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一双布鞋(外一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一提布鞋,可能会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如今谁还穿那东西,老土!的确,皮鞋、旅游鞋不但有型有款,外观漂亮。而且皮鞋经打油抛光后,穿在脚上,使整个人都显得神采飞扬。但从小就习惯了穿布鞋的我,却对布鞋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家中生活水平较低,加之那个年代物资供应匮乏,商店大门上虽然写着"保障供给"的口号,但人们面对的现实却是万货凭票,甚至经常缺货供给的现实。所以身上衣、脚上鞋基本上还是各家自给自足。母亲从小就是家庭缝纫的高手,针线活干得非常漂亮,做布鞋更是不在话下。她每天在繁多的家务事中忙里偷闲,将小且旧的衣服和一些不知从哪里收集来的边角布料剪成小块,然后用面粉熬成的稀糊精,将其粘贴在一块纸板上,待其风干后形成一个布壳,以备做为鞋的第一层底即内底使用。鞋面则用质量较好的、排队凭布票才买来的黑色棉帆布。当所有做鞋的材料准备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最艰苦、最费工夫的缝合阶段。母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甚至不惜熬夜。几乎手不停歇地来完成这一最后冲刺:那戴着顶针铁圈的手不停地将特大号缝纫针从底与面的接合部顶上顶下,遇到实在难以扎入之处就用大针锥先扎一下再穿针引线。将这一阶段完成后,整个制鞋过程完成一半。接着再用四五层与穿鞋人脚尺寸大小相同的白色棉帆布缝在第一层鞋底之下,这一过程不知上下来回扎多少针才能完成。最后由父亲用废旧汽车内胎剪成与鞋底大小尺寸相同的形状,用鞋钉钉在最下面,这样一双崭新的黑面白底俗称"千层底"、"踢死牛"的布鞋就做好了。这样的布鞋穿起来不但柔软舒适,而且透气吸汗,最适合夏天穿着。当时我家所住的整栋楼十二户只有母亲会做这种美观漂亮实用的布鞋,加之她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对别人做鞋的请求是有求必应,所以当时整栋楼里的孩子们所穿的布鞋几乎都是她一手包办。母亲几十年以来深受全楼大人小孩们的尊重,我想与此也是不无关系的。
  现在,母亲老了,身体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但她还经常摸索着为孙辈们做布鞋,我经常劝她不要再做了,但她听了之后只是微微一笑。我想她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一双布鞋,其中包含着很多很多……。
  
  字还是手写的好
  
   现今社会,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许多的文字材料都是先用电脑键盘敲出再通过打印机打印而成。虽然简洁明快,但我总感受缺乏个性、缺少一点内在的东西。
  中国的方块汉字据考证已经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能表意的文字。另外,通过字的手工书写,还随之诞生了一门千年不衰的艺术——书法。从不太成熟的甲骨文,到先秦的小篆。从刚劲的魏碑,到狂放的草书。无一不闪烁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光辉。另外通过书法这门艺术,使我们在数千年后还能看见书写者写作时的音容笑貌。西晋的“书圣”王羲之官拜历史唯物主义军将军,人称“左右军”。但这个将军却一天的仗也没打过,使他流芳千古的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一手好字。其作品《兰亭序》被喜爱它的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乾陵。唐朝中期的大书法家严卿,为人正直刚烈。曾在安史之乱期间以河北太守这一文官职位,率领区区数千临时拼凑的河北、常山、真定三郡忠义民兵,与上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如狼似虎的安禄山叛军苦苦周旋,将其死死拖在河北一隅月余不能离去,为京都长安的防守布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字也同他的为人一样,个个刚劲挺拔,犹如泰山顶上棵棵青松。他的作品中有一篇是他在平叛之战中牺牲的侄儿的祭文,因写作时的心情异常悲痛,所以字体显得比较零乱,整幅中涂抹处很多,其中有一"悼"字的最后一竖竟向下写了近半尺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叛军的愤怒和对侄儿的思念之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中国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对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一视同仁;那就是要求他们要德艺双修,字随德显,字因人传。据说宋朝的奸臣蔡京与秦桧的字也写得不错,但没有人去学习临摹了。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大学生大学四年,精于电脑却拙于写字,招聘填表时所写的内容除姓名外,均难以辨认,令在场所有人啼笑皆非。同志们,多动手吧!写字不但锻炼身心手脑,而且陶冶情操,实在是一举多得。赶快远离键盘,拿起笔,写出真正的“我”来吧!
