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CTVE对尿路结石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25例尿路结石病例采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采用门脉期数据在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导航软件对尿路结石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VE检出35枚结石中的32枚,检出率91%。结论:CTVE不但可检出尿路结石病灶和病变状态,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尿路的三维解剖形态和结石与尿路的空间位置关系。
关键词尿路结石,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仿真内镜已成功地应用到尿路疾病的临床检查中[1]。我们应用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cornputed tomograpyvirtual endoscopy,CTVE)对25例尿路结石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3~52岁。18例曾经出现肾绞痛和血尿。5例出现单纯肉眼血尿。2例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 机。扫描参数为:120 kV,250 mA,层厚2 mm,螺距为1。采用门脉期数据,即注射对比剂65~80s后作扫描。扫描后所获得的图像以1mm 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在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范围,并赋予人工伪彩。应用导航软件在重建出的尿道内表面内进行“体积漫游”,结合二维图像查找病变。
2 结果
经手术证实25例患者中共发现结石35枚,其中位于肾盂内4枚,输尿管内28枚,膀胱内3枚;单发20例,多发5例,最多一例为5枚结石。CTVE检出32枚,检出率91%。1例患者肾盏内2枚结石直径较小(≤2 mm)且缺乏积水的衬托而CTVE漏诊;1例因结石密度较低CT值约40HU,CTVE考虑为凝血块而误诊1枚。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也是尿路梗阻和肾绞痛最常见的病因。腹部平片(KUB)和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X—IVU)许多年来一直是尿路结石首选、标准的检查方法。一般认为,60~90 %的尿路结石由于其表现为高密度影像而可由KUB首先发现,但其显影程度取决于结石的含钙量,并易受呼吸、活动、肠道内容物、骨骼影像的影响,检查台和片盒的污物如造影剂斑点更是可以严重干扰结石的准确诊断。X—IVU尽管能够明确结石的确切部位及结石所致尿路、肾脏功能与形态的改变,然而其同样受到上述条件的限制,且影像形式单一、有造影剂过敏反应之虞。尿路内腔解剖和病变的直接观察,一直需要采用输尿管膀胱镜检查等微创手段,这些微侵袭性检查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可同时进行取样活检和治疗如取石操作,但需要把握适应证。
随着CTU 的问世,尿路影像容积采集和三维成像得以实现。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对尿路容积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泌尿道内腔和内表面内镜样图像技术。尿路3D影像可以利用螺旋CT容积采集技术进行包括VE在内的多种3D影像重建与显示。但由于泌尿道与周围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壁等组织自然密度对比低,故常引入高密度造影剂如泛影葡胺[2、3],及在分泌期扫描来获取高对比度的影像和三维后处理影像。但泌尿系结石大部分为高密度结石,其本身与尿液有明显对比差别;引入高密度造影剂后因密度差减小,反而不利于结石的显现。本研究采用门脉期容积数据行CTVE,不但可检出尿路结石病灶和病变状态,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尿路的三维解剖形态和结石与尿路的空间位置关系。本研究亦表明:输尿管结石比肾盏结石更容易被检出,结石漏诊的主要原因是结石位于隐匿的肾盏内。
参考文献
[1] 冯敢生、韩萍.医学影像学中的奇葩—仿真内窥镜技术[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5-6.
[2] 杨秀军、彭仁罗、凌桂明 等.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3).146-152.
[3] 陳峰、郑凯尔、刘万花 等.CT仿真内窥镜成像质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1).765-769.
关键词尿路结石,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仿真内镜已成功地应用到尿路疾病的临床检查中[1]。我们应用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cornputed tomograpyvirtual endoscopy,CTVE)对25例尿路结石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3~52岁。18例曾经出现肾绞痛和血尿。5例出现单纯肉眼血尿。2例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 机。扫描参数为:120 kV,250 mA,层厚2 mm,螺距为1。采用门脉期数据,即注射对比剂65~80s后作扫描。扫描后所获得的图像以1mm 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在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范围,并赋予人工伪彩。应用导航软件在重建出的尿道内表面内进行“体积漫游”,结合二维图像查找病变。
2 结果
经手术证实25例患者中共发现结石35枚,其中位于肾盂内4枚,输尿管内28枚,膀胱内3枚;单发20例,多发5例,最多一例为5枚结石。CTVE检出32枚,检出率91%。1例患者肾盏内2枚结石直径较小(≤2 mm)且缺乏积水的衬托而CTVE漏诊;1例因结石密度较低CT值约40HU,CTVE考虑为凝血块而误诊1枚。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也是尿路梗阻和肾绞痛最常见的病因。腹部平片(KUB)和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X—IVU)许多年来一直是尿路结石首选、标准的检查方法。一般认为,60~90 %的尿路结石由于其表现为高密度影像而可由KUB首先发现,但其显影程度取决于结石的含钙量,并易受呼吸、活动、肠道内容物、骨骼影像的影响,检查台和片盒的污物如造影剂斑点更是可以严重干扰结石的准确诊断。X—IVU尽管能够明确结石的确切部位及结石所致尿路、肾脏功能与形态的改变,然而其同样受到上述条件的限制,且影像形式单一、有造影剂过敏反应之虞。尿路内腔解剖和病变的直接观察,一直需要采用输尿管膀胱镜检查等微创手段,这些微侵袭性检查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可同时进行取样活检和治疗如取石操作,但需要把握适应证。
随着CTU 的问世,尿路影像容积采集和三维成像得以实现。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对尿路容积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泌尿道内腔和内表面内镜样图像技术。尿路3D影像可以利用螺旋CT容积采集技术进行包括VE在内的多种3D影像重建与显示。但由于泌尿道与周围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壁等组织自然密度对比低,故常引入高密度造影剂如泛影葡胺[2、3],及在分泌期扫描来获取高对比度的影像和三维后处理影像。但泌尿系结石大部分为高密度结石,其本身与尿液有明显对比差别;引入高密度造影剂后因密度差减小,反而不利于结石的显现。本研究采用门脉期容积数据行CTVE,不但可检出尿路结石病灶和病变状态,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尿路的三维解剖形态和结石与尿路的空间位置关系。本研究亦表明:输尿管结石比肾盏结石更容易被检出,结石漏诊的主要原因是结石位于隐匿的肾盏内。
参考文献
[1] 冯敢生、韩萍.医学影像学中的奇葩—仿真内窥镜技术[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5-6.
[2] 杨秀军、彭仁罗、凌桂明 等.CT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3).146-152.
[3] 陳峰、郑凯尔、刘万花 等.CT仿真内窥镜成像质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1).76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