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3日至5月13日,在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进行的同时,第十七届晋升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在江苏苏州举行。本届裁判员考试的最终参加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0人,作为比赛的辅助裁判,这批有着良好表现的考生成为了青年锦标赛上的另一道风景线。
正规严格,堪比高考
晋升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是第十七届。考试的报名工作在今年4月前就全部完成,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将先后接受笔试(包括英文规则、裁判法和竞赛编排笔试)、口试(包括英语口试)和临场执裁三种形式的考核。5月4日至6日进行笔试和口试,5月8日至5月13日,考生以全国青年锦标赛辅助裁判的身份接受临场执裁的考核。
为了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由10位成员组成的考试委员会提前一周到达苏州开展工作。考委会组成的考试命题小组负责确定考试题目、拟定考试细则以及评分办法,并组织实施考试,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着实辛苦。
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晋升考试全程保持非常严格的考风考纪。考试委员会的专家团队这样形容这次考试:“严格程度堪比高考。”据介绍,晋升考试的笔试考题全部由命题小组合议拟定,分为两套不同的试题,试卷在考试前一天才进行印刷并进行密封保管。考试前,考委会通过抽签随机决定使用哪一份试题,并在考生面前拆封试卷。笔试中,同一排的两名考生间相距超过1米,考委会成员全程进行巡视,保证考场纪律。这样的保密程度和正式程度,的确有着国家级大考试的特色,也显示出中国羽协对这次考试的重视,和对国家级裁判员队伍建设的希望。
考生人数创新高
考生人数多是本届裁判员晋升考试的一大特点,报名并最后通过审核的考生达到153人,考试实到150人,比上一届考试的108人增加了近一半。这样的数据既反映了报考热度的上升,也意味着组织考试难度的上升。
据考委会介绍,创历史新高的考生人数对考委会的组织统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上至考试安排、分组等考试相关问题,下至住宿、交通、伙食等生活问题,都得加倍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以英语口试为例,往届一般三小时就能完成,这一届足足规划了超过五小时的考试时间。考委们加班加点,终于很好地把好了这一关。
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临场执裁中。以单项赛为例,小组赛的一天中,上午加晚上两个场次共有约120场比赛,而考生多达150人,因此不是所有考生每天都能有担任比赛主裁或发球裁判的考核机会,这也考验了考委会对考生编排的能力。不辞劳苦的考委会成员们每天都会穿着醒目的亮橙色考委服,在十个场地边穿梭,不断观察考生的執裁能力,实时评分。
考生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导致考生质量和水平的下降,据考委会专家介绍,这一届考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都很高,这是令他们非常欣喜的。但问题同样存在,与上届考试类似,本届考试的报考资格有三项破格报考条件,满足其一即可报考,因此少部分破格报考的考生在执裁经验上有所欠缺,临场执裁存在因紧张而影响发挥的情况。
裁判队伍多样化、年轻化
报考资格的三项破格报考条件可简单概括为:已退役运动员、羽毛球专业毕业生和英语六级以上证书持有者,满足其中一项并获得地方协会或机构推荐即可报考。这样的设置并非本届考试首创,但依然是本届考试颇具特色的地方。在153人的报考名单中,破格报考考生共49人,占比超过30%。此举扩大了裁判员的选材面,丰富的团队背景也有利于提升裁判员团队的协作能力,增加多种思路产生的可能性,达到团队决策群策群力的效果。
在这批破格报考考生中,一名编号为“135”号的考生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她就是羽毛球世界冠军卢兰。在场上执裁的卢兰稍显羞涩,显得气场不足,特别是在边裁的位置上时,从面部表情看得出她的确有点小紧张,这也是她认真和用心的标志。尽管有点小小的“怯场”,但坐在主裁座位上时,卢兰还是把细节处理得非常好,无论是英文执裁还是中文执裁都处理得当,报比分的声音短促而有力。和当运动员时一样,裁判员考生卢兰依然有着她的个人魅力。
年轻化是本届考试的另一大特点。在本届裁判员晋升考试的报考条件中,把年龄上限进行了修改,从原来的男裁判员不大于47岁和女裁判员不大于42岁统一改为本届的不大于40岁,同时给每个单位配额一名“超龄考生”,年龄上限为47岁,而破格考生的年龄标准从上届的35岁放宽为本届的40岁。
