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生存率提供参考指标。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术后放疗者55例,未行手术者25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37例,Ⅲ期13例;80例患者均接受体外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放疗。体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4550 Gy/25次,单次1.82.0 Gy,若有肿大淋巴结,则给予同步加量至6070 Gy。后装腔内放疗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进行,未手术患者放疗剂量3542 Gy/67次,单次56 Gy,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剂量为15 Gy/3次,单次5 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Forward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57.5%(46/80),其中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6.25%(37例),Ⅱ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1.25%(9/80),未出现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mean、直肠V30、V35、V40、V50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直肠V40为影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直肠V40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