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08-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诊,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之一。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对医院的口碑有着直接影响。急诊护士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抢救技术全面、应变能力强。此外,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将护士职责内容分为:执行诊疗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医患沟通、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人性化服务六项具体工作内容,其中医、护、患沟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护理队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急诊科护士的能力。1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交流沟通,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应学会倾听,并熟练掌握沟通的艺术,为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奠定基础。护理人员还应体谅、爱护并关心患者,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治疗的疗效。
1.1加强护患沟通急诊患者病情发展较快,且是在患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因此容易产生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等心理。因此,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做到“十点”:微笑多一点,做事勤一点,语言轻一点,行为正一点,脑筋活一点,动作快一点,理由少一点,技术高一点,度量大一点,埋怨少一点。急症护理人员对待患者时应体贴,随时关注患者的反馈以及心理,增进护患关系,给患者安全感。
1.2医护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1.2.1倾听技巧倾听并不单纯是将别人的话听到,应试图理解沟通过程中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倾听应注意以下原则:姿态得体,倾听者应以一种认真严肃的姿态面对对方。神情专注,保持眼神交流,以虛心的态度与对方交谈。敏锐体会对方说话的意图,并主动做出回应或反馈。不急于下结论,要保留对对方的判断,直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避免偏见。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的人重复重点内容,有效重复是一种精确的控制机制。复述说话者的信息,并将此信息反馈给说话者,可以检验自己理解的准确性。
1.2.2有效表达的技巧重视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又被称为“首因效应”,它会对他人的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好的第一印象会赢得对方的信任,愿意以合作的态度与你沟通。适当运用副语言,也称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护理人员不能根据患者说话语声音洪亮与否,就妄自菲薄,而应该耐性、认真倾听患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树立患者自信心。与此同时,还应有效利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可以在不经意间完成双方的交流内容。有效利用肢体语言可以辅助我们的表达与沟通,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质量。
1.3医护沟通与配合需要遵循的原则思想上要形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时间上要注意轻重缓急,否则,要么贻误临床处置时机,要么引起对方的反感。场合上要注意内外有别。内容上要正确取舍,医护人员应及时有效地沟通,并对必要的信息进行整合,以便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方式上要讲究技巧。人格上要相互尊重,医生和护士都是医疗的主体,只是分工不同,应该互相尊重。制度上要有一定保证,医院应该定时提供给医护相互学习和沟通的平台,创造医护交流的机会,以更加正规的、合理的方式整理、解决沟通问题。为医护关系的协调健康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1.4心理沟通技巧急诊科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运用疏导、接纳、主动等心理沟通技巧,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积极应对,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暗示疏导应对过分紧张的患者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沟通技巧之一,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能带来优于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在积极实施急救措施救治患者的同时,可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暗示疏导过分紧张的患者。及时针对不同患者的紧张表现,运用贴切的语言或不同的肢体语言,引导其心境转移,以消除恐惧心理。
真诚接纳应对特别挑剔的患者,急诊室护理人员与急诊患者心理沟通和谐,情感的同步不容忽视。每一位不同患者都具有自我保护和安全的需要,当自身角色发生改变而患有不同的疾病时,就加重了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其明显的心理反应表现在需要别人高度的关心。当护士不能单一护理患者时,患者就会以特别挑剔而不断地提出各种要求,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面对不同挑剔的患者就要求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理解之心,还要有真挚的同情之心,与患者保持情感上的同步。使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短时间内,也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真诚的服务。
积极主动应对异常冷漠的患者,患者表面看上去的冷漠,实际上是患者内心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渴望护理人员的更多关注。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常见急症及各种意外突发的急救护理措施,还应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表现特征,学习临床心理沟通技巧知识,注重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被关怀的温暖。
1.5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能落实事先告知患者制度要在护理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通过语言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病人,要使用病人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事先告知制度,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2培养急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培养急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提升其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急诊护理人员经常会遇到突发性的事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处理,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护士是以人为导向职业的专业人员,轮班工作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教给护士如何使用社会和个人资源提高应对技巧,改善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定的情绪及积极的情感感染力;正确分析力及评判性的思维能力;清晰的思想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感知能力;较强的意志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调整心态,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善于调整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当压力来临时要寻找正确的方式缓解压力,也可寻求外界的支持。急诊护理人员在面对危急或重症患者时,急诊护士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培养急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能够处变不惊且沉着冷静,正确判断或处理患者的病情,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3培养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