这样的设置,是基于对裁判员团队年轻化的出发点。考委会解释说,国内裁判员团队应该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和趋势,具有更多的塑造空间和可能性,年轻化有利于提升英语执裁的能力,这样的改变就是为了让国内的裁判员团队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的确,随着报考年龄条件的调整,考生中的年轻面孔比较多,有不少考生表示,中文加英文的执裁难不倒他们。
另一方面,改革不应全部否定或一刀切,设置“超龄考生”就是一种统筹考虑的思路。年龄稍大的这部分裁判拥有更为丰富的执裁经验,他们同样是裁判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裁判培养体系中,年轻裁判有着他们与国际接轨更大的可能性和相对优势,而另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裁判在国内则更能发挥他们的领头作用,尤其在省与地方层面上,他们在带动地区羽毛球运动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推动过程中,扮演着传、帮、带的重要角色。
更像一次夏令营
在临场执裁中,考生们虽然一天有可能要参与多达10场的裁判工作,但他们对比赛有热情,对执裁有想法,因此实际上是非常投入和享受的。
5月13日,考试正式结束,但全国青年锦标赛仍有三天的赛程,根据自愿原则,有不少考生主动选择留下继续支持比赛的执裁工作。他们表示,不舍得太快结束这次考试之旅,对于他们来说,不少人在大学毕业后就没接触过这种团队协作的集体生活了,甚是怀念。
为了增加整个考试的仪式感,考委会特意增设了不少特别环节,联欢会就是其中之一。考试结束前一天的下午,考委会组织了一次联欢会,考委会的成员、赛会裁判以及众多考生都参与其中,纷纷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歌曲独唱、合唱、舞蹈等众多表演,展示了考生们多才多艺的一面。节目很精彩,更重要的是,大家借此机会增进感情,加强沟通,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
考试结束时,全体考生聚在一起,一起把考号摘下来,抛向上方,就像高校毕业礼时抛四方帽仪式一样,这个“摘号礼”凝聚了这期间不少珍贵的瞬间。分别时,考委们忍不住大赞这群考生严肃而有活力,他们让这次考试充满正能量。
从报到、笔试、培训、临场执裁到联欢会、集体活动、自愿支援工作,对于这些考生而言,短短的两周可能已经不仅是一次考试,而更像是一次高校夏令营。他们在不同的裁判员的分组带领下一边学习,一边考试,一边成长,在考委们的眼中,他们可能被戏称为一群刚入行的“小屁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会是羽毛球界裁判员团队的生力军和新希望。
正规严格,堪比高考
晋升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考试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是第十七届。考试的报名工作在今年4月前就全部完成,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将先后接受笔试(包括英文规则、裁判法和竞赛编排笔试)、口试(包括英语口试)和临场执裁三种形式的考核。5月4日至6日进行笔试和口试,5月8日至5月13日,考生以全国青年锦标赛辅助裁判的身份接受临场执裁的考核。
为了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由10位成员组成的考试委员会提前一周到达苏州开展工作。考委会组成的考试命题小组负责确定考试题目、拟定考试细则以及评分办法,并组织实施考试,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着实辛苦。
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晋升考试全程保持非常严格的考风考纪。考试委员会的专家团队这样形容这次考试:“严格程度堪比高考。”据介绍,晋升考试的笔试考题全部由命题小组合议拟定,分为两套不同的试题,试卷在考试前一天才进行印刷并进行密封保管。考试前,考委会通过抽签随机决定使用哪一份试题,并在考生面前拆封试卷。笔试中,同一排的两名考生间相距超过1米,考委会成员全程进行巡视,保证考场纪律。这样的保密程度和正式程度,的确有着国家级大考试的特色,也显示出中国羽协对这次考试的重视,和对国家级裁判员队伍建设的希望。
考生人数创新高
考生人数多是本届裁判员晋升考试的一大特点,报名并最后通过审核的考生达到153人,考试实到150人,比上一届考试的108人增加了近一半。这样的数据既反映了报考热度的上升,也意味着组织考试难度的上升。
据考委会介绍,创历史新高的考生人数对考委会的组织统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上至考试安排、分组等考试相关问题,下至住宿、交通、伙食等生活问题,都得加倍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以英语口试为例,往届一般三小时就能完成,这一届足足规划了超过五小时的考试时间。考委们加班加点,终于很好地把好了这一关。
