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球虫感染广泛、危害严重,故各国对球虫的感染、预防、耐药、免疫等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对整个养鸡生产、药物和疫苗生产均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鸡球虫病;控制方法;免疫方式
尽管球虫药很多,且广泛应用于养鸡生产中,但尚不能证明有根除球虫病的可能性。目前,多数养鸡场都有球虫的存在,这是因为球虫卵囊的抵抗力很强,常规清洗和消毒对其作用很小。球虫卵囊进入鸡体就会迅速增殖,使整个鸡群都处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由于球虫感染广泛、危害严重,故各国对球虫的感染、预防、耐药、免疫等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对整个养鸡生产、药物和疫苗生产均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1.病原
寄生于鸡的球虫共有9种。致病力和致病部位不一致,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其中以主要寄生在雏鸡盲肠粘膜内的盲肠艾美耳球虫(又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寄生在小肠内的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作用最强。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 50日龄内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5~30℃为卵囊最适发育温度,因此本病的流行季节多在5~8月间。各个品种的鸡都易感,AA鸡(美国爱拔益加鸡)对本病更为敏感。11日龄以内的幼雏很少发生球虫病,这可能是由于通过鸡蛋带来的免疫力之故。
该病通常在雨水较多、气温在22~30℃的春夏季多发。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由于雏鸡吃入球虫孢子卵囊而发生感染。病禽、家畜、苍蝇、甲虫、蟑螂以及人的手、脚和一切用具等,也都可以机械地传播本病。康复鸡是传播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天气潮湿多雨,育雏室过分拥挤,运动场太荫蔽,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K,以及日粮配合不当等等,都是引起球虫病流行的诱发因素。此外,本病的发生与马立克氏病有密切关系,两者能互相促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3.症状
球虫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球虫的种类、致病力及感染程度不同而定,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3.1急性型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食欲减退,头蜷缩,嗦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翻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出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后变为完全的血粪。
3.2慢性型
主要是由致病力中等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不明显,但病程长,病鸡消瘦,足和翅膀发生轻瘫,间歇性下痢。
3.3混合型
主要是肠球虫与肝球虫混合发病,夏季比较严重,发病较多,雏鸡死亡率高,病鸡精神沉郁、粪便稀,带有白色尿酸液,吃料少,贫血、消瘦,体重下降,头低垂不愿活动,3-5天出现零星死亡,阴雨天时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急性大批量死亡。
4.控制方法
在大规模养鸡场中,普遍使用药物预防球虫病,并对球虫病的防治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用药规模而言药物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球虫抗药性的提高,这点在很大程序上说明了不断生产新抗球虫药的原因。新药的开发与球虫抗药性的提高是同步前进,有些制药公司对生产抗球虫药的兴趣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开发的新药,从发明、试制到获得生产许可证,其费用不断提高。在美国,1种新药的开发估计要1.5-2.0千万美元,且需8-10年才能完成;又因为球虫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影响了抗球虫药的使用年限,造成药物成本增加,不少药物残留在鸡肉和蛋中,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因素导致抗球虫药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5.免疫方式