急诊科的特点主要是急、重且险,因此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训练是最基础的培训。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护理技能,这样才能够正确且快速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以便能够很好的与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提升急诊护理的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在于护理人员优秀的业务水平,它是患者生命的保障。培养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除了日常工作中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外,还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气管插管的配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电动吸痰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急救药品的性能、禁忌以及使用方式。
培养护理人员扎实的医学知识以及护理技能,掌握各类疾病处理和抢救的原则,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经常与具备丰富经验的急诊护理人员交流和沟通,学习急诊护理的新技术以及新经验,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提升自身对急诊护理的认识,确保抢救工作顺利完成。4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4.1护理记录的法律意义护理记录主要是护理人员将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抢救、护理以及患者病情的动态检测等进行记录,该记录在法律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护理人员遵照医嘱抢救、护理最为重要的依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对其的记录必须客观、认真且真实。记录的内容中应包括患者的症状;采取何种抢救以及护理的措施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以及病情转归的情况等。记录时应注意不能错记或漏记,否则会给日后帶来不必要的麻烦。
4.2准备急救的药品以及设备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首先是检查急救的药品以及设备是否完好,且对其进行专人的检查和保管。一旦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并对设备中存在的故障进行维修,定期进行维护。必须确保急救的药品以及设备完好无缺,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4.3患者生命健康受法律的保护急诊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急,因此,接诊护理人员应及时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及时告知医生。急诊护理人员不能随便停止对急诊患者的护理或中止医嘱的执行等,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权利。
4.4增强护理人员医疗事故条例的认识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相关处理条例的认识,使其能够参照条例来调整自身行为的准则以及思维的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条例中的内容,并收集大量的事故纠纷对其进行讲解,提升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慎独”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适应急诊科工作的需要。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诊,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之一。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对医院的口碑有着直接影响。急诊护士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抢救技术全面、应变能力强。此外,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将护士职责内容分为:执行诊疗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医患沟通、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人性化服务六项具体工作内容,其中医、护、患沟通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护理队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急诊科护士的能力。1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交流沟通,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应学会倾听,并熟练掌握沟通的艺术,为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奠定基础。护理人员还应体谅、爱护并关心患者,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治疗的疗效。
1.1加强护患沟通急诊患者病情发展较快,且是在患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因此容易产生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等心理。因此,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做到“十点”:微笑多一点,做事勤一点,语言轻一点,行为正一点,脑筋活一点,动作快一点,理由少一点,技术高一点,度量大一点,埋怨少一点。急症护理人员对待患者时应体贴,随时关注患者的反馈以及心理,增进护患关系,给患者安全感。
1.2医护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1.2.1倾听技巧倾听并不单纯是将别人的话听到,应试图理解沟通过程中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倾听应注意以下原则:姿态得体,倾听者应以一种认真严肃的姿态面对对方。神情专注,保持眼神交流,以虛心的态度与对方交谈。敏锐体会对方说话的意图,并主动做出回应或反馈。不急于下结论,要保留对对方的判断,直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避免偏见。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的人重复重点内容,有效重复是一种精确的控制机制。复述说话者的信息,并将此信息反馈给说话者,可以检验自己理解的准确性。
1.2.2有效表达的技巧重视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又被称为“首因效应”,它会对他人的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好的第一印象会赢得对方的信任,愿意以合作的态度与你沟通。适当运用副语言,也称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护理人员不能根据患者说话语声音洪亮与否,就妄自菲薄,而应该耐性、认真倾听患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树立患者自信心。与此同时,还应有效利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可以在不经意间完成双方的交流内容。有效利用肢体语言可以辅助我们的表达与沟通,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质量。
