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公立学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特殊性
(一)侧重于资金预算管理的风险防范
公立学校的资金获得主要依靠上级拨款或者是银行贷款,而无论是何种方式,从资金申请、拨付、资金运用,以及对使用情况的监督过程,资金预算一直贯穿始终。资金预算不仅是公立学校这类事业单位财务和活动的基础,而且还处于核心地位。也正是因为其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所以公立学校在对财务风险管理时,多以资金预算管理为导向,以资金预算风险为防范重点。
(二)重视资金运作效率
据调查显示,在公立学校资金来源中, 50%以上是财政拨款,其他多是银行贷款、学生收费收入等。占公立学校资金来源大多数的财政拨款,虽然具有无偿性,减轻了学校的一部分财政压力,但是财务资源稀缺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为了减轻资源稀缺的状况,公立学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更侧重于运用风险分析及控制技术,从风险分析和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角度,检验资金在有限的情况下运作是否有效率。重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防范。
(三)重视对财务活动违规性风险的防范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立学校这类特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要求较严格。近几年,出具了诸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条文,详细规范了财务活动的业绩衡量指标。然而,从前几年的现实情况来看,相较于其他事业单位,学校尤其是高校在资金处置等方面的财务活动违规现象较严重。给公立学校带来财物风险的同时,还有一定声誉损失。为了有效防范这一风险,公立学校在财务活动中,开始密切关注具体事项对规章制度的遵循性,防范违规性风险。
(四)所需资料基本由财务报告获得,重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报告可以反映学校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活动,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由会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收支情况说明书构成,是一种收付实现制下的报告模式。公立学校相关人员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所需要的资料基本都是通过财务报告获得。因此,财务报告是否可靠至关重要,是构建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学校较为重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现阶段公立学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银行贷款失控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教育需求,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越来越大的办学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财力支撑。仅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学校师资、校舍等方面的大幅提升。因此,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补充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了银行信贷。虽然银行信贷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资金匮乏的情况,但却也引发了因信贷所产生的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主观原因:管理者风险意识缺乏
1法人主体和经济责任的缺失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一特殊的事业单位,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第一,其投资主体单一,目前仅限于国家。第二,其经济性质为非营利组织机构。由于这种特殊性,所以学校领导等相关人员并没有把学校作为一个法人主体。这种法人主体意识的缺失导致学校出现财务风险。
此外,目前,我国对公立学校领导职位的安排多为任期制。而学校贷款会延续数年,贷款的产生可能会在A领导任期内,但其本金和利息的偿还很可能会在下一任及后来的领导任期内。这给经济责任的明确带来不便。缺失的经济责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贷款风险。
2自身定位过高,发展盲目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领导对国家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自身定位过高,只重视办校规模的扩建和盲目招生,贷款规模随之增长。使得学校成本投入与收益不匹配。出现潜在的负债风险。
3侥幸心理
据调查显示,在公立学校资金来源中,50%以上是财政拨款。由于长期享受无偿资金,存在侥幸心理。对贷款资金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缺乏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
(三)客观原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校资建设的投入直线攀升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逐步增多,为了容纳更多的学生和师资力量,学校对校资建设的投入直线攀升。各地区的学校不约而同的选择扩建新校区。在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有限的前提下,银行贷款数额逐步增大,高额的本金偿还和利息支出接踵而至。
三、财务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利用财务分层理论,并对其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研究学校这类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首先从学校的财务主体入手,这样可以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更合理而清晰的结构层次。
目前,财务分层理论主要用于划分财务主体,主要以“二层次论”和“三层次论”为代表。
(二)贷款资金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具体的优化措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利用项目融资策略,以及利用BOT方式。
1利用项目融资策略