目前,世界上已有5种球虫疫苗问世,3个强毒株(能致病)和2個弱毒株(早熟致弱卵囊),在欧洲、北美洲和捷克等国实际应用,均取得理想的效果。实际上,用任何1种艾美耳球虫,只要轻度感染鸡群,或者自然感染再药物控制活的强毒虫株都能诱导免疫应答,故用免疫手段来控制球虫病是可行的。
5.1自然感染
此法适合对后备蛋鸡或种用鸡群,特别是地面饲养的鸡群建立免疫力。后备鸡群的球虫感染还会导致高死亡率、影响鸡群均匀度、降低产蛋量。后备蛋鸡和种鸡与肉用仔鸡相比,生活期很长,若用药物防治可长达1-2年,则用药费用很大,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影响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体、毒性、药残等),停药后更易发生感染。为在12-14周龄后不用药,必须在6-8周龄内使鸡群建立起抗球虫免疫机制。这种方案均是建立在鸡群对球虫卵囊自然接触的基础上,其要点是让鸡群在一定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方法下发生轻度的球虫感染,控制球虫病的亚临床状态,要有意“泄漏足够量”球虫进入内生发育,但在此过程中若有严重球虫症状则须使用药物治疗。
连续7天采食混有球虫卵囊的饲料,鸡群能建立有效的免疫,这说明重复多次感染饱子化卵囊比一次性感染相同数量的卵囊所引起的免疫水平要高得多。
5.2致弱虫株苗
应用致弱艾美耳球虫苗能克服强毒虫株苗免疫接种后所固有的某些困难和缺点。由致弱的艾美耳球虫研制成的虫苗正在欧洲进行试验性生产,称此虫苗所含虫株为“早熟株”,即生活周期短,在宿主细胞中增殖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对宿主的危害性就大大降低。
新疫苗中所有致弱虫体是几种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病的鸡胚适应株,其最初在实验室内的选择是很复杂的。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研究是通过反复收集感染后首次排出的卵囊而获得,其生活史比母本要短,常常比野毒株早1天。这种明显的致弱性和与野毒株具有同样的诱导免疫保护反应的能力是被选为理想虫苗的前提条件。“早熟株”的优点在于裂殖生殖的缩短具有遗传稳定性,总观这些生物学因素,可以说“早熟株”可以制成较好的活球虫苗。
5.3饮水免疫
现在所有球虫苗常通过饮水免疫,一般在7-14日龄进行免疫接种,如果将虫株卵囊简单地加到水中会下沉到容器底部,所以许多活苗使用“悬浮剂”,使卵囊浮到饮水上,以保证雏鸡即使只能喝到几毫米深的水,其也能得到免疫的机会。这种致弱苗已在肉鸡和产蛋鸡广泛应用,弱毒苗即使首次接种不均一,但仍有较宽的安全域。对肉鸡接种的最大优点是不似球虫药需要一定的休药期,应用于种鸡可以减少用药、降低成本、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蛋率的优点。目前,在某些国家大多数种鸡均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免疫接种。
【关键词】鸡球虫病;控制方法;免疫方式
尽管球虫药很多,且广泛应用于养鸡生产中,但尚不能证明有根除球虫病的可能性。目前,多数养鸡场都有球虫的存在,这是因为球虫卵囊的抵抗力很强,常规清洗和消毒对其作用很小。球虫卵囊进入鸡体就会迅速增殖,使整个鸡群都处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由于球虫感染广泛、危害严重,故各国对球虫的感染、预防、耐药、免疫等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对整个养鸡生产、药物和疫苗生产均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1.病原
寄生于鸡的球虫共有9种。致病力和致病部位不一致,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其中以主要寄生在雏鸡盲肠粘膜内的盲肠艾美耳球虫(又叫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寄生在小肠内的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作用最强。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 50日龄内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5~30℃为卵囊最适发育温度,因此本病的流行季节多在5~8月间。各个品种的鸡都易感,AA鸡(美国爱拔益加鸡)对本病更为敏感。11日龄以内的幼雏很少发生球虫病,这可能是由于通过鸡蛋带来的免疫力之故。
该病通常在雨水较多、气温在22~30℃的春夏季多发。其传播方式主要是由于雏鸡吃入球虫孢子卵囊而发生感染。病禽、家畜、苍蝇、甲虫、蟑螂以及人的手、脚和一切用具等,也都可以机械地传播本病。康复鸡是传播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天气潮湿多雨,育雏室过分拥挤,运动场太荫蔽,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K,以及日粮配合不当等等,都是引起球虫病流行的诱发因素。此外,本病的发生与马立克氏病有密切关系,两者能互相促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3.症状
