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因果律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X战警·逆转未来》中,金刚狼利用幻影猫的超能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扭转了历史的走向。当他回到原本的时空,发现一切都已改变——有些更好,有些更坏。原本的“历史”已变成了只存在于他一个人脑海中的回忆——还有读取过他记忆的×教授也知道。×教授派他回到过去是因为变种人被机器人“哨兵”追杀,但现在“哨兵”们不复存在——于是他穿越时间这件事的起因不复存在,但结果仍然存在。这种因果的错乱,细想起来还真是让人头疼。
  其实《X战警·逆转未来》的情节就是著名的“祖父悖论”的一个变形。1943年,在法国科幻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当中,作者提出,如果一个时间旅行者穿越到了过去,不小心在自己的父亲存在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祖父,那么会怎么样?未来的他如果存在,那么他的父亲从何而来?不存在,那么他的祖父就不会死……逻辑在这里陷入了死循环。
  因果律对人类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都建筑在这个铁律之上。因此对于这个悖论,在故事里写到“穿越时间”的人不得不作出解释。人们想出了许多种不同解释,由此在文艺作品中创造了多个拥有不同“基础设定”的世界。
  因果律之一:积极穿越,改变结果
  第一种世界最简单,也最为无趣:人类无法穿越到过去,因此无法改变历史。现实中不少人持这种观点,但是作为文艺作品来说,如果没有时间机器,那么……大概只有部分侦探小说中会采用这种设定,好让侦探戳穿用“时间机器”作为幌子的骗子。
  这种无趣设定的反面,那就是X战警这样,穿越者完全可以直接改变历史,错乱因果的世界。由于“连锁效应”“蝴蝶效应”,穿越者可以用比较小的行动撬动整个历史的大走向,这种“改变历史”的爽快感,对于吸引读者或者观众大有帮助。因此这种世界几乎是通俗小说和影视中最为常见的。除了《X战警·逆转未来》,电影如《源代码》《明日边缘》《死亡幻觉》等等,小说如《不锈钢老鼠》《末日朝阳》,游戏如《时空之轮》,漫画如《次元舰队》等等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个设定——中国近年来采用这个设定的“穿越流”小说更是层出不穷。
  至于改变之前的历史,一般会设定成有且仅有时间穿越者记得住。有少数作品会打悲情牌,让穿越者成功扭转历史的同时死在过去,于是原本的历史无人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环形使者》的情节:心灵彻底扭曲的穿越者穿越到过去,过去尚有一点良知未泯的他却发现这个秘密于是同归于尽,结果那个悲惨未来消失于无形——可活着的人们没人知道。这可真是应了前苏联无名英雄纪念碑上那句铭言了:“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业永世长存”。
  因果律之二:宿命穿越,结果依旧
  另一种解释则带有几分宿命论色彩:时间旅行者的行为及其后果,都是历史的一环。哪怕穿越者再想改变过去,他的行为也会不知不觉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一“流派”最为经典的作品,就是新电影《前目的地》的原著,科幻大师海因莱茵的《“你们这些回魂尸——”》:父亲、母亲、特工、流浪汉……看似全然不同的人物,其实都是不同阶段的主角在时间中穿梭。
  他or她在穿梭中渐渐麻木,形如傀儡。这部电影的质量如何目前尚未可知,不过另一部经典电影《12只猴子》里的设定,也是使用了类似的解释:未来人类因为瘟疫流行濒临灭绝,派出穿越者依靠一点模糊的线索回到过去调查起因,希望阻止灾难。结果他在调查中却发现这个“线索”是自己的行为制造出来的。更糟糕的是,瘟疫其实也是他穿越行为的间接后果。
  看出什么共同点了么?是的,这个解释下的故事,常常是宿命的,灰暗的。当燃也有例外。比如《阿努比斯之歌》,就在这种宿命不变的前提下硬是一支笔写出一个怡然、温馨的故事。
  因果律之三:平行穿越,多条逻辑线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又有人提出了第三种可行的穿越解释:平行世界理论。
  在平行世界理论中,一个量子系统的某个物理量从未被观测的混合态“坍缩”成被观测到的“本征态”的一瞬间,整个宇宙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多个不同走向的宇宙,在每个宇宙当中这个物理量取不同的值。当然,这个“物理量”也可以是“时间穿越者存在与否”。
