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太阳照常升起》享誉世界以来,海明威就坚持要将笔下的叙事与自我相脱离,于是他创设出了“冰山”理论,即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中,由于主观的介入,就会对于小说的思想产生偏激,从而影响到小说所特有的感染力。本文针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
引言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硬汉子”形象。其作品内涵之丰富,主要是以作品创作时代作为大背景的,所以,通过阅读海明威的作品,就可以从中解读到其创作年代的主题内容。从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海明威都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渗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因此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并以精通叙事艺术而著称。
一《永别了,武器》的叙事风格
在海明威所创作的所有作品中,《永别了,武器》在学术研究界被公认为是其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创作思想和文体的艺术风格,都可以从这部小说中得以解读。《永别了,武器》的故事内容所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爱情悲剧。小说的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从相知到相爱,在叙事上形成了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相互衬托的风格。人性的探讨,一直都是小说创作的主题,而海明威在人类的生存和死亡的描述上,向来以颇具张力的思想内涵对小说主题进行表达。凝练而深含内蕴的语言,会将人类对于死亡的畏惧感以及对于生存中所面临的各种变数的思想变化和行为体现出来。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不幸和灾难,也会使人类的思想变得扭曲。尤其是战后的社会面貌与战争时代的对比更为鲜明的时候,人的心理变化就会非常的复杂。海明威的小说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但是也因此而丰富了小说主题,让小说的内容变得更为丰满、耐人寻味。
关于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所采用的叙事策略,美国评论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在故事的陈述中,人称代词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跟随着变化的人称代词,叙事者的观点也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当我们阅读海明威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从其对于人称代词的使用,就能够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虽然有些微妙,但是如果结合故事内容的展开,就会很容易地捕捉到作者的观点。
二《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人称视角
《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人称视角是第一人称。其中的主人公是以“我”的称呼出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而是一种将“我”戏剧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在人称的叙事中,除了第一人称的“我”或者“我们”之外,还包括第二人称的“你”“你们”,第三人称的“她”、“他”、“它”“她们”、“他们”、“它们”。采用人称代词作为故事陈述的主题线索,将故事情节有效展开,就必然存在着时间或者是空间上的局限性,很难于自由发挥。为了让故事情节的展开更加富于感染力,叙事者通常会选择采用与读者相类似的立场,以使故事的内容令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以感性的方式接受这部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在故事情节中设计一些内容,使读者似乎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而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兴趣,并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角色,从而将虚构的故事在读者心目中的“真实度”提高。
在《永别了,武器》中,叙事者是以“我们”的人称代词出现的,但很显然,叙事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但这样恰恰表明“我”是“我们”群体中的一员,即小说的叙事者是包括“我”这个叙事者在内的群体。当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对于“我”和“我们”之间的转换有所习惯,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适应。当读者对于“我”这个叙事者有所接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对于“我们”这个群体的认同,因为要读懂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者是唯一的信息源,而且贯穿故事的始终。对于叙事者的对象,即被叙事者,则会以第二人称出现,而这个被叙事者在故事情节中也会是故事的主人公,其在非引语叙述中,就会以“你”的形式出现。此时,读者要对于其进行准确定位,否则就很难于理解这种不同所指,当然也无法解读故事的内容。那么,对于海明威的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可以说是矛盾的,因为其中的陈述是从本来的自我出发,凭着经验性来叙述自我。这两种自我在小说中都有不同的表达。小说中的叙述自我,是情节的设计使然,为了烘托艺术的氛围;而在思维深处,则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发泄。比如,在《永别了,武器》第七章就有这样的表达,在他看来,来看望凯瑟琳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是有点随便的,但是,如果见不到凯瑟琳,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寂寞感油然而生。这其中就存在着第一人称的变化,一个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叙述自我;另一个就是海明威本人的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这种巧妙人称的转换一方面会将小说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渐渐地拉近,以达到相互融合的境界,而同时又会达到海明威的“冰山”叙事效果。
三《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聚焦
