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月18日,日本滨口一座豪宅中暗流涌动。一名穿着绣有百合花图案粉色和服的年轻女子被许多人簇拥着坐在一起,似乎在等什么人。
这时,一名身着日本军服、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同样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进房间。年轻女子立刻起身迎上前,与年轻男子相互深深鞠躬。禮毕抬头、四目交汇的一瞬,两个人都心动了。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相亲。年轻女子是日本华族公卿嵯峨家族的公主嵯峨浩,而男子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两人自此命运交织,后结为夫妇。
近日,东京古书会馆公开了嵯峨浩在婚前写给友人的21封书信,其中3封与溥杰有关。在这些信里,嵯峨浩写出了面对家国、爱情、婚姻的纠结和无奈。
嵯峨浩因其同名自传被世人称为“流浪王妃”。日本作家本冈典子曾评价:“作为特权阶级的女性,嵯峨浩在激荡的日中历史洪流中、在艰苦卓绝的时代下幸存下来。”
在信中,嵯峨浩表达了命不由己的苦闷。她在1937年1月21日给友人生野久美子的信中写道:“本想一死了之,但为了国家,我不得不结婚。”在3天后的一封信中,她又感慨:“多么希望是一段平凡的婚姻。”两封信透露出她摇摆不定的内心。但到了2月9日,她似乎想通了,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在信中说:“为了国家,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当时,日本关东军为了控制在伪满洲国的溥仪,打算给溥杰找一个日本皇族血统公主。但日本皇室法典不允许,于是关东军只有在仅次于皇族的公卿华族女子中挑选,最后选中了嵯峨家族的小姐嵯峨浩。那时,嵯峨浩23岁,正在学习院女子大学学画画。
关东军的安排,给嵯峨家族带来轩然大波。所有人都反对这门亲事,特别是嵯峨浩的祖母,说什么也不让心爱的孙女远嫁中国东北。碍于情面,嵯峨家族决定先让两个年轻人见一面,再找个借口拒绝。
谁知,两人一见钟情。在溥杰眼里,嵯峨浩温文尔雅、美丽娴静,有点像他很喜欢的日本女星草笛美子。而在嵯峨浩眼里,溥杰温和安详,虽然戴着军帽,但五官端正、眼神明亮,与其说像个军人,不如说更像个学者或文人。
当关东军高层询问嵯峨浩的看法时,她羞得满脸通红,只小声说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了。”
同年3月6日,两人在伪满洲国驻日本大使馆订了婚。4月3日,两人就在东京的军人会馆举行了婚礼。那天,嵯峨浩内着白衣,上面套着红色的云纹花鸟衬衣,外着红色和服。溥杰则穿了满洲国的大礼服。为了使远在东北的溥仪看到弟弟大婚,溥杰还请人把全部实况拍成电影,并将制作好的胶片航空寄往新京(现长春)。
婚后,溥杰在千叶的稻毛海岸租了一处新居。那是一幢朝阳的日式建筑,两人经常站在檐下远眺大海。这里离浦杰上学的步兵学校很近。溥杰每天早上7点出门上课,嵯峨浩就留在家里收拾屋子。夫妻俩的新婚生活朴素又甜蜜。婚后半年,两人离开日本,回到新京开始了新生活。1938年,嵯峨浩在新京市立医院生下了一名女婴,取名慧生。1941年,她生下次女嫮(音同户)生。但在关东军严密的监视下,溥杰一家人的生活始终如履薄冰。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伪满洲国垮台。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伪满洲国的皇帝、皇后、王妃和格格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遭遇。
溥杰曾在回忆录里提到当时的情景。他很兴奋,因为很快可以见到在日本读小学的大女儿慧生了。他欣喜地对妻子说:“你和嫮生随后就来吧!今后,我再也不当这皇宫内的差使了,我们一家四口子好好过日子!”嵯峨浩听了,轻松地答道:“好啊!我随后就来。”
结果1945年溥仪、溥杰乘飞机逃亡日本之际,飞机在奉天(今沈阳)降落,两人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而在长白山下大栗子沟的嵯峨浩带着嫮生饱尝颠沛之苦,几经辗转回到日本。后来,嵯峨浩把这段经历写成《流浪王妃》。
回到日本的嵯峨浩住在娘家。她身心疲惫,一度瘦到只有33公斤。只要体力稍微恢复一些,她便开始打听丈夫的消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苏两国政府的交涉下,溥仪、溥杰一行战犯被引渡回国,开始了在抚顺战犯收容所的生活。此时慧生也读了中学。她非常努力地学习中文,还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信中说:“……我们不知给日夜思念的父亲写过多少次信、寄过多少张照片,却从未收到过一封回信,只好望洋兴叹……虽然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但骨肉之情却是一样的。周恩来总理一定能够理解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一定能够理解盼望夫妻团聚的母亲的心情……”这封信经周总理之手,转交给了当时身在战犯管理所的溥杰。捧着这封信,溥杰哭了。不久,嵯峨浩接到了由日本红十字会转来的溥杰的信。溥杰将自己的生活一一告知:“我现在抚顺。托慧生的福,我能给你去信……”嵯峨浩则诉说了女儿的成长:“慧生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想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给日本读者。这孩子一定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嫮生最近也变漂亮了。大家都说她走路的姿态、笑起来的模样跟你一样。”
但1957年,年仅19岁的慧生被同校男生大久保武道枪杀。嵯峨浩悲痛欲绝,每天以泪洗面,中断了跟溥杰的书信往来。过了很久,两人才恢复通信。
1961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嵯峨浩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和失散了16年之久的丈夫团聚了。????
