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实习、教改期间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性,探讨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实习;教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由于专业特殊性,实习时间长达8-12个月,特别是随着“工学结合、校企(院)合作”办学模式的推广,“边理论、边实践、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深化,部分专业学生在校内学习仅有1年左右时间。然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制通常为3年,有的专业只有2年,一个学生党员的发展却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一短一长,造成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其中如何加强实习和教改专业学生中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重要性
1.1 加强实习和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严把“入口”,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
1.2 加强实习和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高职高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1.3 加强实习和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的内在要求。保护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可以激励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坚定信念与远大志向,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成才报国,同时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追求上进,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从而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不够主动,措施不够得力
在学生的实习、教改期间,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实习、教改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的签约率、专业对口率等,但很少关注实习、教改期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实习和教改一般是按实习和教改单位所需专业混合编队,打乱了原有的系部、班级的编制,学生党员脱离原来的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必要的制度保证以及相关管理和考核目标的约束,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2.2 基层组织设置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学生进入学习、教改阶段,分布于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由于空间上的距离,实习、教改单位千差万别,培养教育考察的协作关系和工作衔接机制不到位,远离学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面临着“教育考察真空期”,结果造成“党费难收缴,去向难把握,考察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
2.3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加较多,党员生师比逐步增大。特别是在学生党支部组建上,由于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入党后在校的时间短,往往都是预备党员,所以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基本上都是教师兼任。这些人员日常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和做细致思想政治工作,有的甚至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主动关心少,等待观望多;单向接受汇报多,双向思想交流少;以管理取代教育,以使用取代教育。
2.4 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不够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由于专业实习和教改需要,三年的大学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在校外学习、生活,社会大环境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理想的追求会淡化,入党的热情会减退,价值取向呈多样化趋势。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反映在入党动机上,表现为理想型、荣誉型、从众型、功利型等,少数学生入党就是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
3.应对措施
3.1 纳入党建或思政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针对实习、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思想、工作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实施方案,对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总结等实施阶段形成量化评价标准,纳入党建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工作开展。
3.2 与实习和教改工作实现“三同步,促进工作落实
纳入实习和教改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专门召开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做好相关工作布置。实习检查过程中,以就近集中为原则,专门组织召开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可跨系部组织),传达总支要求,组织学习,听取汇报,保障实习、教改期间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实习、教改工作。
3.3 因地制宜,创新组织形式
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遵循“学生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学生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原则,以实习城市或医院为单元,根据党员分布集中度,跨专业组建以带队党员教师为负责人的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小组,有序开展“双学”(学理论、学党章)等组织活动;与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相对较少的实习、教改单位党组织建立培养教育考察的协作关系和工作衔接机制,安排学生参加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活动,接受教育和锻炼,实现校内与校外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的无缝对接。
3.4 依托实际,促进发挥作用
实习和教改过程中每个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小组要建立进入实习阶段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努力把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根据实习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义务导医导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医护技能比赛、实习交流会、以及以实习、教改为题材的文艺晚会、征文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既为学校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做贡献,同时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还为当地积极做好事、办事实。
3.5 履行职责,落实培养联系制度
培养联系人是培养教育考察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明确培养联系人的责任,与绩效考核挂钩。培养联系人要定期联系、指导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听取汇报、跟踪掌握动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促进预备党员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习、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
实习、教改的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培养教育考察的具体对象。在实习教改期间,要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其主动与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参加组织活动的义务,如实汇报实习期间的情况,并将相关证明、鉴定材料交党支部。
3.6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培养教育成果
要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精神,从健全工作制度,创新教育方式,落实培养责任,完备考察手续,确保教育效果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努力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丹,吴巧明.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若干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29.
[2]戴长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之我见[J].党建研究,2008(3):39-40.
[3]王志华,彭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措施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19-20.