在小说中,对于事物的描绘都会有一个特定的角度,不同的角度需要采用不同的陈述形式,从而达到渲染故事的效果,已达到创作者预期的目的。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就将不同的人的口吻充分地运用起来,并以“展示”的叙述方式来取代平铺直叙的那种“陈述”,所以虽然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角,但是并不会给人以平直的感觉,这就是聚焦转换的效果使然。虽然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更为注重“展示”的渲染效果,但是并不会对于“陈述”有所排斥,而是将两者之间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在小说的起始部分,所描述的就是部队驻扎的村庄的景色以及部队开过之后的萧条:
“那是一个仲夏,军队驻扎在村庄里,隔着平原远远望去,高山清晰可见。平原上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河床里面的各种石子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蓝天的映衬下,它们是那样的白净……部队从这里走过,带过的尘土落满了树叶。那一年的树叶落得尤其的早……当部队离开村庄之后,路上只留下了一片落叶。”
这段描写,是故事中的“我”所看到的景象,然而这种寓情于景的表达效果,却是由作者本人的思想中体现出来的,令读者感觉到小说的作者,就是小说中叙事的那个人。但是,对于这两种第一人称表达的差别,海明威并没有以评论的方式加以陈述,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紧紧地跟上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所采用的这种聚焦方式,以不断变换的手法来渲染叙述效果,以其天生的敏感,来驾驭各种聚焦要素,从而为后来的叙事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论据。
四《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信息传达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对于信息传达主要体现在声音与距离之间的差距感。这种叙事策略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并不少见,但是对于小说的故事情节表达,则由其能够体现出海明威在创作中,使自己与故事的叙述者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从而达到两者之间的一种张力。在故事情节的信息传达上,海明威巧妙地使用了声音的变化效果,在缩短了创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的同时,又利用声音传达的复杂化,使两者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永别了,武器》的信息传达艺术处理上,海明威将其本人的创作意图与故事主角亨利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并且采用叙事的方式对于亨利的变化进行表达,以令读者明确故事情节的铺垫与后续事情的发展变化。可见,这种叙事方式起到了贯穿故事的主线,以起到引导读者思维的作用。小说的信息以声音的方式传达,却一直没有离开之间的变化。行动的时间与心理的变化相互烘托,创作者的思想巧妙地在这种情节设计中传达了出来,让读者开始深刻地体会到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以及创作的源泉。在距离处理上,海明威会让自己与叙事者之间保持那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同时还要处理好读者与叙事者以及自己的思想表达之间的距离关系,这样,就可以对于读者的思维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让读者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局限在创作者的思维范围内,却不会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这种距离的艺术处理方式会在读者的心目中产生一种认知,即创作者的经历或者是思想是故事情节的主要体现,从而在拉近与创作者距离的同时,逐渐地将自己融入到情节当中,从而提升了小说的感染力。
五《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叙事时序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对于时间的处理已经达到了极其敏感的程度。对于叙事时间的处理,主要是要针对故事情节将叙事的时间和故事的时间在调配上要比较讲究,以形成符合故事情节发展进程的叙述节奏。海明威在这篇著作中,在时序的处理上主要是合理地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将“预叙”和“倒叙”穿插于其中,将故事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不断地采用快慢叙述的变换手法,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有节奏地延伸,并使阅读的心理效应被强化。在《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在两人之间第一次分别的时候,将一个护身符送给亨利。在第八章对于护身符的表达,则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发展。亨利将护身符塞进了衬衫里面,后来由于受伤就将它丢掉了。如果从故事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一描述应该在第十章描述,但是其结果被前移了,也就成为了一种后事发展的预兆,即凯瑟琳由于难产而死去了。
六《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零度叙事
按照传统的小说写作手笔,在大背景下所投射出来的人性表达,创作者都会采用居高临下的视角,并附带着评论,而在《永别了,武器》中,则是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种直陈的写作方式,剥离了过多的冗言赘述,而是采用一种新闻式的写作方式实现了“零度叙事”。海明威的零度写作风格令法国的结构主义家巴特深感敬佩,在他看来,能够采用这种无风格式的写作,看似内容已经透明到清澈见底,但是正是这种非语式的写作,才能够将作者要表达的意境烘托出来,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在《永别了,武器》中有“我”与护士之间的对话,就犹如是旁白一样毫无色彩。
其中的一名护士说:“你现在不要进来。”
我说:“不,我是可以进来的。”
护士说:“现在你不可以进来。”
我说:“你现在出去,那位也出去。”
这段对话看起来过于简洁,却有着很强的气势。平淡的话语,简约的表达,都将作者要表达的深远意义蕴含在其中。如果读者没有深刻领会话语的背景,就很难理解这只言片语中的真实意义。
小结
综上所述,站在世界之外来审视世界,会对于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给予宏观的评价,这也是海明威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梦寐以求的。因此,从叙事的角度来创作作品,作者就要以超然的态度,置身于故事之外,以能够对于事物进行客观陈述。
参考文献: [1] 秦苏珏、王婷:《〈太阳照常升起〉的叙述策略探悉》,《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2] 单建国、孙雪瑛:《宏大叙事和私人叙事的张力——〈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解读》,《作品研究》,2010年第6期。 [3]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 郑启万:《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叙事学解读》,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 梁辰:《疯狂的梦魇永不停歇——评〈太阳照常升起〉》,《文艺生活》,2011年第11期。 [6]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7]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8]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