主要通过抵押项目资产,以项目的未来稳定的潜在收益为融资来源,不会影响公立学校其他的财务事项,并且能够有效隔离资金风险。比如,学生食堂、宿舍楼等资产项目,收益较为稳定。可以以此向学校老师等教职员工进行融资。
利用项目融资这种方式具有两方面好处:第一,融资成本低;第二,使学校老师等职工投身于学校的建设活动,调动了员工对学校发展关心的积极性。因此,李永新项目融资是公立学校可以积极利用的一种融资手段。
2学习国外的BOT融资方式
BOT这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应用较多,包括建设、运营、移交三个过程。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即出资方仅能通过因贷款所产生的项目收益回收贷款本金以及利息。出资方所承受的风险大大超过贷款方的风险。
(三)从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的角度防范财务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动性资金的拥有可以缓解学校的财务风险。学校等事业单位应该重点控制现金流量,对资金需求数额以及需要时间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培养防范资金断流等风险的意识。同时,要重视对应付账款的管理,以降低应付账款的比重,减少学校负债额。此外,还要尽可能缩短现金实际支出与确认之间的时间差,从各方面加强资金的流动性,从流动性的角度防范财务风险。
(四)控制学校的资金运作
1创新资金运作监管机制
传统的资金监管多是由财务人员负责,但是资金运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机制,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资金运作管理的要求。在新时期下,应该构建新的资金监管运作机制,从原有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现阶段,建立一个能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同时又充满活力的资金监管机制,已经成为防范资金运作风险的关键。
2进一步明确资金运作的风险责任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学校这类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责任落实机制,尤其是要明确第一责任人的责权利。通过该机制的建设,控制资金实际运作的风险。对于造成风险的实际责任人员,要对其落实一定的经济、法律,或者行政责任。
3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之所以会出现财务风险,还在于其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而及时的预测。由于其预测的失效性,进一步导致了风险防范措施的滞后。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对于防范资金运作的风险是有一定好处的。
四、结语
对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关系到其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其风险预防、规避,以及控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3
[2]石涛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今日科苑,2007;8
[3]唐晓曼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西部财会, 2009;11
[4]张大福浅谈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2007;4
(责任编辑:祁彩云)
(一)侧重于资金预算管理的风险防范
公立学校的资金获得主要依靠上级拨款或者是银行贷款,而无论是何种方式,从资金申请、拨付、资金运用,以及对使用情况的监督过程,资金预算一直贯穿始终。资金预算不仅是公立学校这类事业单位财务和活动的基础,而且还处于核心地位。也正是因为其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所以公立学校在对财务风险管理时,多以资金预算管理为导向,以资金预算风险为防范重点。
(二)重视资金运作效率
据调查显示,在公立学校资金来源中, 50%以上是财政拨款,其他多是银行贷款、学生收费收入等。占公立学校资金来源大多数的财政拨款,虽然具有无偿性,减轻了学校的一部分财政压力,但是财务资源稀缺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为了减轻资源稀缺的状况,公立学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更侧重于运用风险分析及控制技术,从风险分析和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角度,检验资金在有限的情况下运作是否有效率。重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防范。
(三)重视对财务活动违规性风险的防范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立学校这类特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要求较严格。近几年,出具了诸如《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条文,详细规范了财务活动的业绩衡量指标。然而,从前几年的现实情况来看,相较于其他事业单位,学校尤其是高校在资金处置等方面的财务活动违规现象较严重。给公立学校带来财物风险的同时,还有一定声誉损失。为了有效防范这一风险,公立学校在财务活动中,开始密切关注具体事项对规章制度的遵循性,防范违规性风险。
(四)所需资料基本由财务报告获得,重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报告可以反映学校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活动,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由会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收支情况说明书构成,是一种收付实现制下的报告模式。公立学校相关人员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所需要的资料基本都是通过财务报告获得。因此,财务报告是否可靠至关重要,是构建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学校较为重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现阶段公立学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银行贷款失控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教育需求,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越来越大的办学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财力支撑。仅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学校师资、校舍等方面的大幅提升。因此,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补充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了银行信贷。虽然银行信贷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资金匮乏的情况,但却也引发了因信贷所产生的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主观原因:管理者风险意识缺乏