  于是穿越者无论做什么,当她/他/它返回自己世界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历史上毫无痕迹,对现实也毫无影响。由于这一理论几乎不会引起悖论,在文艺创作中它也大受欢迎。少年漫画经典《七龙珠》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未来少年改变了过去,为过去的角色们创造出新的未来,但他自己的未来仍然需要他回到原本的世界去改变,而他经过的历史已经不可改变。在最先提出“平行世界”概念的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中,更是把这个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一个角色你没有七八个平行宇宙,时间穿越什么的,那必定人气低迷……
  因果律之四:维度穿越,听起来很玄
  还有一种比较“不科学”的解释也曾一度盛行——其实至今这种解释也大有市场,那就是“时间维度”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时间和空间的三维一样是双向的,一般情况下人类受制于自己的局限性,不能在时间里自由来去,但一些高维生物可以。在它们的眼里,时空是个四维统一体,过去和未来浑然一体,并无本质差别,因此因果关系也就颇为混乱。
  穿越者究竟能不能改变历史,在这种世界观中完全要看作者的设定了。海因莱茵的《生命线》中对这种观点做出了精妙的诠释——尽管这部小说中甚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间穿越。
  最近的大片《星际穿越》中,布兰德博士对于时间也持同样的观点。英国著名长寿科幻电视连续剧《神秘博士》更是把这种世界观发挥到了近乎极致。有趣的是,印度古代的“循环时间观”当中,也有些观念与此不谋而合:轮回转世的前世和后世可以在时间上出现先后错乱。清末《红楼梦》的续本之一《红楼复梦》就采用了这个观点:贾宝玉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投胎转世“祝梦玉”就已经出生了。
  作者们当然不会满足于这些比较单一的世界。他们发展出了更多复合型或者修改版的世界观。   那些衍生出的穿越观……
  从“宿命论世界观”当中,产生出一个在近年颇为走红的概念:“历史的修正力”,或者说是“世界的抑制力”。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头巴脑的东西,却总是在跟有意无意改变历史的穿越者作对,顽固地把历史拨回到“应有的轨道”上。在某些故事里,这种力量在实在无法把历史修正回去的时候,还会整出更赖皮的设定:把穿越者本身大脑里的穿越记忆一并抹去,于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时间穿越。
  有法故有破。既然这种设定下一切并非完全是宿命,那么自然有钻空子的办法。简而言之,无非是“不改变历史”吧?那我干完活以后进行“伪装”,让历史记载跟原来一样不就好了?你还别说,这种“掩耳盗铃”“欺骗历史”的勾当真有效果——当然是在作者的帮助下。世界各地无数儿童热爱的那只蓝色大头猫就是干这种活计的行家,《机器猫大长篇》里数次使用了这种办法。
  还有一些作者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让主角或者重要角色不是去改变历史,而是反过来充当类似“修正力”的角色,小心“维护”着历史——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一旦打破因果律会发生什么。究竟这个世界属于上述哪种类型,观众或者读者也无从知晓。例如经典电影《回到未来》当中,就多亏了主角的努力才撮合了他父母的姻缘。近年来大名鼎鼎的“时空管理局”,更是为维护时间和因果的规则作出了卓越贡献——尽管没有他们的努力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还有的作者把“时间维度”的观念和“历史不改变”的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一批比较另类的时间穿越故事。如《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里的亨利,他身不由己地在时间中穿来穿去,什么也不能改变——简直是“穿越者之耻”嘛。日本科幻小说《醉步男》、前苏联科幻小说《消失的星期天》等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情节。这类故事的看点往往在于激发人们对时间的本性的玄思,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同情。
