听,老人年事已高,因身体不适已经住院抢救。然而,当时已经不抱希望的剧组,在赶赴娄山关拍摄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消息,老人身体好转,可以接受采访了。第二天,精神矍铄的老人穿着当年的军服,讲述了很多遵义会议时鲜为人知的史料,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影像记忆。
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
从《1937南京记忆》、《东方主战场》到《孔子》、《改变世界的战争》,闫东的一系列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国际化的色彩,也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们开始了解中国人眼中的历史和中国人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的模式与表达的技巧,探寻如何让其他国家那些不熟悉的中国历史的人,能被中国的故事和声音所吸引。”《东方主战场》的国际版——《改变世界的战争》和《孔子》国际版在多个国家主流频道播出,成为了国际电视界的焦点,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主流媒体和汉学家以及普通百姓都给予了这两部纪录片高度的评价。“现在,纪录片《长征》(上下集100分钟)国际版也在筹备当中,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部纪录片,能让长征在全世界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象征,让全世界认识这一英雄的史诗,使长征不仅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男儿心中有热血
“作为一个电视人,长征本身就是我心中一个永远的情结。”谈起自己这部新鲜出炉的作品,闫东坦言,用影像去触摸那段充满了传奇与波澜壮阔的历史,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从少年时代起,生长在航天三院的闫东,就像那个年代所有的男孩子一样,不仅对长征故事耳熟能详,而且对曾经走过长征路的前辈心中充满了敬仰。“长征”这个题材,一直是他心中割舍不掉的选题。
长征留给了人们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也留给了后来者很多亟待还原的历史。由于影像等直观资料的缺乏,亲历者的口述成为后人了解长征、再现长征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采访到的当事人越来越少,可以说,每过一年,创作这样一部纪录片的难度就增大了一些。“今年春节期间,在接到台领导交予的《长征》创作任务时,心中真是感觉一热,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使命,需要我们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身上对长征的情结以及对长征的理解与思考,淋漓尽致地用影像表达,作为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藏。”
重走长征路
在项目启动后,这个创作团队面对的是重重的挑战。从春节到播出,只有大约半年的时间,时间异常紧张。在强烈的紧迫感下,剧组的所有创作团队和专家团队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来,不仅搜集和整理了所有关于长征的素材,包括纪录片、影视剧、长征组歌等各种类型的资料,同时还邀请权威专家给剧组讲课,务求在最短时间内,让所有人将这段历史能够吃透了、摸熟了。
很快,随着整个创作脚本初具雏形,5月23日清晨,一支上百人的队伍云集在北京五棵松的影视之家外,他们即将在车轮上,带着摄像机重走长征路。“这次我们一共派出了5路人马,其中4路人马分别从不同方向,沿着当年的长征线路进行采访拍摄,而另外一个特别行动组则奔赴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10余省市,采访当年的老红军战士,用他们的记忆和口述,展现出长征路上无数真实的细节与故事。”
49位老红军的口述历史
在8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战士或者是亲历者已经逝去,那些依然健在的也都年过九旬,有的甚至已经是百岁老人,对他们的采访,不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在与时间赛跑,抢救那些不可再复制的珍贵记忆。
此次《长征》剧组经过多方的动员和努力,共采访到49位老红军战士。“这其中有11位我亲自带队采访的,其中5位是面对面进行访谈的。”闫东回忆说。在贵州遵义,他们几经波折,才联系上一位老红军战士——102岁的王道金,他曾经负责过遵义会议的保卫工作,和毛泽东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都有过直接的接触。没料想,剧组到了当地一打听,老人年事已高,因身体不适已经住院抢救。然而,当时已经不抱希望的剧组,在赶赴娄山关拍摄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消息,老人身体好转,可以接受采访了。第二天,精神矍铄的老人穿着当年的军服,讲述了很多遵义会议时鲜为人知的史料,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影像记忆。
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
从《1937南京记忆》、《东方主战场》到《孔子》、《改变世界的战争》,闫东的一系列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国际化的色彩,也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们开始了解中国人眼中的历史和中国人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的模式与表达的技巧,探寻如何让其他国家那些不熟悉的中国历史的人,能被中国的故事和声音所吸引。”《东方主战场》的国际版——《改变世界的战争》和《孔子》国际版在多个国家主流频道播出,成为了国际电视界的焦点,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主流媒体和汉学家以及普通百姓都给予了这两部纪录片高度的评价。“现在,纪录片《长征》(上下集100分钟)国际版也在筹备当中,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部纪录片,能让长征在全世界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象征,让全世界认识这一英雄的史诗,使长征不仅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