作者简介:
彭顺(1979—),男,安徽合肥人,文学学士,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工作部秘书,研究方向:学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明(1982—)男, 安徽合肥人,文学学士,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专职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学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实习;教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由于专业特殊性,实习时间长达8-12个月,特别是随着“工学结合、校企(院)合作”办学模式的推广,“边理论、边实践、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深化,部分专业学生在校内学习仅有1年左右时间。然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制通常为3年,有的专业只有2年,一个学生党员的发展却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一短一长,造成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其中如何加强实习和教改专业学生中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重要性
1.1 加强实习和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严把“入口”,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
1.2 加强实习和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高职高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1.3 加强实习和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的内在要求。保护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可以激励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坚定信念与远大志向,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成才报国,同时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追求上进,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从而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不够主动,措施不够得力
在学生的实习、教改期间,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实习、教改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的签约率、专业对口率等,但很少关注实习、教改期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实习和教改一般是按实习和教改单位所需专业混合编队,打乱了原有的系部、班级的编制,学生党员脱离原来的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必要的制度保证以及相关管理和考核目标的约束,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2.2 基层组织设置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学生进入学习、教改阶段,分布于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由于空间上的距离,实习、教改单位千差万别,培养教育考察的协作关系和工作衔接机制不到位,远离学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面临着“教育考察真空期”,结果造成“党费难收缴,去向难把握,考察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
2.3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加较多,党员生师比逐步增大。特别是在学生党支部组建上,由于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入党后在校的时间短,往往都是预备党员,所以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基本上都是教师兼任。这些人员日常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和做细致思想政治工作,有的甚至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主动关心少,等待观望多;单向接受汇报多,双向思想交流少;以管理取代教育,以使用取代教育。
2.4 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不够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由于专业实习和教改需要,三年的大学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在校外学习、生活,社会大环境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理想的追求会淡化,入党的热情会减退,价值取向呈多样化趋势。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反映在入党动机上,表现为理想型、荣誉型、从众型、功利型等,少数学生入党就是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
3.应对措施
3.1 纳入党建或思政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针对实习、教改期间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思想、工作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实施方案,对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总结等实施阶段形成量化评价标准,纳入党建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工作开展。
3.2 与实习和教改工作实现“三同步,促进工作落实
纳入实习和教改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专门召开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做好相关工作布置。实习检查过程中,以就近集中为原则,专门组织召开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可跨系部组织),传达总支要求,组织学习,听取汇报,保障实习、教改期间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实习、教改工作。
3.3 因地制宜,创新组织形式
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遵循“学生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学生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原则,以实习城市或医院为单元,根据党员分布集中度,跨专业组建以带队党员教师为负责人的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小组,有序开展“双学”(学理论、学党章)等组织活动;与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相对较少的实习、教改单位党组织建立培养教育考察的协作关系和工作衔接机制,安排学生参加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活动,接受教育和锻炼,实现校内与校外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的无缝对接。
3.4 依托实际,促进发挥作用
实习和教改过程中每个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小组要建立进入实习阶段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信息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努力把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根据实习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义务导医导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医护技能比赛、实习交流会、以及以实习、教改为题材的文艺晚会、征文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既为学校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做贡献,同时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还为当地积极做好事、办事实。
3.5 履行职责,落实培养联系制度
培养联系人是培养教育考察的具体组织实施者。要明确培养联系人的责任,与绩效考核挂钩。培养联系人要定期联系、指导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听取汇报、跟踪掌握动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促进预备党员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习、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
实习、教改的学生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培养教育考察的具体对象。在实习教改期间,要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其主动与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参加组织活动的义务,如实汇报实习期间的情况,并将相关证明、鉴定材料交党支部。
3.6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培养教育成果
要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精神,从健全工作制度,创新教育方式,落实培养责任,完备考察手续,确保教育效果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努力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丹,吴巧明.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若干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29.
[2]戴长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之我见[J].党建研究,2008(3):39-40.
[3]王志华,彭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措施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19-20.
作者简介:
彭顺(1979—),男,安徽合肥人,文学学士,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工作部秘书,研究方向:学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明(1982—)男, 安徽合肥人,文学学士,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专职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学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