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一提布鞋,可能会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如今谁还穿那东西,老土!的确,皮鞋、旅游鞋不但有型有款,外观漂亮。而且皮鞋经打油抛光后,穿在脚上,使整个人都显得神采飞扬。但从小就习惯了穿布鞋的我,却对布鞋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家中生活水平较低,加之那个年代物资供应匮乏,商店大门上虽然写着"保障供给"的口号,但人们面对的现实却是万货凭票,甚至经常缺货供给的现实。所以身上衣、脚上鞋基本上还是各家自给自足。母亲从小就是家庭缝纫的高手,针线活干得非常漂亮,做布鞋更是不在话下。她每天在繁多的家务事中忙里偷闲,将小且旧的衣服和一些不知从哪里收集来的边角布料剪成小块,然后用面粉熬成的稀糊精,将其粘贴在一块纸板上,待其风干后形成一个布壳,以备做为鞋的第一层底即内底使用。鞋面则用质量较好的、排队凭布票才买来的黑色棉帆布。当所有做鞋的材料准备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最艰苦、最费工夫的缝合阶段。母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甚至不惜熬夜。几乎手不停歇地来完成这一最后冲刺:那戴着顶针铁圈的手不停地将特大号缝纫针从底与面的接合部顶上顶下,遇到实在难以扎入之处就用大针锥先扎一下再穿针引线。将这一阶段完成后,整个制鞋过程完成一半。接着再用四五层与穿鞋人脚尺寸大小相同的白色棉帆布缝在第一层鞋底之下,这一过程不知上下来回扎多少针才能完成。最后由父亲用废旧汽车内胎剪成与鞋底大小尺寸相同的形状,用鞋钉钉在最下面,这样一双崭新的黑面白底俗称"千层底"、"踢死牛"的布鞋就做好了。这样的布鞋穿起来不但柔软舒适,而且透气吸汗,最适合夏天穿着。当时我家所住的整栋楼十二户只有母亲会做这种美观漂亮实用的布鞋,加之她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对别人做鞋的请求是有求必应,所以当时整栋楼里的孩子们所穿的布鞋几乎都是她一手包办。母亲几十年以来深受全楼大人小孩们的尊重,我想与此也是不无关系的。
现在,母亲老了,身体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但她还经常摸索着为孙辈们做布鞋,我经常劝她不要再做了,但她听了之后只是微微一笑。我想她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一双布鞋,其中包含着很多很多……。
字还是手写的好
现今社会,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许多的文字材料都是先用电脑键盘敲出再通过打印机打印而成。虽然简洁明快,但我总感受缺乏个性、缺少一点内在的东西。
中国的方块汉字据考证已经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能表意的文字。另外,通过字的手工书写,还随之诞生了一门千年不衰的艺术——书法。从不太成熟的甲骨文,到先秦的小篆。从刚劲的魏碑,到狂放的草书。无一不闪烁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光辉。另外通过书法这门艺术,使我们在数千年后还能看见书写者写作时的音容笑貌。西晋的“书圣”王羲之官拜历史唯物主义军将军,人称“左右军”。但这个将军却一天的仗也没打过,使他流芳千古的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一手好字。其作品《兰亭序》被喜爱它的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乾陵。唐朝中期的大书法家严卿,为人正直刚烈。曾在安史之乱期间以河北太守这一文官职位,率领区区数千临时拼凑的河北、常山、真定三郡忠义民兵,与上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如狼似虎的安禄山叛军苦苦周旋,将其死死拖在河北一隅月余不能离去,为京都长安的防守布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字也同他的为人一样,个个刚劲挺拔,犹如泰山顶上棵棵青松。他的作品中有一篇是他在平叛之战中牺牲的侄儿的祭文,因写作时的心情异常悲痛,所以字体显得比较零乱,整幅中涂抹处很多,其中有一"悼"字的最后一竖竟向下写了近半尺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叛军的愤怒和对侄儿的思念之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中国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对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一视同仁;那就是要求他们要德艺双修,字随德显,字因人传。据说宋朝的奸臣蔡京与秦桧的字也写得不错,但没有人去学习临摹了。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大学生大学四年,精于电脑却拙于写字,招聘填表时所写的内容除姓名外,均难以辨认,令在场所有人啼笑皆非。同志们,多动手吧!写字不但锻炼身心手脑,而且陶冶情操,实在是一举多得。赶快远离键盘,拿起笔,写出真正的“我”来吧!