引言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硬汉子”形象。其作品内涵之丰富,主要是以作品创作时代作为大背景的,所以,通过阅读海明威的作品,就可以从中解读到其创作年代的主题内容。从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海明威都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渗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因此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并以精通叙事艺术而著称。
一《永别了,武器》的叙事风格
在海明威所创作的所有作品中,《永别了,武器》在学术研究界被公认为是其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创作思想和文体的艺术风格,都可以从这部小说中得以解读。《永别了,武器》的故事内容所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爱情悲剧。小说的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从相知到相爱,在叙事上形成了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相互衬托的风格。人性的探讨,一直都是小说创作的主题,而海明威在人类的生存和死亡的描述上,向来以颇具张力的思想内涵对小说主题进行表达。凝练而深含内蕴的语言,会将人类对于死亡的畏惧感以及对于生存中所面临的各种变数的思想变化和行为体现出来。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不幸和灾难,也会使人类的思想变得扭曲。尤其是战后的社会面貌与战争时代的对比更为鲜明的时候,人的心理变化就会非常的复杂。海明威的小说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但是也因此而丰富了小说主题,让小说的内容变得更为丰满、耐人寻味。
关于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所采用的叙事策略,美国评论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在故事的陈述中,人称代词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跟随着变化的人称代词,叙事者的观点也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当我们阅读海明威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从其对于人称代词的使用,就能够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虽然有些微妙,但是如果结合故事内容的展开,就会很容易地捕捉到作者的观点。
二《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人称视角
《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人称视角是第一人称。其中的主人公是以“我”的称呼出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而是一种将“我”戏剧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在人称的叙事中,除了第一人称的“我”或者“我们”之外,还包括第二人称的“你”“你们”,第三人称的“她”、“他”、“它”“她们”、“他们”、“它们”。采用人称代词作为故事陈述的主题线索,将故事情节有效展开,就必然存在着时间或者是空间上的局限性,很难于自由发挥。为了让故事情节的展开更加富于感染力,叙事者通常会选择采用与读者相类似的立场,以使故事的内容令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以感性的方式接受这部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在故事情节中设计一些内容,使读者似乎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而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兴趣,并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角色,从而将虚构的故事在读者心目中的“真实度”提高。
在《永别了,武器》中,叙事者是以“我们”的人称代词出现的,但很显然,叙事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但这样恰恰表明“我”是“我们”群体中的一员,即小说的叙事者是包括“我”这个叙事者在内的群体。当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对于“我”和“我们”之间的转换有所习惯,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适应。当读者对于“我”这个叙事者有所接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对于“我们”这个群体的认同,因为要读懂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者是唯一的信息源,而且贯穿故事的始终。对于叙事者的对象,即被叙事者,则会以第二人称出现,而这个被叙事者在故事情节中也会是故事的主人公,其在非引语叙述中,就会以“你”的形式出现。此时,读者要对于其进行准确定位,否则就很难于理解这种不同所指,当然也无法解读故事的内容。那么,对于海明威的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可以说是矛盾的,因为其中的陈述是从本来的自我出发,凭着经验性来叙述自我。这两种自我在小说中都有不同的表达。小说中的叙述自我,是情节的设计使然,为了烘托艺术的氛围;而在思维深处,则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发泄。比如,在《永别了,武器》第七章就有这样的表达,在他看来,来看望凯瑟琳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是有点随便的,但是,如果见不到凯瑟琳,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寂寞感油然而生。这其中就存在着第一人称的变化,一个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叙述自我;另一个就是海明威本人的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这种巧妙人称的转换一方面会将小说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渐渐地拉近,以达到相互融合的境界,而同时又会达到海明威的“冰山”叙事效果。
三《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聚焦
在小说中,对于事物的描绘都会有一个特定的角度,不同的角度需要采用不同的陈述形式,从而达到渲染故事的效果,已达到创作者预期的目的。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就将不同的人的口吻充分地运用起来,并以“展示”的叙述方式来取代平铺直叙的那种“陈述”,所以虽然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角,但是并不会给人以平直的感觉,这就是聚焦转换的效果使然。虽然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更为注重“展示”的渲染效果,但是并不会对于“陈述”有所排斥,而是将两者之间运用得恰到好处。比如在小说的起始部分,所描述的就是部队驻扎的村庄的景色以及部队开过之后的萧条:
