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的特征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内隐学习的概念被提出,由于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上的一大热点和前沿问题。笔者根据对内隐学习的认识,介绍了内隐学习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内隐学习;特征;教育教学
  从上世纪初开始,人类对自己学习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些理论相互碰撞,相互补充,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断地增加人类对自己学习习惯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博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开始了人类对学习活动的新的认识,开创了人类对无意识领域的新研究。内隐学习的概念一经提出,相较于外显学习中的主动学习是有革命性的突破。起作用非常之大,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认识领域提出新的挑战,迫使现有认知科学家形成以理性为核心的认知理论模型提出重大调整,让现有认知学生的研究发生革命性改变。内隐学习是让人们重新理解学习,让人们重新审视学习,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 内隐学习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罗博将内隐学习界定为人类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从环境的刺激中获得知识的复杂过程。他提出人类在面对复杂学习任务时能够通过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进行学习。一种是外显学习模式,外显学习模式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完成的学习活动。比如学习单词、学习几何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需要按照一定策略作出反应的外显加工。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内隐模式中人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情况下,就能掌握知识的行为规则。例如没有学习意识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分辨一般语句的语法是否正确,但不能说出全部的语法规则。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隐学习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内隐学习的定义到目前为止,现有研究都各有千秋,还没有达到统一。他们在定义上有一些共同点,也指出了内隐学习的本质所在:(1)对规则性知识无意识的加工;(2)学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规则的刺激,没有意识到规则的存在。(3)个体没有意识到规则存在的情况下,没有运用外显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二、 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
  经过三十余年的争论与研究,现今对内隐学习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统一,通过无意识的状态进行学习就是内隐学习。经过许多学者对其特征的探讨,认为其具有自动性、抽象性和理解性等三项特征。
  (一) 自动性
  内隐学习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学习的过程,这是内隐学习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人们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会知识的规则特征,从而做出学习的反应,也就是这一过程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的。
  内隐学习无意识性和自动性的特点是由罗博在人工语法研究中发现的,他将学习受此研究的人工语法限制的“串词”的实验组和学习随机排列字母的对比组。给两组充分的指导要求他们记住这些单词。结果发现,实验组在没有告知其存在规则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利用这些规则对字母进行分类,而对比组没有表现出这些特质。后来罗博在模拟经济、生产系统等实验中也发现了这种特征。
  (二) 抽象性
  这一特点可以体现在内隐学习可以将事物抽象出本质特征,使获得的知识不仅仅依赖其表面的形式。学习者利用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在表面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学习到了表面特征不同的知识所抽象的东西。
  (三) 心理专家最早就提出,心理过程和结构的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理解知识的表征问题。发现内隐学习概念的人工语法实验与表征问题相关联。结果发现内隐学习对磁极结构的潜在表征有一定认识。当实验主体一定时,在给予显性规则和不带任何外显学习规则的情况下,学习复杂任务时,会产生同样的表征结果。当外显知道和材料不一致时,外显学习远不如内隐学习的效果好。所以,内隐学习具有理解性,即知识的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意识到。
  三、 内隐学习对教育教学的启发
  内隐学习对教育教学中固有的观念有极大的冲击,给教育者提供全新的思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启示。
  (一) 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无意识的作用
  经过对内隐学习的特征分析得出,内隐学习是人对社会的认知过程,规则的学习掌握和抽象概念的形成等,而且其本质特征就是无意识状态的运用过程。无意识是一种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人没有认识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近年来,教育教学仅仅局限于外显学习的条理化、逻辑化的特征下,这种循规蹈矩的方式极大的扼杀了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我们应该重视内隐学习的巨大潜力,为教育教学提供新方法。
  (二) 教育着眼于全脑开发
  对大脑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脑具有左半球和右半球之分,两个半球的功能具有专门化的特点。左半球是处理语言、逻辑的思维中枢,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和分析性等特征。右半球是处理表象的,进行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中枢。受限于大脑中枢的固有特性,人们误认为仅有大脑右半球是无意识心理特征和内隐学习的主要机能区域。其实不然,内隐学习能对理性思维的中心有特殊联系,并对其提出相关的疑问,表明无意识和内隐学习的状态能够检测人类大脑機制的微妙复杂关系。
  (三) 运用内隐学习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具有两方面特点,一要与创造力有直觉、高峰体验上的联系,二是要存在大量知识,揭示其积累效果。对这些特点来说,教育工作者从中有一定启发。教育者一般都比较强调启发性,但是忽略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机械记忆的作用,甚至将机械记忆归结为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对于学习也有很大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正是凸显机械记忆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大力提倡创新模式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优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切实的考虑内隐学习的特点与创新模式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宋茹英,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自2009年新学年开始的“341”课堂模式研究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其间经过了“高效”、“实效”和“341”内涵的论证,如今正在走向“生态”课堂阶段.虽然名称,形式略有不同,
当前学术界对刘邦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研究热点依然局限于通过对《史记》、《汉书》中高祖皇帝行为、事迹的记载,来分析他的形象。但是没有向更深层次扩展。同时,受“谤书说”和
新课程倡导构建具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阐述了要激活语文课堂,读”“议”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达其目标,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议”中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
班级管理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实践证明,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运用国学经典进行德育,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日有所诵中接触经典,在班级活动中活用经典,结合日常规范编创经典,能潜移默
自2012年真语文观大讨论开展以来,教育各界对语文的本真教学做出了研究.其中,当年11月在福建泉州市所召开的聚龙会议上以宣言的形式向假语文课提出了宣战,呼吁本真、朴质语文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rn这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就是两个字“祥子”.骆驼祥子.rn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农民“祥子”,抛开除了自己就空无一人的家,到城
东海素有“水晶之都”的美誉.东海水晶,以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著称于世,它是世界天然水晶的集散地.2013年,东海水晶入选为20个“江苏符号”之一.rn相传这东海水晶也有个故事
期刊
摘要: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就是看图写话,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能使学生的词汇资源更加丰富,同时还能不断积累写作方法,为中高段“写作”夯实基础,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消除。在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为了将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需要对恰当的图片进行选择,让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通过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中,真正发挥看图写话的作用。通过有效衔接日常写作,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