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这本书的第247页,提到了《创造教育》。这一章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小孩具有创造力;二、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三、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从这三个方面,让我们具体感受到,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本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一直在追求学生的成绩,往往忽略了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陶行知提出“小孩子都有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又是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能充分发展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①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中,推行了以八人为小组的“小团队建设”。在小团队中,每一个学生都承担一个角色。如:组长、副组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等。每个组员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角色干好。每个小组都有一块荣誉展示台,来展示本组所取得的成绩。小组同学都在思考怎样把自己小组的展示台装扮得更加吸引人?有幾位学习委员就对学习板块进行了改进,板块内容不再是成绩地展示,而是把书写工整的作业,作业进步的练习本展示出来等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成功得喜悦。
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我也很热心地投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但渐渐的就松懈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热情,对创造能力也就没有精心地培养和开发。
针对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认识到有创造力,就应该进一步将其就放出来,否则就会使儿童创造力这种巨大智力资源埋没在未经开垦的广袤的沃土里。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失职,也是对民族、对国家宝贵财富的重大浪费。②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该解放儿童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给予儿童合理的空间与充足的时间。传统教育是要儿童“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儿童置于一个片面的,狭窄的空间里。禁锢了孩子们的双手,大脑得不到开发利用,这样严重的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这样的传统教育是适应不了新课改的。这种教育只会带来家长得反感,学生得叛逆。长此以往,也就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带进了一条死胡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个人认为本校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是非常符合陶老先生的这一“六大解放”。
我校的作文教学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为主题,孩子们在游戏中玩的很快乐,展现出了他们特有的纯真与自然。孩子们在尽兴的玩的同时也布置了一些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观察。从你特有的角度去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从中揣测人物的心理。而在活动作文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即由演员变成导演。也就是说,在活动作文中,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一部“电影”,主要演员是学生,“电影”的内容就是一个游戏。那么教师在电影开拍之前肯定要想好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入戏,演员的动作、表情怎样表现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是某一种氛围。活动作文就是这样在老师的控制中学生尽情的表演,快乐地玩、快乐地交流,不自觉地就完成了习作。这样的课堂自然就会充满生机!
如我在执教《笑一个呗》时,一位女同学在交流时说:“打坐的张浩俨然是唐僧的翻版,老师刚说完‘开始’立刻正襟危坐。再看看三位‘妖怪’,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为了逗唐僧师傅开怀一笑,又是唱,又是跳,真是煞费苦心呀!快看咱们班的开心果刘帅,用手抵住鼻子使劲往上杵,压出一对又黑又大的鼻孔,舌头伸得都快有脸长了故做猪八戒状。”这段简短的表达将所观察到的动作、神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学生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比起传统的作文教学,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去虚构与说假话。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采用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等方法,给予学生表达欲望。例如,在研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同桌互读互评的方法去感受圆明园独特的布局。重点理解了“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并结合课件展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图与板画,弄清了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然后再次同桌交流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体会品读,这样,学生的情感进行了一次升华。
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把空间,时间都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然而,在追求创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培养。需要充分的营养,没有这一条件,儿童还没有培养出来的创造能力就会被扼杀。在追求创造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的习惯,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才会经常思考。对于复杂的问题,也能深入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中,更要做好因材施教。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才会有高度。一味的揠苗助长,恨铁不成钢似的培养只会让儿童产生恐惧,导致心理的不健全。
正如陶行知所说:“只有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代,才有前途;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
感谢《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志存高远,勤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带领我们的学生飞向一个更高远的未来!
注释:
①《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 周洪宇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①③摘抄《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 周洪宇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②摘抄百度百科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一直在追求学生的成绩,往往忽略了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陶行知提出“小孩子都有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又是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能充分发展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①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中,推行了以八人为小组的“小团队建设”。在小团队中,每一个学生都承担一个角色。如:组长、副组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等。每个组员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角色干好。每个小组都有一块荣誉展示台,来展示本组所取得的成绩。小组同学都在思考怎样把自己小组的展示台装扮得更加吸引人?有幾位学习委员就对学习板块进行了改进,板块内容不再是成绩地展示,而是把书写工整的作业,作业进步的练习本展示出来等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成功得喜悦。
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我也很热心地投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但渐渐的就松懈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热情,对创造能力也就没有精心地培养和开发。
针对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认识到有创造力,就应该进一步将其就放出来,否则就会使儿童创造力这种巨大智力资源埋没在未经开垦的广袤的沃土里。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失职,也是对民族、对国家宝贵财富的重大浪费。②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该解放儿童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给予儿童合理的空间与充足的时间。传统教育是要儿童“两耳不闻窗外事”,将儿童置于一个片面的,狭窄的空间里。禁锢了孩子们的双手,大脑得不到开发利用,这样严重的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这样的传统教育是适应不了新课改的。这种教育只会带来家长得反感,学生得叛逆。长此以往,也就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带进了一条死胡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个人认为本校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是非常符合陶老先生的这一“六大解放”。
我校的作文教学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为主题,孩子们在游戏中玩的很快乐,展现出了他们特有的纯真与自然。孩子们在尽兴的玩的同时也布置了一些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观察。从你特有的角度去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并从中揣测人物的心理。而在活动作文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即由演员变成导演。也就是说,在活动作文中,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一部“电影”,主要演员是学生,“电影”的内容就是一个游戏。那么教师在电影开拍之前肯定要想好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入戏,演员的动作、表情怎样表现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是某一种氛围。活动作文就是这样在老师的控制中学生尽情的表演,快乐地玩、快乐地交流,不自觉地就完成了习作。这样的课堂自然就会充满生机!
如我在执教《笑一个呗》时,一位女同学在交流时说:“打坐的张浩俨然是唐僧的翻版,老师刚说完‘开始’立刻正襟危坐。再看看三位‘妖怪’,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为了逗唐僧师傅开怀一笑,又是唱,又是跳,真是煞费苦心呀!快看咱们班的开心果刘帅,用手抵住鼻子使劲往上杵,压出一对又黑又大的鼻孔,舌头伸得都快有脸长了故做猪八戒状。”这段简短的表达将所观察到的动作、神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学生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比起传统的作文教学,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去虚构与说假话。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采用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等方法,给予学生表达欲望。例如,在研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同桌互读互评的方法去感受圆明园独特的布局。重点理解了“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并结合课件展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图与板画,弄清了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然后再次同桌交流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体会品读,这样,学生的情感进行了一次升华。
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把空间,时间都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然而,在追求创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培养。需要充分的营养,没有这一条件,儿童还没有培养出来的创造能力就会被扼杀。在追求创造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的习惯,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才会经常思考。对于复杂的问题,也能深入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能力的培养中,更要做好因材施教。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才会有高度。一味的揠苗助长,恨铁不成钢似的培养只会让儿童产生恐惧,导致心理的不健全。
正如陶行知所说:“只有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代,才有前途;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
感谢《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志存高远,勤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带领我们的学生飞向一个更高远的未来!
注释:
①《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 周洪宇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①③摘抄《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 周洪宇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②摘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