“那是一个仲夏,军队驻扎在村庄里,隔着平原远远望去,高山清晰可见。平原上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河床里面的各种石子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蓝天的映衬下,它们是那样的白净……部队从这里走过,带过的尘土落满了树叶。那一年的树叶落得尤其的早……当部队离开村庄之后,路上只留下了一片落叶。”
这段描写,是故事中的“我”所看到的景象,然而这种寓情于景的表达效果,却是由作者本人的思想中体现出来的,令读者感觉到小说的作者,就是小说中叙事的那个人。但是,对于这两种第一人称表达的差别,海明威并没有以评论的方式加以陈述,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紧紧地跟上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所采用的这种聚焦方式,以不断变换的手法来渲染叙述效果,以其天生的敏感,来驾驭各种聚焦要素,从而为后来的叙事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论据。
四《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信息传达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对于信息传达主要体现在声音与距离之间的差距感。这种叙事策略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并不少见,但是对于小说的故事情节表达,则由其能够体现出海明威在创作中,使自己与故事的叙述者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从而达到两者之间的一种张力。在故事情节的信息传达上,海明威巧妙地使用了声音的变化效果,在缩短了创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的同时,又利用声音传达的复杂化,使两者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永别了,武器》的信息传达艺术处理上,海明威将其本人的创作意图与故事主角亨利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并且采用叙事的方式对于亨利的变化进行表达,以令读者明确故事情节的铺垫与后续事情的发展变化。可见,这种叙事方式起到了贯穿故事的主线,以起到引导读者思维的作用。小说的信息以声音的方式传达,却一直没有离开之间的变化。行动的时间与心理的变化相互烘托,创作者的思想巧妙地在这种情节设计中传达了出来,让读者开始深刻地体会到小说中的主题思想以及创作的源泉。在距离处理上,海明威会让自己与叙事者之间保持那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同时还要处理好读者与叙事者以及自己的思想表达之间的距离关系,这样,就可以对于读者的思维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让读者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局限在创作者的思维范围内,却不会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这种距离的艺术处理方式会在读者的心目中产生一种认知,即创作者的经历或者是思想是故事情节的主要体现,从而在拉近与创作者距离的同时,逐渐地将自己融入到情节当中,从而提升了小说的感染力。
五《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叙事时序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对于时间的处理已经达到了极其敏感的程度。对于叙事时间的处理,主要是要针对故事情节将叙事的时间和故事的时间在调配上要比较讲究,以形成符合故事情节发展进程的叙述节奏。海明威在这篇著作中,在时序的处理上主要是合理地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将“预叙”和“倒叙”穿插于其中,将故事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不断地采用快慢叙述的变换手法,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有节奏地延伸,并使阅读的心理效应被强化。在《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在两人之间第一次分别的时候,将一个护身符送给亨利。在第八章对于护身符的表达,则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发展。亨利将护身符塞进了衬衫里面,后来由于受伤就将它丢掉了。如果从故事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一描述应该在第十章描述,但是其结果被前移了,也就成为了一种后事发展的预兆,即凯瑟琳由于难产而死去了。
六《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策略之零度叙事
按照传统的小说写作手笔,在大背景下所投射出来的人性表达,创作者都会采用居高临下的视角,并附带着评论,而在《永别了,武器》中,则是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种直陈的写作方式,剥离了过多的冗言赘述,而是采用一种新闻式的写作方式实现了“零度叙事”。海明威的零度写作风格令法国的结构主义家巴特深感敬佩,在他看来,能够采用这种无风格式的写作,看似内容已经透明到清澈见底,但是正是这种非语式的写作,才能够将作者要表达的意境烘托出来,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在《永别了,武器》中有“我”与护士之间的对话,就犹如是旁白一样毫无色彩。
其中的一名护士说:“你现在不要进来。”
我说:“不,我是可以进来的。”
护士说:“现在你不可以进来。”
我说:“你现在出去,那位也出去。”
这段对话看起来过于简洁,却有着很强的气势。平淡的话语,简约的表达,都将作者要表达的深远意义蕴含在其中。如果读者没有深刻领会话语的背景,就很难理解这只言片语中的真实意义。
小结
综上所述,站在世界之外来审视世界,会对于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给予宏观的评价,这也是海明威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梦寐以求的。因此,从叙事的角度来创作作品,作者就要以超然的态度,置身于故事之外,以能够对于事物进行客观陈述。
参考文献: [1] 秦苏珏、王婷:《〈太阳照常升起〉的叙述策略探悉》,《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2] 单建国、孙雪瑛:《宏大叙事和私人叙事的张力——〈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解读》,《作品研究》,2010年第6期。 [3]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 郑启万:《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叙事学解读》,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 梁辰:《疯狂的梦魇永不停歇——评〈太阳照常升起〉》,《文艺生活》,2011年第11期。 [6]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7]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8]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