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益气通络汤;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5-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易继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自2005年7月以来,笔者应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系本院2005年2月~2006年1月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5.71±13.57)岁;病程(5.42±1.85)年;17例为劳累性心绞痛,9例为自发性心绞痛,12例为混合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属Ⅰ级者10例,Ⅱ级者17例,Ⅲ级者11例。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5~71岁,平均(67.82±11.36)岁;病程(4.98±2.05)年;16例为劳累性心绞痛,10例为自发性心绞痛,12例为混合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属Ⅰ级者10例,Ⅱ级者19例,Ⅲ级者9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00年制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患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倍他洛克口服,每次12.5mg,每日2次;卡托普利口服,每次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消心痛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每次5000IU,每日2次。在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临时给予硝酸甘油片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益气通络汤(党参、黄芪、丹参、川芎、赤芍、葛根、泽泻、石菖蒲等组成),每日1剂,水煎分2次于饭前30min服用。2组除低分子肝素钠疗程为7天外,其它药物疗程均为4周。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分级降低一级,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心电图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5mV以上;无效: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4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金匮要略》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指出了心气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心气不足,帅血无力,则血流缓慢,血脉瘀阻,正如《医林改错》记载:“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障碍,则痰瘀交阻,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胸痹疼痛,痰逆于胸,心膈不利”。以上说明气虚是本病发病的基础,血瘀痰阻是发病的要素。因此本病的治疗当益气、活血、化痰。益气通络汤以党参、黄芪补气;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菖蒲、泽泻化痰通络;葛根升发清阳;菖蒲引药入心经。全方共奏益气养心,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效。
  现代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状态,心绞痛的发作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痉挛引起的。现代药理学证实,党参具有调节心脏功能及强心作用,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丹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促进侧支循环及血流再分配,川芎能扩张平滑肌,改善微循环,并有抗凝、抗聚集作用,赤芍能扩冠、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经对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显示益气通络汤无论在控制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恢复情况及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提示本方有扩冠、稳定粥样斑块、抗凝、防栓、促进纤溶的作用。
其他文献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运动疗法  中图分类号: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Z349(Z007)06—0010—02    2003年3月~2005年11月笔者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并与单纯内科治疗25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05例患者经头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自发性脑出血。一侧肢体瘫痪
期刊
关键词:带状疤疹;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19-01    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为1999年1月~2006年1月在本院门诊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除1例年龄为13岁外,其余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其中40~50岁者6例,51~60岁者16例,61~70岁者12例,71~83岁者10例;病
期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步长脑心通;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14-0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笔者应用步长脑心通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均为发病7天以内,诊断
期刊
关键词:非手术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4—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2例均为2005年12月~2006年。6月在昭通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研究中心住院,经本院CT或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MRI确诊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45岁之间30例,46~52岁2例。  1
期刊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内口切除术;支管搔刮术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2—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其中男111例,女25例;年龄20岁以下3例,20~30岁20例,31~40岁58例,41~50岁40例,51~60岁12例,61岁以上3例;病程1~2a 30例,3~5a 50例,6a以上56
期刊
关键词: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汤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7—01    笔者自2000年~2005年运用中药疏肝理气法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确诊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共68例,随机分
期刊
关键词:小儿叹气症;小儿叹气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21-01    本院儿科厉夫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自拟小儿叹气汤治疗小儿叹气症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儿均来源于门诊,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半年。临床症见胸闷不
期刊
关键词:肾盂肾炎;中医药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0-0015-01    笔者自1997年~2003年,采用清热利湿益气滋阴法治疗肾盂肾炎3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6例,女30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6岁,以30~40岁年龄段为多;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36例中有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指导功能有锻炼治疗。结果:136例中优97例,良23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88.29%。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整复简便,固定合理,疗程短,功能恢复快。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内服中药  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关键词:小儿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13—01    笔者自1994年~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68例肾病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68例均为住院病人。男303例,女65例;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14岁;病程最短5d,最长11a;有明显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