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如故

来源 :公民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
  世界因多元的文化而精彩,重庆的乡土也因延续上千年的故事、风俗、技艺,而饱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蕴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
  让我们唤醒那些深嵌在非遗里的文化基因,听它们讲一讲重庆的根、重庆的魂。
  在以往的媒体报道中,市级非遗项目华蓥高腔的第五代传承人们掌握着“话语权”,其中尤以佼佼者胡长林和王远召为甚。
  然而此次联系采访时,我们非常遗憾地得知,二老均已作古。看似平常的非遗传承“断代”困局,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們面前,打得人心里生疼。
  令人欣慰的是,二人在去世前几年已找到中意的传承人——今年63岁的张文坤。
  旧梦主题曲
  巍巍大山,莽莽林海,山歌阵阵穿行林间,惊起鸟飞叶落。林下是成群结队劳作的人们,喊着一声声响亮的号子,笑容爬上黝黑的面庞。
  粗莽的汉子不知掩藏,眼神总是追随同村的妹子,一句句歌词传情达意:“幺妹你也爱唱歌,幺妹你累不累……”
  对面山头歌声起,这边也随即应和,声高音亮、山鸣谷应——这是张文坤儿时记忆里的华蓥山。无数次午夜梦回,华蓥高腔便是这梦的主题曲。
  “华蓥山由北向南纵跨川渝两地,延绵300余公里,其中一段就在我们渝北区茨竹镇,华蓥高腔正是诞生于此的民间山歌。”张文坤说,据《江北县县志》记载,华蓥高腔在清朝时期广为流传,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张文坤很早就知道这样一个传说: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第二十三子允祁来华蓥山游玩,当时没有娱乐项目,地方官员找来唱山歌的老百姓唱歌助兴。演唱者们声音洪亮,歌词易记,允祁听了很高兴,也跟着唱了起来。从此,华蓥山地区每年都要举办山歌会。
  这引来皇子的华蓥山确有好风光。清代重庆知府林兴泗有诗形容华蓥山:“拾级登高高转幽,阴森夏木万行稠。蝉声不住赓泉韵,风色何曾下岭头。”
  张文坤说:“人们歌唱这样的好景致,也鼓舞劳动士气。看见什么就唱什么,演唱内容非常丰富;可对唱、合唱或独唱,唱歌形式也很多样。加之语言生动、句式精炼、富有韵味、易懂易记,深得民众喜爱。”
  “三月里来麦甸黄,割了麦子收高粱。”是人们在田间劳作时,感慨当天的收获;“好吃不过高粱酒,好耍不过少年郎。”是男女站在山头对唱,一问一答,互表心意;“八月里来桂花开,桂花飘香十里外。中秋要去买月饼,敬了月神才吃得。”是歌唱节气习俗……作为华蓥山地区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生活智慧和艺术结晶,华蓥山人祖祖辈辈不可缺少的精神慰藉和娱乐方式,华蓥高腔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山歌音乐模式。本地王氏的家谱记载,以开场歌、放牛歌、薅秧歌为主要内容世代传承。
  历年来,华蓥高腔与当地村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省会、开业盛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唱一段华蓥高腔。
  这些歌,胡长林和王远召大多会唱。
  二人均出生在茨竹镇秦家村,地处华蓥山半山腰。胡长林生于1934年,习得华蓥高腔是家传的缘故;王远召生于1940年,经拜师学艺成为传承人。
  张文坤年幼之时,胡与王正当盛年。当地每有婚丧嫁娶、庙会庆典,二人便会与其他爱唱之人组队前往助兴,一曲华蓥高腔让他们出尽风头。
  “唱华蓥高腔提劲,人有精神。”胡长林生前曾告诉媒体,他16岁开始学唱华蓥高腔,年轻时候特别喜欢唱。王远召亦是如此,二人凭一口华蓥高腔,在上世纪参加过诸多山歌比赛文艺演出,还得过奖。
  因为浓郁的乡村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华蓥高腔于2011年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胡长林和王远召也成为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传承,他们愈发忙碌,不时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
  但无论曾经如何风光,却仍抵不过风烛残年。
  “不得行了,有些音调已经唱不上去了,人老了,气息衰了。”2014年,在秦家村的田地里,77岁的胡长林引吭高唱之后显得有些失落。
  于是,去世的前几年,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组织下,胡长林和王远召忙于寻找一位合适的传承人。
  山歌痴迷者
  在2011年之前,张文坤与胡长林、王远召均不相识。
  他出生于华蓥山一带的大湾乡,祖辈父辈也都会唱山歌。生长在这样的氛围里,十一二岁的张文坤上山挑煤、打柴时,不少旋律、唱词已可信手拈来。
  自幼在淳朴的家风熏陶下,张文坤养成了谦和、好学的性格,对音律、书法等传统文化都有着强烈的爱好。也正因为如此,1977年他开始在原江北县大湾乡中心小学校任教,1994年调至渝北区茨竹中心小学校。
  任教期间,虽然少有机会到大山上高歌,但张文坤仍会时常不自觉地哼唱。在音乐课的课堂上,他也教孩子们唱华蓥高腔。由于内心热爱,从2001年起,张文坤在教学之余开始深入华蓥山地区,走访当地村民,收集、整理、编撰华蓥高腔相关资料。
  “这期间我才了解,原来华蓥高腔不仅一直传承民间的特色文化,还传承着红色文化。”张文坤说,年老的村民告诉他,受到革命战争和华蓥山游击队的影响,在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当地村民曾用华蓥高腔向游击队员发出警示信号。
  这些深蕴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张文坤对华蓥高腔越发痴迷。学校、镇上的活动他也积极参与。渐渐地,张文坤声名在外,也引来了老一辈的传承人。2011年,胡长林和王远召来到张文坤任教的学校。
  代代相传的华蓥高腔在当地有着众多拥趸,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但是,淘沙取金并不容易,胡、王二人不知听过多少学校教师、村社干部和热心村民的演唱。
  他们一直在寻找,直至华蓥高腔引领两代传承人相见。
  “或许爱唱山歌的人都不怯场,在人群中唱起山歌,我便觉得自在舒坦。”张文坤说。   张文坤日常穿着朴素,外表看起来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一旦展开歌喉,嗓子透亮、歌声韵味悠长,令人闻之惊叹。
  “二老说我的唱腔和韵味,与他们非常接近。”一声声充满乡土气息的华蓥高腔,让第五代传承人安心地将接力棒递到张文坤手中。
