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也能够发现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例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展开研究与探析,进一步发现其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最终为当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不利因素,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意见。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管理体制
引言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方式、理念、模式、区情等各有所不同,导致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秉持的发展理念的不同,其发展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致使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导致环境问题的频繁发生,促使其他一系列的不良效应增加。中国经济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济水平,就需要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提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为未来的人们共同富裕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各个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趋向于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之间的差距在实施了“一带一路”、“十一五”计划之后成功缩小,同时也将贫富差距问题得到了较高程度的改善。其表现为:中西部的经济投资比例增大,而东北地区的经济有了复苏和抬头的倾向。对于部分特殊区域的经济大力采取各种经济政策与其他的鼓励政策来调动其经济的发展积极性与动力。
(二)区域间合作与联系加强
区域之间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合作,讲究双方或多方共赢。因而国内的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进行洽谈,并建立合作机制,该机制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规范,促使各地经济在这样的合作机制的引导和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另外,我国的区域还和国际区域展开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程度不断加深、拓宽,进一步让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共赢互惠,促使我国走向新的经济发展途径中,让区域的合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其合作体系逐渐建立的更加完善和科学化,进一步让区域之间能够将资源充分调动,并取长补短,减少劣势。
(三)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政策不断完善
我国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和政策,这样一来导致区域之间的合作朝着现实化迈进,同时区域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的合作,更加迈向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区域合作的方式由单一化的行政手段转变成为规划、协商、政策落实以及协作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受到国家政策、区域政策等引导而不断区域成熟,地方政府对齐开展协作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的积极性与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法制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对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颁行了不少的政策和文件,但是有关其发展的基本法律尚未完善,其立法的速度、水平与质量较为落后,针对区域经济融合指导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党中央和国务院所下发的文件和政策,其中无法体现出法律的强制性。而且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地方在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的过程中,部分想法无法落实到位。另外管理体制部分细节尚未完善,缺乏共同的纽带将区域之间进行联系,无法协调各方利益。
(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规划过多
我国针对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所出台的规划与政策相当多,这些政策与规划能够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是中央所出台的“完善”政策和规划在落实到地方上时,仍然无法面面俱到,反而让这些政策在地方上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对于国家的总体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区域之间的不良竞争与经济矛盾加剧。中央的规划一般来说其落实是由地方政府落实和引导,并将结果交回中央,这样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将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但是却会造成地方的规划颁行过多,缺乏协调性与大局观念,促使地方经济增长压力不断上升,竞争出现恶性和无序性。
(三)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较大
我国尽管颁布了不少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仍然能够发现其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些差距的缩小是漫长而曲折的任务。我国针对部分特殊经济发展区域采取了诸多政策来激励这些地区的发展,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能、人才、设备以及历史等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区域的差距仍然存在。
三、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经济协调法规与管理机制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能够让地方和中央所制定的政策能够有法律依据,在执行是具备法律的强制性效应,而管理机制的科学建设能够帮助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规划、有条理以及有顺序的发展,将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把利益进行协调,并能够在整个区域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合理的竞争。将我国的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中的规划、布局、战略、任务进行明确,并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这些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制定。
(二)改变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
仔细考察各地区的发展情况自己发展态势,并以大局意识和大局眼光将区域经济布局进行重新制定和安排,并在其中加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站在原有战略规划和部署的基础上对部分不合理的经济布局进行变更,使其更加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由于每一个区域之间横跨地域较为广大,其中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略也有所不同,因而要通过对其内部划分更加细致,促使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该地区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理念的经济计划。将我国交通、资源以及合作关系作为考虑划分的因素,要能够将不同经济区域划分成更小的经济圈,利用经济圈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特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健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措施
由于当前部分宏观调控体质与方法无法达到面面俱到的程度,导致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分细节出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整体的经济协调发展来说具有着重要的阻碍作用,需要将中央的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进行加强,同时还要考虑到地方可实施性和所能够发挥的有效性。要将政策体系健全还要能够与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特色进行针对性引导,对于特殊区域的帮扶要考虑到其真正情况以及施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国斌,宋瑾泽.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9(02):55-60.
[2]陈伟雄,杨婷.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J]. 区域经济评论,2019(05):28-38.
[3]胡超美,朱传耿.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学习与实践,2008(10):44-51.
[4]孙翠兰.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7(06):57-59+78.
[5]余璐,戴祥玉.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J]. 湖北社会科学,2018(07):38-45.
[6]鄭芳芳. 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06):111-114.
