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肾移植术后预存及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变化特征。
方法通过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各随访点血清中的抗HLA抗体,结合供者的HLA基因分型及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预存或新生HLA抗体变化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前供受者HLA基因错配对术后新生抗供者HLA特异性抗体(HLA DSA)的影响。
结果术前共9例受者(8.0%,9/113)预存HLA抗体,以HLA-Ⅰ类为主(88.9%,8/9),其中仅1例含DSA(11.1%,1/9),其余均为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且所有预存HLA抗体术后6个月(1~36)内全部消失,术后受者在1、6、12、36、60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125.0(82~591)、102.0(84~105)、98.0(76~131)、111.5(75~137)和89.0(68~125) mmol/L。术后共有20例受者(19.2%,20/104)新生HLA抗体,其中6例为非持续性(Ⅰ类3例,Ⅱ类3例)、14例为持续性(Ⅰ类2例,Ⅱ类10例,Ⅰ+Ⅱ类2例)。非持续性受者中1例含DSA,持续性受者中12例含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新生的25种DSA中以HLA-Ⅱ类为主(80.0%,20/25),尤其以DQ(80.0%,16/20)抗体为主。与HLA其他位点(A、B、C、DR)相比,HLA-DQ位点错配更易导致DSA产生(P=0.019、0.000、0.000、0.015),且2个等位基因错配产生DSA的概率大于1个等位基因(P=0.084)。持续存在的新生DSA在初始滴度和峰值滴度上均高于非持续DSA(P=0.059,P=0.027),且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7),并以HLA-Ⅱ类抗体为主(P=0.016),但两者术后新生时间的早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
结论术后新生HLA-Ⅱ类、高滴度及滴度持续升高的抗体都是DSA持续存在的危险相关因素。因此,术前进行供受者HLA基因分型,尤其重视DQ位点配型是预防术后主要新生HLA DSA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