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细节现在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但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非教学性的细节却常常被老师们所忽视。实际上,一些非教学性的细节虽然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但由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对学生品格、习惯的养成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课堂;非教学细节;安全;尊重;平等
汪中求先生在其《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很多教师非常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经常把一些教学细节处理得很好,于是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但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也会常常发现教师关注的只是教学上的细节,而很多非教学性的细节却被忽视了。
所谓非教学性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出现的一些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语言与行为。非教学性细节的处理与否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效果一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作为教师,在课堂不能仅仅只关注教学,而忽视这些非教学性细节,因为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作用,它有可能对学生的品格、习惯的养成带来影响。
一、非教学性细节之安全
一节《科学》公开课上,老师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需要用到剪刀时,为了安全,教师只准备了一把剪刀,哪个组用到了,教师把剪刀递给这个小组的同学,用完了,同学再把剪刀递还给老师。本来这很好,说明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实验课上的安全问题,但就在这时,一个安全小细节被忽视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互递剪刀时,都是自己拿着剪刀的把,而把剪刀的口子朝对方伸去,这其实是一个挺危险的动作,万一一个不小心,剪刀那锋利的刀口和刀尖就会伤到他人。其实这个事情很好解决,只要递剪刀的一方,用手攥住合拢的剪刀刀口处,把剪刀的把手递给对方就可以了。遗憾的是老师忽视了这一点。
安全事故现在在中国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但是安全教育不应是在出现伤害事故后的亡羊补牢,也不仅仅是搞搞主题班会之类的活动,安全教育应该是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尤其是课堂中出现的这类安全细节更不能忽视,毕竟细节方面的潜移默化会比大张旗鼓喊口号效果会更好,切记“小问题”是有可能引发“大问题”的。
二、非教学性细节之尊重
“老师,请尊重同学的上课,也请尊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这是某位学生给听课老师的话,虽然不是当面说的,而只是写在一次班级日记中,可是也刺痛了人们的眼睛。那是一次听课活动时,开课老师或许是准备不足,或许是紧张所致,这节课的确上得挺差,没到半节课,听课老师们都听不住了,于是开始讲话,闲聊者有之,讨论问题者有之,一时间,课堂显得有些嘈杂。学生们频频回头看坐在后面的听课老师,上课的老师也挺尴尬。
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尊重他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做人的道理,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第44届教育大会就再次重申“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世界进步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者孙云晓也认为 “教育从尊重开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让学生都感到不满那么又怎么能教出懂得尊重他人的学生呢?常常听到老师评价学生喊“老师好”时有口无心,不能体现对老师的尊重,但是老师们是不是也要想一想,你希望学生尊重你的时候,你是不是都做到了尊重学生了呢?
三、非教学性细节之平等
那是一节本来很寻常的体育课,但不知道为什么,上课铃声响过了,上课的两个班级学生都还在楼梯上往操场上走。于是体育老师赶紧催促,话中有这样两句:“5班快点,5班你们又迟到了!”“1班,哎呀,1班也迟到了啊。”也许老师只是无心之语,但“又”与“也”的一字之差却让5班的学生清清楚楚地听到,且明明白白地感觉到了一种“歧视”。课后该班学生纷纷找班主任,认为这位体育老师没有平等对待两个班级,“1班迟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5班也不是经常迟到,今天迟到还是因为单元考试拖堂的原因,我们班成绩差一点就看不起我们班啊……”事情被班主任压下来了,但学生不平的心绪却持续了好几天。
陈震嘉在其《素质教育中的平等意识》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压抑感,青年的不信任感,不是他们的天性,而产生于家长和老师。来源于家长和老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不平等意识……”也许很多人会说,教师也是普通人,有偏向也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其喜欢与不喜欢的一面。但是正是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就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她长得美丽或丑陋,不管他成绩优秀或差劲。学生是敏感的,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态度一旦被学生感觉到了,那么感觉愤愤不平的学生对你的教育教学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对所有学生都平等对待,否则就很难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当再次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总觉得课堂应该是关注教学为主,所以忽视非教学性细节的情况还是很多的,这是让人很遗憾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务必要牢记教育无小事,务必要重视每一个细节的教育作用,这些细节不论是与教学有直接关系还是没有直接关系,不论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还是发生在教师身上,都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及时把握,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到位,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刘永曾 鲍东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7.