“回到北京后,我迎来了第二个青春。”当夫妻二人一同走进护国寺街52号院时,小四合院已粉刷一新。屋内有沙发、软床、梳妆台。政府还安排了一位保姆帮忙料理。这一切太让嵯峨浩惊喜了,她问:“是谁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溥杰满怀感激地告诉她:“是周恩来总理。”
两人房间里因此一直挂着周总理的画像。他们在周总理的身上,感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温暖。
溥杰和嵯峨浩在北京开始了新生活。溥杰下班后,两人种花莳竹、听收音机、读报议政、品茶尝菜。对于饱尝战争苦难的溥杰与嵯峨浩来说,点滴日常小事中也有难得的温暖。
1986年,嵯峨浩的肾病开始恶化,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时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的溥杰每日工作繁忙,但每天下班后还是乘公交车到医院陪护病榻上的妻子。久病缠身的嵯峨浩已无力拿起筷子吃饭。溥杰就给妻子喂饭、喂汤。撂下饭碗,他又为妻子削水果,一片片地送到她嘴里。瞧着暮年夫妻的恩爱场面,在场的年轻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此时,嵯峨浩的脸浮肿得像个面包,说话也有气无力了。在她病重期间,溥杰始终守候在旁。他为妻子擦身、洗脸、端屎倒尿,感动得她时常无语凝噎。
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去世,享年73岁。她的去世,为这一对皓首夫妻的动人故事,画上了遗憾的句号。此后,溥杰重返两人新婚时的家,留下一首缅怀妻子的诗,其中两句是“伊人笑貌今何处,庭榭依然倍动情”。而后,他在这世上孤独了7年,终于跟着嵯峨浩去了。
这时,一名身着日本军服、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同样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进房间。年轻女子立刻起身迎上前,与年轻男子相互深深鞠躬。禮毕抬头、四目交汇的一瞬,两个人都心动了。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相亲。年轻女子是日本华族公卿嵯峨家族的公主嵯峨浩,而男子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两人自此命运交织,后结为夫妇。
近日,东京古书会馆公开了嵯峨浩在婚前写给友人的21封书信,其中3封与溥杰有关。在这些信里,嵯峨浩写出了面对家国、爱情、婚姻的纠结和无奈。
戏剧般的一见钟情
嵯峨浩因其同名自传被世人称为“流浪王妃”。日本作家本冈典子曾评价:“作为特权阶级的女性,嵯峨浩在激荡的日中历史洪流中、在艰苦卓绝的时代下幸存下来。”
在信中,嵯峨浩表达了命不由己的苦闷。她在1937年1月21日给友人生野久美子的信中写道:“本想一死了之,但为了国家,我不得不结婚。”在3天后的一封信中,她又感慨:“多么希望是一段平凡的婚姻。”两封信透露出她摇摆不定的内心。但到了2月9日,她似乎想通了,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在信中说:“为了国家,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
当时,日本关东军为了控制在伪满洲国的溥仪,打算给溥杰找一个日本皇族血统公主。但日本皇室法典不允许,于是关东军只有在仅次于皇族的公卿华族女子中挑选,最后选中了嵯峨家族的小姐嵯峨浩。那时,嵯峨浩23岁,正在学习院女子大学学画画。
关东军的安排,给嵯峨家族带来轩然大波。所有人都反对这门亲事,特别是嵯峨浩的祖母,说什么也不让心爱的孙女远嫁中国东北。碍于情面,嵯峨家族决定先让两个年轻人见一面,再找个借口拒绝。
谁知,两人一见钟情。在溥杰眼里,嵯峨浩温文尔雅、美丽娴静,有点像他很喜欢的日本女星草笛美子。而在嵯峨浩眼里,溥杰温和安详,虽然戴着军帽,但五官端正、眼神明亮,与其说像个军人,不如说更像个学者或文人。
当关东军高层询问嵯峨浩的看法时,她羞得满脸通红,只小声说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了。”
同年3月6日,两人在伪满洲国驻日本大使馆订了婚。4月3日,两人就在东京的军人会馆举行了婚礼。那天,嵯峨浩内着白衣,上面套着红色的云纹花鸟衬衣,外着红色和服。溥杰则穿了满洲国的大礼服。为了使远在东北的溥仪看到弟弟大婚,溥杰还请人把全部实况拍成电影,并将制作好的胶片航空寄往新京(现长春)。
婚后,溥杰在千叶的稻毛海岸租了一处新居。那是一幢朝阳的日式建筑,两人经常站在檐下远眺大海。这里离浦杰上学的步兵学校很近。溥杰每天早上7点出门上课,嵯峨浩就留在家里收拾屋子。夫妻俩的新婚生活朴素又甜蜜。婚后半年,两人离开日本,回到新京开始了新生活。1938年,嵯峨浩在新京市立医院生下了一名女婴,取名慧生。1941年,她生下次女嫮(音同户)生。但在关东军严密的监视下,溥杰一家人的生活始终如履薄冰。