  张文坤拜师胡长林,潜心学习华蓥高腔。二人后来陆续从茨竹镇搬至渝北城区居住,这让他们有了更多接触的时间。在胡长林的悉心教导下,张文坤越发感受到华蓥高腔的魅力,并决心将这一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
  “師傅年岁已高,我将他所有的资料收集整理,写的稿件都复印下来了,还和他一起走访,了解他和王老在过去如何学习、传承华蓥高腔。”为了传承,胡长林和张文坤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可是,这一天终归要来。
  王远召“先行一步”,张文坤为之惋惜:“他一直在老家务农,我们相隔遥远,接触多有不便,因此没能有更多的机会向他学习。”
  2017年,胡长林离世,华蓥高腔又失去一位宝贵的传承人。
  至此,第五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歌声成为永久的记忆。作为唯一的第六代传承人,张文坤背负起保护和传承华蓥高腔的命运,“我申报市级传承人的资料已经呈报上去,正待审批。”
  困局坚守人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亦十分重视华蓥高腔的发掘、搜集、整理工作。该区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在镇街创办培训基地、在小学开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等多种活动和手段,营造华蓥高腔的文化气氛,使其得以进一步传承发展。近年来,茨竹镇也广泛开展华蓥高腔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使这一民间艺术的瑰宝在辖区学校、村居广为传唱。
  2009年,根据华蓥高腔改编的《丝瓜花、南瓜花》代表渝北区参加三峡库区移民山歌大赛,获得优秀奖;《华蓥情歌》在2010年“送文化进城”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一名;《梨花飘香幸福来》于2013年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并在镇内各所学校广泛传唱……
  “瓦沟流,打把洋伞去放牛,牛儿不吃露水草,唱个山歌转回头……”2015年,茨竹镇主办渝北茨竹首届华蓥山歌大赛,人们怀着对华蓥山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在舞台上展示风采。
  “每个节目开头都有一段旋律,他们多是播放录音,只有我清唱了一段,最终获得了一等奖。”接过传承接力棒的张文坤已经是专业水准。近年来,他除了收集、整理关于华蓥高腔的资料、歌谣等,还制作各种宣传器具,参加传唱、演唱活动,以及区、镇传承研讨会。
  张文坤介绍,他先后搜集、整理、编撰《华蓥高腔山歌汇编》等各类书籍4册,制作、编辑、录制华蓥高腔专题片、音频等影像资料12个,保存、保留用于吟唱华蓥高腔的二胡、锣鼓、服饰、帽子等物品8件。相关物品甚至在区文化馆内进行展览、展示。
  “华蓥高腔已经传唱两百余年,它是华蓥山人民热爱生活的体现,智慧与信仰的体现,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张文坤的满腔热忱一如既往。
  两年前,他从教学的岗位上退休,有了更多的时间为华蓥高腔倾注心力。但是,越是深入,他越是感到有心无力。
  “到目前为止,华蓥高腔尚未成立一支专门的传承队伍,一个建章立制、有足够资金保障、须开展日常培训的团队。”张文坤说,“这决定了传承始终难以形成合力、缺人也缺精品的现状。”
  实际上,他所说的也许是诸多市区级非遗项目共同的困境。一方面,它们没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响亮的名气,因此无法博得社会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受限于资金保障、人才接续,让传承之路显得有些坎坷。
  张文坤说,这可能也是制约华蓥高腔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的因素。华蓥高腔已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多年,但目前看来仍是前路漫漫。
  并非没有想过改变。为了传承,张文坤近年来已投入上万元用于制作宣传器具等;也尝试物色合适的徒弟,破解传承的“断代”困局。
  “但是,个人财力只是杯水车薪。加之老艺人们的相继离世,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风行数百年的华蓥高腔,面临现实的‘洗礼’和严峻的挑战。”
  一边是热情的火焰,一边是现实的海水,让一生痴迷华蓥高腔的张文坤有些难以自洽。他的儿子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时常为父亲打下手,收集、整理关于华蓥高腔的相关资料,采访中也不自觉地透露出其父的无奈。
  当年,不拘形式、不限内容演唱的张文坤无疑是快乐的;如今感觉传承道路艰难,也许正是因为他比老一辈的传承人们拥有更大更美的梦想。
  从2010年起,张文坤已经培养出了孙艳、邱善碧、伍平、唐德芬、刘家齐等20多名华蓥高腔的传承人。尤其是年轻的孙艳嗓音条件不错,对华蓥高腔也充满热情。
  华蓥山如故,高腔载流年,华蓥高腔世世代代传承的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华蓥情怀。找到第七代传承人的张文坤自然感到高兴,哪怕只是一簇星火,他也会保护好、传承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入手,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施工技术;要点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主体施工量大,建筑施工周期较长,一般为1-2年左右,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从建筑本身来看,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楼层高,总体面积大,因此相应的工程总量也大。其二,楼层高会增加施工难度,这在一定程
期刊
摘要:当前重视和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己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民用建筑工程的电气节能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就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电气节能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节能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实施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已经势在必行。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的实施能够高效节约电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电气节能环保
