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椎管内麻醉下异丙酚辅助镇静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异丙酚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82 mg/kg[1].因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尚有待确定.本研究拟确定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使妇科手术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机 构】
:
266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联院麻醉科,266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联院麻醉科,266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联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管内麻醉下异丙酚辅助镇静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异丙酚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82 mg/kg[1].因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尚有待确定.本研究拟确定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使妇科手术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迅速、镇痛作用强、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影响小等特点.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甲酯键,易迅速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降解[1],且临床有效血浆浓度为1~8 ng/ml,要求分析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增加了其血浆浓度测定的难度。
目的 确定分娩镇痛时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30例ASA Ⅰ级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宫颈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间隙穿刺,头端置管3 cm,注射负荷量罗哌卡因10 ml,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为0.5%,应用序贯法确定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04.注药后30 min时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结果 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EC5
目的 评价脊髓胶质细胞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C3H/He小鼠40只,周龄8~10周,体重18~22 g,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PBS组(P组)和米诺环素组(M组).S组跟骨骨髓腔内注射PBS 10 μl;余3组跟骨骨髓腔内注射含2×105个骨纤维肉瘤细胞的PBS 10 μl制备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前即刻开始PBS组鞘内注射PBS 5μl,M组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均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及作用时间短等特点,为门诊短小手术患者麻醉的首选药物.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复合4.5 μg/ml异丙酚麻醉时人工流产术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与剂量过大有关[1].增加异丙酚剂量可降低瑞芬太尼的用量[2],因此本研究拟测定复合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5.60μg/ml)麻醉时瑞芬太尼引起人工流产术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_(50))。
目的 评价含2B亚基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B)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易化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180~230 g,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Ro25-6981组(SR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神经病理性痛+Ro25-6981组(NR组).采用结扎L4,5左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
目的 评价地氟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 MAC地氟烷组(D1.0组)和1.5 MAC地氟烷组(D1.5组).采用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1.0组和D1.5组缺血前分别吸入1.0 MAC和1.5 MAC地氟烷40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
胃镜检查术时间多在10 min以内,异丙酚起效快,清除快,适用于胃镜检查术.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术时用量大,患者苏醒时间长.由于异丙酚镇痛作用弱,术中患者体动发生率高,不仅严重影响手术质量,还可能导致消化道粘膜出血或胃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