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按照某种组合(固定组合或自由组合)通过交流、讨论、研究、分析,逐步接受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要科学合理制定学习内容;构建合作小组;加强引导和监督,使各种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合理构建;制定机制;加强监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71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其说是教学模式,倒不如说是学习模式,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合作学习下,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教学内容开展交流谈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合作学习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主要起源于80年代。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这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在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学习能力,还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般会把学生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有主动性,并且学习好的学生会带动学习差一点的同学,从而促进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可以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成员的构建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基础。很多教师仅仅是根据座位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这样的分组形式是不科学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好、中、差三种学习层次的学生。并且,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内都有性格开朗、敢说敢想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去分组。这样的分组可以让组内的学生开展互动学习。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启发、带动差一点的学生,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同时,分组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保证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组内的同学沟通交流,避免由于学生个人原因,造成小组内学生自己学的情况发生。
三、制定科学的合作学习机制
小學生毕竟年龄小,对于合作学习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我们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甚至,我们可以为学习小组内特定人员指定任务。合作小组分配好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习小组制定好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纪律员等职务。教师的指定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有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应注意在人员任务分配上,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充分交流共同制定,切忌教师生硬地指派,那样只会取得相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小组内的职务应适当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这样可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特定的方面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四、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管
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安排学习,而是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和引导。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在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小组组织、问题解答等等环节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很多教师在实行合作学习之初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教师安排完学习内容后,很多学习小组会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谈论一些与学生无关的内容,这样的合作学习纯粹是浪费教学时间。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且,如果有学习小组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小组内就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对于典型的问题还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参与思考。
五、怎样培养合作能力和习惯
(一)学会收集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例如,活动课《用水中的数学问题》,就需要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世界上水总量有多少?其中淡水资源占几成?中国水资源情况怎样?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多少?你们家月用水量又是多少?如果我们每天节约1滴水,一年共能节约多少水?够多少人使用一年?通过一系列主动收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同时为课堂上学习与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能是敷衍,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
(三)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给他们提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合作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慢慢积累经验才能构建出自己能够驾驭的,学生可以适应的合作学习横式。
参考文献:
[1] 龚莉. 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 .小学教学设计, 2003(Z2):6-9.
[2] 刘春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利用[J].才智,2011(34):69.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合理构建;制定机制;加强监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71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其说是教学模式,倒不如说是学习模式,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合作学习下,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教学内容开展交流谈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合作学习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主要起源于80年代。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这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在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学习能力,还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一般会把学生分为固定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有主动性,并且学习好的学生会带动学习差一点的同学,从而促进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可以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成员的构建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基础。很多教师仅仅是根据座位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这样的分组形式是不科学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好、中、差三种学习层次的学生。并且,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内都有性格开朗、敢说敢想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去分组。这样的分组可以让组内的学生开展互动学习。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启发、带动差一点的学生,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同时,分组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保证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组内的同学沟通交流,避免由于学生个人原因,造成小组内学生自己学的情况发生。
三、制定科学的合作学习机制
小學生毕竟年龄小,对于合作学习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我们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甚至,我们可以为学习小组内特定人员指定任务。合作小组分配好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习小组制定好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纪律员等职务。教师的指定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有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应注意在人员任务分配上,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充分交流共同制定,切忌教师生硬地指派,那样只会取得相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小组内的职务应适当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这样可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特定的方面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四、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管
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安排学习,而是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和引导。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在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小组组织、问题解答等等环节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很多教师在实行合作学习之初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教师安排完学习内容后,很多学习小组会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谈论一些与学生无关的内容,这样的合作学习纯粹是浪费教学时间。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且,如果有学习小组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小组内就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对于典型的问题还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全班学生参与思考。
五、怎样培养合作能力和习惯
(一)学会收集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例如,活动课《用水中的数学问题》,就需要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世界上水总量有多少?其中淡水资源占几成?中国水资源情况怎样?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多少?你们家月用水量又是多少?如果我们每天节约1滴水,一年共能节约多少水?够多少人使用一年?通过一系列主动收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同时为课堂上学习与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能是敷衍,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
(三)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给他们提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合作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慢慢积累经验才能构建出自己能够驾驭的,学生可以适应的合作学习横式。
参考文献:
[1] 龚莉. 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 .小学教学设计, 2003(Z2):6-9.
[2] 刘春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利用[J].才智,2011(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