其他文献
自打小日本鬼子来后,小镇的平静便被打破了。以往,小镇如一塘静水,镇上的人们鱼儿般游来游去,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鬼子的到来,就像一群鳄鱼扑进了池塘,鱼儿们惊得不知所措,日夜悬着心,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鳄鱼的口中之食。  小镇一面靠山,山绵延数百里;一面临汩河,汩河长得没有尽头,涨水时,河面宽达数里,枯水时瘦成一条线,船篙一点即过。这里是个天然的小码头,岩石上凿出的石阶从河边一级级上爬,一直爬上一百多
期刊
三年前,年轻的我怀揣着梦想,挥动着稚嫩的翅膀飞出了父母悉心营造的爱巢,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之旅。三年来,我在好几个城市的上空盘旋,停驻,终于有机会进入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这样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然而父亲的慈爱,母亲的唠叨却是我心中永远割舍不下的情愫,每逢佳节,这种情愫便野草般地疯长,回家便成了我心里最快乐最幸福最渴望的事,还常常在心里吟诵我最得意的几句诗句:  有人牵挂的路程不叫漂泊  有人思念的
期刊
听我讲述这个故事之前,请您先找个舒服的地方坐好,最好是那种有靠背的椅子,然后坐在冬日的暖阳下,背对着太阳,听我慢慢讲来,最好再来一壶茶,斟到功夫杯里,时不时地吮上一小口,让温馨的茶香冲淡故事中的清冷气息。这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没准我讲开头的时候,您就会想到结尾,甚至会觉得讲到了自己,那么请不要对号入座,因为结局,与你我无关。  我是一个心理医生,确切地说,挂个牌而已。我不喜欢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生活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物品。 “洋娃娃”是我喜爱之最。   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坐长途汽车去看望姥姥。记得那是一个很凉快的夏日清晨,妈妈陪姥姥上街买东西,把我也牵上了。不知那天我怎么那么幸运,居然在路上捡到了50元钱,我隐约知道那张纸会给我带来什么。当进入一个商场时,我的脚再也挪不动了,因为我看到玻璃橱窗里有一个漂亮的的洋娃娃冲着我笑,我也对着她笑,好可爱的一个洋娃娃!白白的皮肤,玫瑰红的
期刊
风儿  从老人额前掠过  稀疏的白发  摇弋着  过往的沧桑  凝望曾经漫步的小路  惆怅一声叹息  静静地  呆坐在小溪旁  听潺潺流水  叹溪流奔进  一片枯叶  从树梢徐徐飘下  像一页孤舟  顺着溪流跌宕而去  无声地  只留下对大树的眷念
期刊
又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想想栀子花的香和栀子花的美,都会让我心旷神怡。   小区的马路对面就是亚洲第四大体育中心——武汉体育中心,在里面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条栀子花长廊,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到栀子花开的季节,我和先生都会带上相机,带上女儿去尽情领略栀子花的美,感受栀子花的香。  幸福的日子总是让人觉得过得很快,想想都是3年前的事情了,我和先生在早锻炼时发现栀子花长廊的,尽管小区的各个角落有物业种的
期刊
五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在广州打工时,刚满二十岁的儿子要利用双休日去学驾驶,我极力反对,想我们这种工薪族还能买车?岂不是白日做梦!儿子坚持要去学,说如今时代,年轻人必须通电脑、懂英语、会驾驶,方能在社会上闯荡。父母向来拗不过独生子女,再说儿子又是自己掏钱去学驾驶,说他也白说,管也白管,只有任他去。不出几个月,儿子果真拿回个驾驶本本回来。我心想:这驾驶证只怕是拿也白拿,要放在箱子里存档了。谁料去年春上,
期刊
(一)    平凡的一声高喊,  开始——跑,  拉开迎春接力跑的序幕,  缥缈中似乎看到  运动员中有老、有少。  化验班的小张,  运行班的小赵,  检修班的小郝,  班长、女工代表,  忘却了往日的辛劳,  为了一个目标,  大家一起接力跑。    (二)    梅花扳手当棒,  他们再一次触摸到,  传承着责任的厚重。  手机就是秒表,  记录着飞翔的舞蹈。  竞跑他们是对手,  争先恐后
期刊
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   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  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   离生活太近的人最累,他成天在琢磨别人的心态,特别是领导的心态:领导今天说了一件事,是不是说的我?领导为什么要搬一下办公桌?领导为什么要咳嗽?小王为什么不开心?小李和老赵谈什么?……甚至回家了,还要问妻子今天为什么做了一桌好菜?……这
期刊
一有空,同事们就在一起讨论关于房子的事情,说谁谁买大房子了,一百好几平方;又说谁谁买了两套房,还要买;再说谁谁家装修得可真漂亮,进门是个大客厅,屋子里有花有草,像别墅一样,爽死了。满嘴满眼的羡慕。他(她)们对我依然固守着五十几平方的小两室一厅不动,很是不解,甚至于有些愤慨,批评我的思想意识不超前,说我不懂得投资理财。  没有办法,我是懒散随意惯的人,我想人生苦短,何苦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在房价疯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