  近代一位著名小说家曾说过,未来的小说家将无法创作,因为经典的情节已经被用完了。然而他错了,类似的设定,类似的情节,完全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穿越过去”这个题材也一样。在可见的未来,尽管很难有更新的设定,我们还将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故事——美丽的、悲伤的、动人的、以及奇葩的。也许会有穿越者带来更奇特的故事。也许,他们已经在我们之中了——就像某部微型科幻小说所写的,他们的名字是克拉克、阿西莫夫、布拉德雷柏,等等等……
  严肃点,我们讲讲科学
  依据狭义相对论,时间可以如同橡皮筋一般拉伸或者缩短,前提条件是穿越者自己的速度得有多快,或者换句话说,速度将影响到穿越者的时间。请注意,这是科学,不是危言耸听。
  1971年,物理学家乔·哈菲尔与理查德·基廷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两个走时非常非常精准的铯原子钟分别放置于飞机与地面,飞机则绕着世界做环球飞行。待飞机落地之后将俩原子钟放到一起,通过实证发现,飞机上的原子钟比地面上的原子钟略慢。针对这一实验,霍金甚至开了一句玩笑:“人类如果指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延长1秒的生命,却绝不会想到劣质飞机餐对健康的损害。”
  依据广义相对论,除了速度可以扭曲时间以外,重力同样也可以。有科学家将相关数字代入到爱因斯坦的方程中得出一个计算结果:地球的重力会让时间每300年慢1微秒。
  1976年,物理学家罗伯特·维索特与马丁·列文于西弗吉尼亚发射了一枚火箭,这枚火箭也搭载了一个走时非常精准的原子钟。在经过几个小时后,搭载着原子钟的货仓坠落于地球,两位科学家打开舱门看原子钟——比地球上的慢了0.1微秒。事实上,如果地球被压缩变小,那么表面重力就会反比增大,时间也就会跟着扭曲。如果地球被压缩到直径0.9厘米的时候,所有周遭的一切都将停止。
  哦,对了,顺便说一下原子钟,它是以原子共振频率来计算时间的钟,其精度可以达到每走100万年才误差1秒的地步。
其他文献
Q 人为什么会出汗?  A:体内有个散热器,自动出水是常态。  如果把人体比作机器,那绝对是一台让全世界的工匠都只能仰视的精密仪器。人体的绝大多数构造和运作,都有着十分巧妙的作用和目的,并不会无缘无故给我们带来不便,汗液也是一样。  汗液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调节体温。我们接受外界的热量,自身也会产生热量,如果没有散热的机制,体温就没办法保持稳定。人体散失的热量90%是通过皮肤实现的。不出汗的时
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是因后颅脑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后颅窝容积缩小、小脑扁桃体甚至延髓和部分Ⅳ脑室向下进入椎管腔为主要特征的
<正> 贺绿汀先生是我国音乐界著名老前辈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发展祖国的音乐艺术事业,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老的音乐活动涉及音乐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如音乐创作、音乐教育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肿瘤,多发生于软组织内,原发于颅内者十分少见,仅占颅内肿瘤0.5%左右,2007年WHO制定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的组织学分类法已明确将脑膜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由于恶性胶质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及活体解剖结构的相似性,外科手术很难完全将其切除;放射治疗及化疗因其自身的局限
期刊
说起大便,大家一定会捂住鼻子,望而却步。可是英国的怀特岛动物园最近却开办了第一座大便博物馆。这是英国首座以人类及动物粪便为主题的博物馆,包括了人类、狐狸、鸽子、猫鼬等动物的粪便。千万别担心会“有味道”,工作人员会用特制的烘干机去除粪便里的水分,然后将粪便储藏在玻璃球中展出。虽然这个博物馆听上去有些奇葩,但是创办人却希望能够借此改变人们对粪便的看法,同时能够多关心动物健康、下水道排污以及粪便再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