1法人主体和经济责任的缺失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一特殊的事业单位,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第一,其投资主体单一,目前仅限于国家。第二,其经济性质为非营利组织机构。由于这种特殊性,所以学校领导等相关人员并没有把学校作为一个法人主体。这种法人主体意识的缺失导致学校出现财务风险。
此外,目前,我国对公立学校领导职位的安排多为任期制。而学校贷款会延续数年,贷款的产生可能会在A领导任期内,但其本金和利息的偿还很可能会在下一任及后来的领导任期内。这给经济责任的明确带来不便。缺失的经济责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贷款风险。
2自身定位过高,发展盲目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领导对国家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自身定位过高,只重视办校规模的扩建和盲目招生,贷款规模随之增长。使得学校成本投入与收益不匹配。出现潜在的负债风险。
3侥幸心理
据调查显示,在公立学校资金来源中,50%以上是财政拨款。由于长期享受无偿资金,存在侥幸心理。对贷款资金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缺乏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
(三)客观原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校资建设的投入直线攀升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逐步增多,为了容纳更多的学生和师资力量,学校对校资建设的投入直线攀升。各地区的学校不约而同的选择扩建新校区。在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有限的前提下,银行贷款数额逐步增大,高额的本金偿还和利息支出接踵而至。
三、财务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利用财务分层理论,并对其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研究学校这类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首先从学校的财务主体入手,这样可以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更合理而清晰的结构层次。
目前,财务分层理论主要用于划分财务主体,主要以“二层次论”和“三层次论”为代表。
(二)贷款资金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具体的优化措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利用项目融资策略,以及利用BOT方式。
1利用项目融资策略
主要通过抵押项目资产,以项目的未来稳定的潜在收益为融资来源,不会影响公立学校其他的财务事项,并且能够有效隔离资金风险。比如,学生食堂、宿舍楼等资产项目,收益较为稳定。可以以此向学校老师等教职员工进行融资。
利用项目融资这种方式具有两方面好处:第一,融资成本低;第二,使学校老师等职工投身于学校的建设活动,调动了员工对学校发展关心的积极性。因此,李永新项目融资是公立学校可以积极利用的一种融资手段。
2学习国外的BOT融资方式
BOT这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应用较多,包括建设、运营、移交三个过程。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即出资方仅能通过因贷款所产生的项目收益回收贷款本金以及利息。出资方所承受的风险大大超过贷款方的风险。
(三)从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的角度防范财务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动性资金的拥有可以缓解学校的财务风险。学校等事业单位应该重点控制现金流量,对资金需求数额以及需要时间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培养防范资金断流等风险的意识。同时,要重视对应付账款的管理,以降低应付账款的比重,减少学校负债额。此外,还要尽可能缩短现金实际支出与确认之间的时间差,从各方面加强资金的流动性,从流动性的角度防范财务风险。
(四)控制学校的资金运作
1创新资金运作监管机制
传统的资金监管多是由财务人员负责,但是资金运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机制,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资金运作管理的要求。在新时期下,应该构建新的资金监管运作机制,从原有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现阶段,建立一个能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同时又充满活力的资金监管机制,已经成为防范资金运作风险的关键。
2进一步明确资金运作的风险责任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公立学校这类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责任落实机制,尤其是要明确第一责任人的责权利。通过该机制的建设,控制资金实际运作的风险。对于造成风险的实际责任人员,要对其落实一定的经济、法律,或者行政责任。
3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之所以会出现财务风险,还在于其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而及时的预测。由于其预测的失效性,进一步导致了风险防范措施的滞后。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对于防范资金运作的风险是有一定好处的。
四、结语
对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关系到其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其风险预防、规避,以及控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3
[2]石涛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今日科苑,2007;8
[3]唐晓曼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西部财会, 2009;11
[4]张大福浅谈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2007;4
(责任编辑:祁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