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再一次阅读《生命的林子》的时候,才发现是这个小故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之前,我仅仅只是了解一段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玄奘法师在法门寺修行,但是法事应酬太繁,玄奘法师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所以要想在法门寺内出人头地可谓是难上加难。于是,玄奘在别人的劝说下,想离开法门寺去一些偏远的小寺庙修行。因为在那里,想要做出一番作为相对容易得多。当玄奘把去意和寺庙主持道明时。方丈没有说什么。只是把玄奘带到了法门寺的后山。
在那里玄奘看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偶尔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问玄奘,它虽然是这里最高的,但是能做什么?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就告诉方丈,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接着方丈把玄奘带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玄奘回答,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方丈郑重地告诉玄奘,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二棵树,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
方丈的一番话,使玄奘恍然大悟,这个法门寺就好比是这个林子,偏远的小寺庙就好像是那棵扭曲了枝干的松树。于是,玄奘就决定再也不离开法门寺了。他在那里潜心修行,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尽管故事有许多附会之处,也许经不起学者的推敲,但它带给我的思考,却让我受益无穷。
我以前在山上的村校工作,学校管理松散,我每天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一过就是好几年。后来,那所村校被拆除了。我也因此走进了镇上的一所完全小学——黄草小学。那里水陆交通便利,街市繁华热闹,校园整洁舒适,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学校那些严密得可怕的规章制度,繁琐的事务,让人喘不过气。我曾经消极敷衍那些繁杂的事务。村校的逍遥自在,就像一位昔日的恋人在召唤。我,无所适从,终日徘徊在痛苦与无聊之间。
是《生命的林子》改变了我的懒散,使我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我个人就像雨滴里的一粒尘埃,树林中的一棵小草,我并不指望能够功成名就,但应该积极向上,一切生物在争取生命的时候,都是积极的,我也不能丢了本性,应该奋力向上。
几年后,我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应该感谢学校提供给我成长的环境,对于我来说,黄草小学就是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
我佩服方丈的睿智,从我的转变,我又想到了对学生的转变。很多时候,我总是在一厢情愿地、苦苦地说要学生怎样怎样、不要怎样怎样。我的说教是如此苍白无力。我应该把学生也带进一片茂密的林子,组建一个积极进取的团队。
《生命的林子》告诉我:首先应该努力的还是我。
时间定格在2007年秋期期末的一天。下午,排队,发校服。小霞同学死活不排队,老师火了,学生哭了。小霞,她怎么了?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谁也不会再回忆那天下午,匆匆的人们不会留意走过的脚印。但我,却因此事怀着深深的愧疚之情。
2007秋期期末,学校决定在考试前一天举行迎春歌咏比赛,规定学生在比赛时必须穿提前定好的校服。偏偏校服姗姗来迟,在比赛前一天下午终于到了,老师们忙着分发校服。
我也是班主任,我在给学生排队时遇到了麻烦:一位叫X小霞的同学,假装没有听见老师的安排,故意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我让组长去请,让班长去请,她都没出来。我只好自己看个究竟。
我来到教室喊她,小霞看也不看我,只专心写作业,如果她跟我解释,那么我会理解的,她却用沉默与我对峙,我火了。
“为什么不去排队?”
“我不要校服。”
简直答非所问,在我看来。
最后,小霞万般无奈,排了队,没有领校服。
第二天,领了校服的同学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加活动了,整个教学楼一片沉寂,小霞又独自留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写作业。同学们在操场上表现得十分惬意,小卖部的窗口热闹忙碌……
有时,当我们面对那些贫穷的,聪灵的,笨拙或富裕的学生,都能有一颗平常的心对待他们吗?功利让我们显得如此浮躁和肤浅。
培训时,有老师给我们讲“道而弗牵”,我想到“牛不吃水强按头”,那不就是方丈带领玄奘去看树林吗?
行笔至此,我只想用一句话鼓励自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故事是这样的:
玄奘法师在法门寺修行,但是法事应酬太繁,玄奘法师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所以要想在法门寺内出人头地可谓是难上加难。于是,玄奘在别人的劝说下,想离开法门寺去一些偏远的小寺庙修行。因为在那里,想要做出一番作为相对容易得多。当玄奘把去意和寺庙主持道明时。方丈没有说什么。只是把玄奘带到了法门寺的后山。
在那里玄奘看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偶尔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问玄奘,它虽然是这里最高的,但是能做什么?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就告诉方丈,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接着方丈把玄奘带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玄奘回答,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方丈郑重地告诉玄奘,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二棵树,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
方丈的一番话,使玄奘恍然大悟,这个法门寺就好比是这个林子,偏远的小寺庙就好像是那棵扭曲了枝干的松树。于是,玄奘就决定再也不离开法门寺了。他在那里潜心修行,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尽管故事有许多附会之处,也许经不起学者的推敲,但它带给我的思考,却让我受益无穷。
我以前在山上的村校工作,学校管理松散,我每天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一过就是好几年。后来,那所村校被拆除了。我也因此走进了镇上的一所完全小学——黄草小学。那里水陆交通便利,街市繁华热闹,校园整洁舒适,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学校那些严密得可怕的规章制度,繁琐的事务,让人喘不过气。我曾经消极敷衍那些繁杂的事务。村校的逍遥自在,就像一位昔日的恋人在召唤。我,无所适从,终日徘徊在痛苦与无聊之间。
是《生命的林子》改变了我的懒散,使我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我个人就像雨滴里的一粒尘埃,树林中的一棵小草,我并不指望能够功成名就,但应该积极向上,一切生物在争取生命的时候,都是积极的,我也不能丢了本性,应该奋力向上。
几年后,我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应该感谢学校提供给我成长的环境,对于我来说,黄草小学就是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
我佩服方丈的睿智,从我的转变,我又想到了对学生的转变。很多时候,我总是在一厢情愿地、苦苦地说要学生怎样怎样、不要怎样怎样。我的说教是如此苍白无力。我应该把学生也带进一片茂密的林子,组建一个积极进取的团队。
《生命的林子》告诉我:首先应该努力的还是我。
时间定格在2007年秋期期末的一天。下午,排队,发校服。小霞同学死活不排队,老师火了,学生哭了。小霞,她怎么了?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谁也不会再回忆那天下午,匆匆的人们不会留意走过的脚印。但我,却因此事怀着深深的愧疚之情。
2007秋期期末,学校决定在考试前一天举行迎春歌咏比赛,规定学生在比赛时必须穿提前定好的校服。偏偏校服姗姗来迟,在比赛前一天下午终于到了,老师们忙着分发校服。
我也是班主任,我在给学生排队时遇到了麻烦:一位叫X小霞的同学,假装没有听见老师的安排,故意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我让组长去请,让班长去请,她都没出来。我只好自己看个究竟。
我来到教室喊她,小霞看也不看我,只专心写作业,如果她跟我解释,那么我会理解的,她却用沉默与我对峙,我火了。
“为什么不去排队?”
“我不要校服。”
简直答非所问,在我看来。
最后,小霞万般无奈,排了队,没有领校服。
第二天,领了校服的同学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加活动了,整个教学楼一片沉寂,小霞又独自留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写作业。同学们在操场上表现得十分惬意,小卖部的窗口热闹忙碌……
有时,当我们面对那些贫穷的,聪灵的,笨拙或富裕的学生,都能有一颗平常的心对待他们吗?功利让我们显得如此浮躁和肤浅。
培训时,有老师给我们讲“道而弗牵”,我想到“牛不吃水强按头”,那不就是方丈带领玄奘去看树林吗?
行笔至此,我只想用一句话鼓励自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