期刊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材料来对建筑外墙的保温系统的进行施工,从而使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施工能够满足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实际要求。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首先阐述了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优势,对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一、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优势  1、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外保温技术将具有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工业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工业厂房的建设必须保证质量。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首先阐述了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定义;其次对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与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工业厂房常见的两种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工业厂房;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施工在我国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工业厂房
期刊
摘要:文章从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高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措施等方面谈起,对关于优化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方面进行解答。特别是针对现代给排水工程项目的专业化强度大,对其施工质量有着高要求性。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渗漏水;堵塞  引言  当前,在我国城市建设当中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保障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的基础,给排水系统的科学规划以及建设同样也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建设更多更好的桥梁,因此我们必须每座桥梁都要严格执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桥梁作为主要的基础公共设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桥梁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叙述了桥梁施工和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探讨分析了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
期刊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干河泵站中的泵站区位于牛栏江左岸一级支流干河右岸。泵房布置为地下式厂房,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有:进水建筑物、地下厂房及附属洞室、出水建筑物、地面厂区等。地下建筑物主要有主泵房和附属洞室,其中较大洞室有:主泵房、出水阀室、主交通运输洞。泵房主洞室长70.05;m,宽23.4;m,最大高度38.70m,距离干河河道约163m,埋深约107m。  引水
期刊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以儒为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需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的需要。  关键词:儒家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众多文化中儒家
期刊
“冷书记回来没有?”  “在的。”  早上九点,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田坎村村务办公室,记者见到别人口中的“冷”代表——九龙坡区人大代表、高田坎村党总支书记冷彬。  一身半新的西装,黑色皮鞋沾有浮灰……冷彬正瞄着办公桌,找党旗国旗的最佳摆放位置。见有人来,他忙起身,露出不太自然的微笑。  “他人如其名,话不多,有时候让人觉得冷冷的。但他办得了实事,让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不少人对连任三届九龙坡区人大代
期刊
摘要:目前的地基处理方法中,强夯法使用相当广泛。强夯处理地基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法具有功效高、效果好、省材料等优点。本文就某水处理厂强夯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简述,以总结经验。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应用  一、某水处理厂简介  本水处理厂为某一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水处理厂位于某沿河公路东侧沟道内,原为沿河公路弃渣场,上面覆盖有石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