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关键词:实践 合作 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课程强调“以体验教学”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在体验中达到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化、外显和升华。现就“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进行如下探索:
1.实践体验教育
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证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仅依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因为书中的事例儿童大都不太熟悉。为此,我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充分利用家乡、家庭和学生身边的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
五年级学生学完《不怕困难和挫折》一文后,任课教师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任性,在学习中怕困难的特点,四个班联合组织一次爬山活动,不少学生脚上磨出了血泡,腿红肿了。当老师问他们苦不苦时,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张海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灰心丧气,还顽强地学习,为人民做出很大贡献,我们遇到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的。”五年级四班学生在学完《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这篇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和家庭进行“小考察”,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写考察日记等活动,又亲自统计了自己家庭和邻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数字,生动地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并展示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的灿烂的前景,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小组合作,参与学习
在《对社会负责》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按比例推举本组的主发言人(一般是3~4人)设计了五个按钮,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每个按钮代表一个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引入竞争,增加了趣味性,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用了学生学过的道理:自主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分组的形式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的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好相对固定,便于课上课下随时合作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特长展示,也就是说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在课前或者课后收集资料、以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在课堂上表演,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在后黑板上板书或板画等等都可以。教师主要负责将各小组编排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整节课教师不用讲多少话,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课堂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得到锻炼。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进行分小组教学,可以选择那些主题鲜明、比较好收集相关资料的课开展此类教学;(2)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以及时评价。根据根据小组成员完成任务的好坏、课堂纪律的情况和各方面表现对小组进行打分,以学期为单位实行积分制,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节下课前如果有时间就进行这节课的小组情况总结,评比出当节课的最佳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毛遂自荐,认为自己能够当选就说出本组这节课的亮点、理由来。(3)适当引入“参与率”这个概念。针对很多人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每组中老是有几个人很活跃,但有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参与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小组就只剩活跃的人在表演。
3.生活化的教学体验
教学策略的运用:多元手段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电脑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看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这样不用教师再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总之,教育不只是知识的克隆,也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让教师更正确定位,让教学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体验学习意义,不断探索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实践 合作 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课程强调“以体验教学”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在体验中达到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化、外显和升华。现就“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进行如下探索:
1.实践体验教育
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证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仅依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因为书中的事例儿童大都不太熟悉。为此,我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充分利用家乡、家庭和学生身边的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
五年级学生学完《不怕困难和挫折》一文后,任课教师针对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任性,在学习中怕困难的特点,四个班联合组织一次爬山活动,不少学生脚上磨出了血泡,腿红肿了。当老师问他们苦不苦时,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张海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灰心丧气,还顽强地学习,为人民做出很大贡献,我们遇到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的。”五年级四班学生在学完《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这篇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和家庭进行“小考察”,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写考察日记等活动,又亲自统计了自己家庭和邻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数字,生动地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并展示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的灿烂的前景,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小组合作,参与学习
在《对社会负责》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按比例推举本组的主发言人(一般是3~4人)设计了五个按钮,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每个按钮代表一个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引入竞争,增加了趣味性,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用了学生学过的道理:自主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分组的形式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的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好相对固定,便于课上课下随时合作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特长展示,也就是说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在课前或者课后收集资料、以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在课堂上表演,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在后黑板上板书或板画等等都可以。教师主要负责将各小组编排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整节课教师不用讲多少话,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课堂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得到锻炼。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进行分小组教学,可以选择那些主题鲜明、比较好收集相关资料的课开展此类教学;(2)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以及时评价。根据根据小组成员完成任务的好坏、课堂纪律的情况和各方面表现对小组进行打分,以学期为单位实行积分制,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节下课前如果有时间就进行这节课的小组情况总结,评比出当节课的最佳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毛遂自荐,认为自己能够当选就说出本组这节课的亮点、理由来。(3)适当引入“参与率”这个概念。针对很多人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每组中老是有几个人很活跃,但有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参与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小组就只剩活跃的人在表演。
3.生活化的教学体验
教学策略的运用:多元手段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电脑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看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这样不用教师再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总之,教育不只是知识的克隆,也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让教师更正确定位,让教学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体验学习意义,不断探索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