[5]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关键词】课堂;非教学细节;安全;尊重;平等
汪中求先生在其《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这一点在教学上也是一样的,很多教师非常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经常把一些教学细节处理得很好,于是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但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也会常常发现教师关注的只是教学上的细节,而很多非教学性的细节却被忽视了。
所谓非教学性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出现的一些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语言与行为。非教学性细节的处理与否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效果一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作为教师,在课堂不能仅仅只关注教学,而忽视这些非教学性细节,因为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作用,它有可能对学生的品格、习惯的养成带来影响。
一、非教学性细节之安全
一节《科学》公开课上,老师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需要用到剪刀时,为了安全,教师只准备了一把剪刀,哪个组用到了,教师把剪刀递给这个小组的同学,用完了,同学再把剪刀递还给老师。本来这很好,说明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实验课上的安全问题,但就在这时,一个安全小细节被忽视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互递剪刀时,都是自己拿着剪刀的把,而把剪刀的口子朝对方伸去,这其实是一个挺危险的动作,万一一个不小心,剪刀那锋利的刀口和刀尖就会伤到他人。其实这个事情很好解决,只要递剪刀的一方,用手攥住合拢的剪刀刀口处,把剪刀的把手递给对方就可以了。遗憾的是老师忽视了这一点。
安全事故现在在中国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但是安全教育不应是在出现伤害事故后的亡羊补牢,也不仅仅是搞搞主题班会之类的活动,安全教育应该是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尤其是课堂中出现的这类安全细节更不能忽视,毕竟细节方面的潜移默化会比大张旗鼓喊口号效果会更好,切记“小问题”是有可能引发“大问题”的。
二、非教学性细节之尊重
“老师,请尊重同学的上课,也请尊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这是某位学生给听课老师的话,虽然不是当面说的,而只是写在一次班级日记中,可是也刺痛了人们的眼睛。那是一次听课活动时,开课老师或许是准备不足,或许是紧张所致,这节课的确上得挺差,没到半节课,听课老师们都听不住了,于是开始讲话,闲聊者有之,讨论问题者有之,一时间,课堂显得有些嘈杂。学生们频频回头看坐在后面的听课老师,上课的老师也挺尴尬。
古人云:“尊人者,人尊之”,尊重他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做人的道理,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第44届教育大会就再次重申“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世界进步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者孙云晓也认为 “教育从尊重开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让学生都感到不满那么又怎么能教出懂得尊重他人的学生呢?常常听到老师评价学生喊“老师好”时有口无心,不能体现对老师的尊重,但是老师们是不是也要想一想,你希望学生尊重你的时候,你是不是都做到了尊重学生了呢?
三、非教学性细节之平等
那是一节本来很寻常的体育课,但不知道为什么,上课铃声响过了,上课的两个班级学生都还在楼梯上往操场上走。于是体育老师赶紧催促,话中有这样两句:“5班快点,5班你们又迟到了!”“1班,哎呀,1班也迟到了啊。”也许老师只是无心之语,但“又”与“也”的一字之差却让5班的学生清清楚楚地听到,且明明白白地感觉到了一种“歧视”。课后该班学生纷纷找班主任,认为这位体育老师没有平等对待两个班级,“1班迟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5班也不是经常迟到,今天迟到还是因为单元考试拖堂的原因,我们班成绩差一点就看不起我们班啊……”事情被班主任压下来了,但学生不平的心绪却持续了好几天。
陈震嘉在其《素质教育中的平等意识》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压抑感,青年的不信任感,不是他们的天性,而产生于家长和老师。来源于家长和老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不平等意识……”也许很多人会说,教师也是普通人,有偏向也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其喜欢与不喜欢的一面。但是正是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就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她长得美丽或丑陋,不管他成绩优秀或差劲。学生是敏感的,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态度一旦被学生感觉到了,那么感觉愤愤不平的学生对你的教育教学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对所有学生都平等对待,否则就很难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当再次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总觉得课堂应该是关注教学为主,所以忽视非教学性细节的情况还是很多的,这是让人很遗憾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务必要牢记教育无小事,务必要重视每一个细节的教育作用,这些细节不论是与教学有直接关系还是没有直接关系,不论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还是发生在教师身上,都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及时把握,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到位,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刘永曾 鲍东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7.
[5]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