1.3医护沟通与配合需要遵循的原则思想上要形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与配合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时间上要注意轻重缓急,否则,要么贻误临床处置时机,要么引起对方的反感。场合上要注意内外有别。内容上要正确取舍,医护人员应及时有效地沟通,并对必要的信息进行整合,以便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方式上要讲究技巧。人格上要相互尊重,医生和护士都是医疗的主体,只是分工不同,应该互相尊重。制度上要有一定保证,医院应该定时提供给医护相互学习和沟通的平台,创造医护交流的机会,以更加正规的、合理的方式整理、解决沟通问题。为医护关系的协调健康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1.4心理沟通技巧急诊科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运用疏导、接纳、主动等心理沟通技巧,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积极应对,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暗示疏导应对过分紧张的患者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沟通技巧之一,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能带来优于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在积极实施急救措施救治患者的同时,可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暗示疏导过分紧张的患者。及时针对不同患者的紧张表现,运用贴切的语言或不同的肢体语言,引导其心境转移,以消除恐惧心理。
真诚接纳应对特别挑剔的患者,急诊室护理人员与急诊患者心理沟通和谐,情感的同步不容忽视。每一位不同患者都具有自我保护和安全的需要,当自身角色发生改变而患有不同的疾病时,就加重了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其明显的心理反应表现在需要别人高度的关心。当护士不能单一护理患者时,患者就会以特别挑剔而不断地提出各种要求,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面对不同挑剔的患者就要求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理解之心,还要有真挚的同情之心,与患者保持情感上的同步。使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短时间内,也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真诚的服务。
积极主动应对异常冷漠的患者,患者表面看上去的冷漠,实际上是患者内心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渴望护理人员的更多关注。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常见急症及各种意外突发的急救护理措施,还应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表现特征,学习临床心理沟通技巧知识,注重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被关怀的温暖。
1.5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能落实事先告知患者制度要在护理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通过语言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病人,要使用病人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事先告知制度,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2培养急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
培养急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提升其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急诊护理人员经常会遇到突发性的事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处理,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护士是以人为导向职业的专业人员,轮班工作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教给护士如何使用社会和个人资源提高应对技巧,改善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定的情绪及积极的情感感染力;正确分析力及评判性的思维能力;清晰的思想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感知能力;较强的意志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调整心态,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善于调整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当压力来临时要寻找正确的方式缓解压力,也可寻求外界的支持。急诊护理人员在面对危急或重症患者时,急诊护士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培养急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能够处变不惊且沉着冷静,正确判断或处理患者的病情,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3培养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
急诊科的特点主要是急、重且险,因此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训练是最基础的培训。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护理技能,这样才能够正确且快速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以便能够很好的与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提升急诊护理的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在于护理人员优秀的业务水平,它是患者生命的保障。培养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除了日常工作中急救知识以及急救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外,还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气管插管的配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除颤、电动吸痰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急救药品的性能、禁忌以及使用方式。
培养护理人员扎实的医学知识以及护理技能,掌握各类疾病处理和抢救的原则,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经常与具备丰富经验的急诊护理人员交流和沟通,学习急诊护理的新技术以及新经验,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提升自身对急诊护理的认识,确保抢救工作顺利完成。4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4.1护理记录的法律意义护理记录主要是护理人员将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抢救、护理以及患者病情的动态检测等进行记录,该记录在法律上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护理人员遵照医嘱抢救、护理最为重要的依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对其的记录必须客观、认真且真实。记录的内容中应包括患者的症状;采取何种抢救以及护理的措施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以及病情转归的情况等。记录时应注意不能错记或漏记,否则会给日后帶来不必要的麻烦。
4.2准备急救的药品以及设备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首先是检查急救的药品以及设备是否完好,且对其进行专人的检查和保管。一旦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并对设备中存在的故障进行维修,定期进行维护。必须确保急救的药品以及设备完好无缺,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4.3患者生命健康受法律的保护急诊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急,因此,接诊护理人员应及时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及时告知医生。急诊护理人员不能随便停止对急诊患者的护理或中止医嘱的执行等,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权利。
4.4增强护理人员医疗事故条例的认识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相关处理条例的认识,使其能够参照条例来调整自身行为的准则以及思维的方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条例中的内容,并收集大量的事故纠纷对其进行讲解,提升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慎独”精神,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适应急诊科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