球虫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球虫的种类、致病力及感染程度不同而定,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3.1急性型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食欲减退,头蜷缩,嗦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翻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出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后变为完全的血粪。
3.2慢性型
主要是由致病力中等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不明显,但病程长,病鸡消瘦,足和翅膀发生轻瘫,间歇性下痢。
3.3混合型
主要是肠球虫与肝球虫混合发病,夏季比较严重,发病较多,雏鸡死亡率高,病鸡精神沉郁、粪便稀,带有白色尿酸液,吃料少,贫血、消瘦,体重下降,头低垂不愿活动,3-5天出现零星死亡,阴雨天时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急性大批量死亡。
4.控制方法
在大规模养鸡场中,普遍使用药物预防球虫病,并对球虫病的防治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用药规模而言药物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球虫抗药性的提高,这点在很大程序上说明了不断生产新抗球虫药的原因。新药的开发与球虫抗药性的提高是同步前进,有些制药公司对生产抗球虫药的兴趣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开发的新药,从发明、试制到获得生产许可证,其费用不断提高。在美国,1种新药的开发估计要1.5-2.0千万美元,且需8-10年才能完成;又因为球虫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影响了抗球虫药的使用年限,造成药物成本增加,不少药物残留在鸡肉和蛋中,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因素导致抗球虫药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5.免疫方式
目前,世界上已有5种球虫疫苗问世,3个强毒株(能致病)和2個弱毒株(早熟致弱卵囊),在欧洲、北美洲和捷克等国实际应用,均取得理想的效果。实际上,用任何1种艾美耳球虫,只要轻度感染鸡群,或者自然感染再药物控制活的强毒虫株都能诱导免疫应答,故用免疫手段来控制球虫病是可行的。
5.1自然感染
此法适合对后备蛋鸡或种用鸡群,特别是地面饲养的鸡群建立免疫力。后备鸡群的球虫感染还会导致高死亡率、影响鸡群均匀度、降低产蛋量。后备蛋鸡和种鸡与肉用仔鸡相比,生活期很长,若用药物防治可长达1-2年,则用药费用很大,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影响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体、毒性、药残等),停药后更易发生感染。为在12-14周龄后不用药,必须在6-8周龄内使鸡群建立起抗球虫免疫机制。这种方案均是建立在鸡群对球虫卵囊自然接触的基础上,其要点是让鸡群在一定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方法下发生轻度的球虫感染,控制球虫病的亚临床状态,要有意“泄漏足够量”球虫进入内生发育,但在此过程中若有严重球虫症状则须使用药物治疗。
连续7天采食混有球虫卵囊的饲料,鸡群能建立有效的免疫,这说明重复多次感染饱子化卵囊比一次性感染相同数量的卵囊所引起的免疫水平要高得多。
5.2致弱虫株苗
应用致弱艾美耳球虫苗能克服强毒虫株苗免疫接种后所固有的某些困难和缺点。由致弱的艾美耳球虫研制成的虫苗正在欧洲进行试验性生产,称此虫苗所含虫株为“早熟株”,即生活周期短,在宿主细胞中增殖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对宿主的危害性就大大降低。
新疫苗中所有致弱虫体是几种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病的鸡胚适应株,其最初在实验室内的选择是很复杂的。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研究是通过反复收集感染后首次排出的卵囊而获得,其生活史比母本要短,常常比野毒株早1天。这种明显的致弱性和与野毒株具有同样的诱导免疫保护反应的能力是被选为理想虫苗的前提条件。“早熟株”的优点在于裂殖生殖的缩短具有遗传稳定性,总观这些生物学因素,可以说“早熟株”可以制成较好的活球虫苗。
5.3饮水免疫
现在所有球虫苗常通过饮水免疫,一般在7-14日龄进行免疫接种,如果将虫株卵囊简单地加到水中会下沉到容器底部,所以许多活苗使用“悬浮剂”,使卵囊浮到饮水上,以保证雏鸡即使只能喝到几毫米深的水,其也能得到免疫的机会。这种致弱苗已在肉鸡和产蛋鸡广泛应用,弱毒苗即使首次接种不均一,但仍有较宽的安全域。对肉鸡接种的最大优点是不似球虫药需要一定的休药期,应用于种鸡可以减少用药、降低成本、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蛋率的优点。目前,在某些国家大多数种鸡均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