同样的问题也体现在临场执裁中。以单项赛为例,小组赛的一天中,上午加晚上两个场次共有约120场比赛,而考生多达150人,因此不是所有考生每天都能有担任比赛主裁或发球裁判的考核机会,这也考验了考委会对考生编排的能力。不辞劳苦的考委会成员们每天都会穿着醒目的亮橙色考委服,在十个场地边穿梭,不断观察考生的執裁能力,实时评分。
考生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导致考生质量和水平的下降,据考委会专家介绍,这一届考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都很高,这是令他们非常欣喜的。但问题同样存在,与上届考试类似,本届考试的报考资格有三项破格报考条件,满足其一即可报考,因此少部分破格报考的考生在执裁经验上有所欠缺,临场执裁存在因紧张而影响发挥的情况。
裁判队伍多样化、年轻化
报考资格的三项破格报考条件可简单概括为:已退役运动员、羽毛球专业毕业生和英语六级以上证书持有者,满足其中一项并获得地方协会或机构推荐即可报考。这样的设置并非本届考试首创,但依然是本届考试颇具特色的地方。在153人的报考名单中,破格报考考生共49人,占比超过30%。此举扩大了裁判员的选材面,丰富的团队背景也有利于提升裁判员团队的协作能力,增加多种思路产生的可能性,达到团队决策群策群力的效果。
在这批破格报考考生中,一名编号为“135”号的考生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她就是羽毛球世界冠军卢兰。在场上执裁的卢兰稍显羞涩,显得气场不足,特别是在边裁的位置上时,从面部表情看得出她的确有点小紧张,这也是她认真和用心的标志。尽管有点小小的“怯场”,但坐在主裁座位上时,卢兰还是把细节处理得非常好,无论是英文执裁还是中文执裁都处理得当,报比分的声音短促而有力。和当运动员时一样,裁判员考生卢兰依然有着她的个人魅力。
年轻化是本届考试的另一大特点。在本届裁判员晋升考试的报考条件中,把年龄上限进行了修改,从原来的男裁判员不大于47岁和女裁判员不大于42岁统一改为本届的不大于40岁,同时给每个单位配额一名“超龄考生”,年龄上限为47岁,而破格考生的年龄标准从上届的35岁放宽为本届的40岁。
这样的设置,是基于对裁判员团队年轻化的出发点。考委会解释说,国内裁判员团队应该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和趋势,具有更多的塑造空间和可能性,年轻化有利于提升英语执裁的能力,这样的改变就是为了让国内的裁判员团队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的确,随着报考年龄条件的调整,考生中的年轻面孔比较多,有不少考生表示,中文加英文的执裁难不倒他们。
另一方面,改革不应全部否定或一刀切,设置“超龄考生”就是一种统筹考虑的思路。年龄稍大的这部分裁判拥有更为丰富的执裁经验,他们同样是裁判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裁判培养体系中,年轻裁判有着他们与国际接轨更大的可能性和相对优势,而另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裁判在国内则更能发挥他们的领头作用,尤其在省与地方层面上,他们在带动地区羽毛球运动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推动过程中,扮演着传、帮、带的重要角色。
更像一次夏令营
在临场执裁中,考生们虽然一天有可能要参与多达10场的裁判工作,但他们对比赛有热情,对执裁有想法,因此实际上是非常投入和享受的。
5月13日,考试正式结束,但全国青年锦标赛仍有三天的赛程,根据自愿原则,有不少考生主动选择留下继续支持比赛的执裁工作。他们表示,不舍得太快结束这次考试之旅,对于他们来说,不少人在大学毕业后就没接触过这种团队协作的集体生活了,甚是怀念。
为了增加整个考试的仪式感,考委会特意增设了不少特别环节,联欢会就是其中之一。考试结束前一天的下午,考委会组织了一次联欢会,考委会的成员、赛会裁判以及众多考生都参与其中,纷纷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歌曲独唱、合唱、舞蹈等众多表演,展示了考生们多才多艺的一面。节目很精彩,更重要的是,大家借此机会增进感情,加强沟通,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
考试结束时,全体考生聚在一起,一起把考号摘下来,抛向上方,就像高校毕业礼时抛四方帽仪式一样,这个“摘号礼”凝聚了这期间不少珍贵的瞬间。分别时,考委们忍不住大赞这群考生严肃而有活力,他们让这次考试充满正能量。
从报到、笔试、培训、临场执裁到联欢会、集体活动、自愿支援工作,对于这些考生而言,短短的两周可能已经不仅是一次考试,而更像是一次高校夏令营。他们在不同的裁判员的分组带领下一边学习,一边考试,一边成长,在考委们的眼中,他们可能被戏称为一群刚入行的“小屁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会是羽毛球界裁判员团队的生力军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