民国版“神雕侠侣”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伪满洲国垮台。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伪满洲国的皇帝、皇后、王妃和格格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遭遇。
溥杰曾在回忆录里提到当时的情景。他很兴奋,因为很快可以见到在日本读小学的大女儿慧生了。他欣喜地对妻子说:“你和嫮生随后就来吧!今后,我再也不当这皇宫内的差使了,我们一家四口子好好过日子!”嵯峨浩听了,轻松地答道:“好啊!我随后就来。”
结果1945年溥仪、溥杰乘飞机逃亡日本之际,飞机在奉天(今沈阳)降落,两人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而在长白山下大栗子沟的嵯峨浩带着嫮生饱尝颠沛之苦,几经辗转回到日本。后来,嵯峨浩把这段经历写成《流浪王妃》。
回到日本的嵯峨浩住在娘家。她身心疲惫,一度瘦到只有33公斤。只要体力稍微恢复一些,她便开始打听丈夫的消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苏两国政府的交涉下,溥仪、溥杰一行战犯被引渡回国,开始了在抚顺战犯收容所的生活。此时慧生也读了中学。她非常努力地学习中文,还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信中说:“……我们不知给日夜思念的父亲写过多少次信、寄过多少张照片,却从未收到过一封回信,只好望洋兴叹……虽然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但骨肉之情却是一样的。周恩来总理一定能够理解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一定能够理解盼望夫妻团聚的母亲的心情……”这封信经周总理之手,转交给了当时身在战犯管理所的溥杰。捧着这封信,溥杰哭了。不久,嵯峨浩接到了由日本红十字会转来的溥杰的信。溥杰将自己的生活一一告知:“我现在抚顺。托慧生的福,我能给你去信……”嵯峨浩则诉说了女儿的成长:“慧生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想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给日本读者。这孩子一定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嫮生最近也变漂亮了。大家都说她走路的姿态、笑起来的模样跟你一样。”
但1957年,年仅19岁的慧生被同校男生大久保武道枪杀。嵯峨浩悲痛欲绝,每天以泪洗面,中断了跟溥杰的书信往来。过了很久,两人才恢复通信。
1961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嵯峨浩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和失散了16年之久的丈夫团聚了。????
家里一直挂着周总理的画像
“回到北京后,我迎来了第二个青春。”当夫妻二人一同走进护国寺街52号院时,小四合院已粉刷一新。屋内有沙发、软床、梳妆台。政府还安排了一位保姆帮忙料理。这一切太让嵯峨浩惊喜了,她问:“是谁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溥杰满怀感激地告诉她:“是周恩来总理。”
两人房间里因此一直挂着周总理的画像。他们在周总理的身上,感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温暖。
溥杰和嵯峨浩在北京开始了新生活。溥杰下班后,两人种花莳竹、听收音机、读报议政、品茶尝菜。对于饱尝战争苦难的溥杰与嵯峨浩来说,点滴日常小事中也有难得的温暖。
1986年,嵯峨浩的肾病开始恶化,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时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的溥杰每日工作繁忙,但每天下班后还是乘公交车到医院陪护病榻上的妻子。久病缠身的嵯峨浩已无力拿起筷子吃饭。溥杰就给妻子喂饭、喂汤。撂下饭碗,他又为妻子削水果,一片片地送到她嘴里。瞧着暮年夫妻的恩爱场面,在场的年轻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此时,嵯峨浩的脸浮肿得像个面包,说话也有气无力了。在她病重期间,溥杰始终守候在旁。他为妻子擦身、洗脸、端屎倒尿,感动得她时常无语凝噎。
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去世,享年73岁。她的去世,为这一对皓首夫妻的动人故事,画上了遗憾的句号。此后,溥杰重返两人新婚时的家,留下一首缅怀妻子的诗,其中两句是“伊人笑貌今何处,庭榭依然倍动情”。而后,他在这世上孤独了7年,终于跟着嵯峨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