作者简介:赵秋霞(1980.10)女,汉族,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工程师,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重大课题 广西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管理体制
引言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方式、理念、模式、区情等各有所不同,导致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秉持的发展理念的不同,其发展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致使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导致环境问题的频繁发生,促使其他一系列的不良效应增加。中国经济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济水平,就需要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提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为未来的人们共同富裕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各个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趋向于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之间的差距在实施了“一带一路”、“十一五”计划之后成功缩小,同时也将贫富差距问题得到了较高程度的改善。其表现为:中西部的经济投资比例增大,而东北地区的经济有了复苏和抬头的倾向。对于部分特殊区域的经济大力采取各种经济政策与其他的鼓励政策来调动其经济的发展积极性与动力。
(二)区域间合作与联系加强
区域之间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合作,讲究双方或多方共赢。因而国内的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进行洽谈,并建立合作机制,该机制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规范,促使各地经济在这样的合作机制的引导和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另外,我国的区域还和国际区域展开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程度不断加深、拓宽,进一步让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共赢互惠,促使我国走向新的经济发展途径中,让区域的合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其合作体系逐渐建立的更加完善和科学化,进一步让区域之间能够将资源充分调动,并取长补短,减少劣势。
(三)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政策不断完善
我国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和政策,这样一来导致区域之间的合作朝着现实化迈进,同时区域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的合作,更加迈向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区域合作的方式由单一化的行政手段转变成为规划、协商、政策落实以及协作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受到国家政策、区域政策等引导而不断区域成熟,地方政府对齐开展协作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的积极性与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法制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对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颁行了不少的政策和文件,但是有关其发展的基本法律尚未完善,其立法的速度、水平与质量较为落后,针对区域经济融合指导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党中央和国务院所下发的文件和政策,其中无法体现出法律的强制性。而且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地方在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的过程中,部分想法无法落实到位。另外管理体制部分细节尚未完善,缺乏共同的纽带将区域之间进行联系,无法协调各方利益。
(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规划过多
我国针对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所出台的规划与政策相当多,这些政策与规划能够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是中央所出台的“完善”政策和规划在落实到地方上时,仍然无法面面俱到,反而让这些政策在地方上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对于国家的总体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区域之间的不良竞争与经济矛盾加剧。中央的规划一般来说其落实是由地方政府落实和引导,并将结果交回中央,这样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将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但是却会造成地方的规划颁行过多,缺乏协调性与大局观念,促使地方经济增长压力不断上升,竞争出现恶性和无序性。
(三)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较大
我国尽管颁布了不少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仍然能够发现其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些差距的缩小是漫长而曲折的任务。我国针对部分特殊经济发展区域采取了诸多政策来激励这些地区的发展,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能、人才、设备以及历史等其他因素,最终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区域的差距仍然存在。
三、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经济协调法规与管理机制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能够让地方和中央所制定的政策能够有法律依据,在执行是具备法律的强制性效应,而管理机制的科学建设能够帮助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规划、有条理以及有顺序的发展,将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把利益进行协调,并能够在整个区域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合理的竞争。将我国的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中的规划、布局、战略、任务进行明确,并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这些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制定。
(二)改变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
仔细考察各地区的发展情况自己发展态势,并以大局意识和大局眼光将区域经济布局进行重新制定和安排,并在其中加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站在原有战略规划和部署的基础上对部分不合理的经济布局进行变更,使其更加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由于每一个区域之间横跨地域较为广大,其中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略也有所不同,因而要通过对其内部划分更加细致,促使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该地区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理念的经济计划。将我国交通、资源以及合作关系作为考虑划分的因素,要能够将不同经济区域划分成更小的经济圈,利用经济圈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特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健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措施
由于当前部分宏观调控体质与方法无法达到面面俱到的程度,导致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分细节出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整体的经济协调发展来说具有着重要的阻碍作用,需要将中央的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进行加强,同时还要考虑到地方可实施性和所能够发挥的有效性。要将政策体系健全还要能够与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特色进行针对性引导,对于特殊区域的帮扶要考虑到其真正情况以及施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国斌,宋瑾泽.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9(02):55-60.
[2]陈伟雄,杨婷.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演进的历程及其走向[J]. 区域经济评论,2019(05):28-38.
[3]胡超美,朱传耿.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学习与实践,2008(10):44-51.
[4]孙翠兰.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经济经纬,2007(06):57-59+78.
[5]余璐,戴祥玉.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J]. 湖北社会科学,2018(07):38-45.
[6]鄭芳芳. 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06):111-114.
作者简介:赵秋霞(1980.10)女,汉族,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工程师,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重大课题 广西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