记得小时候家中生活水平较低,加之那个年代物资供应匮乏,商店大门上虽然写着"保障供给"的口号,但人们面对的现实却是万货凭票,甚至经常缺货供给的现实。所以身上衣、脚上鞋基本上还是各家自给自足。母亲从小就是家庭缝纫的高手,针线活干得非常漂亮,做布鞋更是不在话下。她每天在繁多的家务事中忙里偷闲,将小且旧的衣服和一些不知从哪里收集来的边角布料剪成小块,然后用面粉熬成的稀糊精,将其粘贴在一块纸板上,待其风干后形成一个布壳,以备做为鞋的第一层底即内底使用。鞋面则用质量较好的、排队凭布票才买来的黑色棉帆布。当所有做鞋的材料准备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最艰苦、最费工夫的缝合阶段。母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甚至不惜熬夜。几乎手不停歇地来完成这一最后冲刺:那戴着顶针铁圈的手不停地将特大号缝纫针从底与面的接合部顶上顶下,遇到实在难以扎入之处就用大针锥先扎一下再穿针引线。将这一阶段完成后,整个制鞋过程完成一半。接着再用四五层与穿鞋人脚尺寸大小相同的白色棉帆布缝在第一层鞋底之下,这一过程不知上下来回扎多少针才能完成。最后由父亲用废旧汽车内胎剪成与鞋底大小尺寸相同的形状,用鞋钉钉在最下面,这样一双崭新的黑面白底俗称"千层底"、"踢死牛"的布鞋就做好了。这样的布鞋穿起来不但柔软舒适,而且透气吸汗,最适合夏天穿着。当时我家所住的整栋楼十二户只有母亲会做这种美观漂亮实用的布鞋,加之她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对别人做鞋的请求是有求必应,所以当时整栋楼里的孩子们所穿的布鞋几乎都是她一手包办。母亲几十年以来深受全楼大人小孩们的尊重,我想与此也是不无关系的。
现在,母亲老了,身体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但她还经常摸索着为孙辈们做布鞋,我经常劝她不要再做了,但她听了之后只是微微一笑。我想她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一双布鞋,其中包含着很多很多……。
字还是手写的好
现今社会,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许多的文字材料都是先用电脑键盘敲出再通过打印机打印而成。虽然简洁明快,但我总感受缺乏个性、缺少一点内在的东西。
中国的方块汉字据考证已经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能表意的文字。另外,通过字的手工书写,还随之诞生了一门千年不衰的艺术——书法。从不太成熟的甲骨文,到先秦的小篆。从刚劲的魏碑,到狂放的草书。无一不闪烁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光辉。另外通过书法这门艺术,使我们在数千年后还能看见书写者写作时的音容笑貌。西晋的“书圣”王羲之官拜历史唯物主义军将军,人称“左右军”。但这个将军却一天的仗也没打过,使他流芳千古的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一手好字。其作品《兰亭序》被喜爱它的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乾陵。唐朝中期的大书法家严卿,为人正直刚烈。曾在安史之乱期间以河北太守这一文官职位,率领区区数千临时拼凑的河北、常山、真定三郡忠义民兵,与上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如狼似虎的安禄山叛军苦苦周旋,将其死死拖在河北一隅月余不能离去,为京都长安的防守布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字也同他的为人一样,个个刚劲挺拔,犹如泰山顶上棵棵青松。他的作品中有一篇是他在平叛之战中牺牲的侄儿的祭文,因写作时的心情异常悲痛,所以字体显得比较零乱,整幅中涂抹处很多,其中有一"悼"字的最后一竖竟向下写了近半尺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叛军的愤怒和对侄儿的思念之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中国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对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一视同仁;那就是要求他们要德艺双修,字随德显,字因人传。据说宋朝的奸臣蔡京与秦桧的字也写得不错,但没有人去学习临摹了。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大学生大学四年,精于电脑却拙于写字,招聘填表时所写的内容除姓名外,均难以辨认,令在场所有人啼笑皆非。同志们,多动手吧!写字不但锻炼身心手脑,而且陶冶情操,实在是一举多得。赶快远离键盘,拿起笔,写出真正的“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