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外部效应的理论,简要阐述了公路工程建设常见的外部效应,并通过实例介绍了矫正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的办法,其结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是可控的,并且正、负外部效应是有可能可以相互转化的,以及政府对解决重大外部效应是不可取代的。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控制;转化
1. 引言
(1)外部效应亦称为外部成本、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等,是指一个人(广义)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广义)的福利,但却没有根据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来平衡这种影响。外部效应有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之分。正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有利影响,但却没有根据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获得相应的报酬;负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却没有根据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支付相应的成本。
(2)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出现背离,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即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在正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由于外部效应的造成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因而不会根据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不能使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活动达到社会最优的水平;而对于负外部效应来说,由于负外部效应的造成者没有为此支付代价,因而其不会把具有负外部效应的活动控制在社会所期望的范围之内。
(3)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是指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效应,它属于生产上的外部效应。在常见的文献和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认为公路工程建设的负外部效应很大,目前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笔者认为,其实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正外部效应并不少,而且目前表现出来的许多负外部效应是可以转化为正外部效应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正外部效应,尽量减小负外部效应,或者说最大限度地促使负外部效应向正外部效应转化,才能增加社会福利。因此,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的探讨意义重大。
2. 外部效应的特征
经济学理论认为外部效应具有的特征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且具有伴随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具有某种强制性;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控制。
3. 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外部效应
3.1公路选线。
公路建设会改变原地貌,这种改变将是长期的或是永恒的,其影响也将是长期的或是永恒的。在公路选线时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环境、地面附属物以及人和动物的活动特性等等情况,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利影响,扩大有利影响。选线要尽可能避绕村镇、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减少拆迁,少占耕地和林地,减少高填深挖等等。
桥梁的选址与设计要尽量减少对泄洪、泄凌、通航等的不利影响。
3.2污染、噪音与振动。
(1)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例如细颗粒物的飘散、污水与废料的排放、施工机械与设备排放的二氧化碳、沥青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等等,所有这些均应做到达标排放或无害化处理。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飘散物都产生污染,相反有些物质的飘散带来的是正外部效应,例如适量的消石灰飘散到植物上可以防止病虫害,飘散到水里可以净化水质等。
(2)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均会产生噪音,影响人与动物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会对人与动物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应把之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震动,例如振动压路机碾压作业时会使地壳产生震动,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譬如会使附近的建筑物产生裂缝、使鱼儿受到惊吓跃出水面甚至死亡等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科学组织,避免造成不可接受的不利影响。
3.3公路建设占地。
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占地。例如:把常用的梯形边沟改变成矩形边沟可以减少占地;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改成砼墩隔离带可以减少占地;边沟常常设计在边坡和地面的交线以外,而把之放在交线以内则可以减少占地;在边坡已进行防护或绿化后则很少有碎落物,而目前常常设计有碎落台,取消不必要的碎落台可以减少占地等等。
3.4公路建设取土。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填土,在取土的过程中,要结合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社会福利。例如搞好取土场的防护及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当地需要可以造地、造田、造塘;对于不稳定的山体进行削坡取土,消除地质灾害;结合交叉道路,可以取土降坡,方便沿线群众生活;河道取土可以改善水力水文条件等等。
3.5公路建设弃土。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弃土,在弃土的过程中,要结合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社会福利。例如搞好弃土场的防护及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当地需要可以造地、造田、造塘或造坝;废弃石质材料可以改善提高土质地方道路,造福沿线群众等等。如果乱扔乱放则会产生污染、水土流失等负外部效应。
3.6工业废料利用。
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填方,因此为大量使用工业废料提供了机会,例如粉煤灰、煤矸石、铁矿选后形成的石渣等等均可作为填筑路基的材料使用,甚至粉煤灰、废轮胎胶粉等还能作为路面材料使用,变废为宝,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3.7公路设施的利用。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造福当地。例如:施工便道可以和地方道路的升级改造相结合,施工后作为地方道路使用;公路排水设施可以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为灌溉或排涝服务;公路临建房可以改造成希望学校使用;临时电力线路、拌合场、预制厂等等都有可能被利用而为当地带来财富,在造福当地的同时往往会得到免费使用土地、免费取(弃)土等等的报酬,形成双赢的局面。
3.8灾害治理。 公路在通过不良地质区域时,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行,必须对不利状况进行处理,此时往往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例如当公路通过沙漠地区时,必须采取防风固沙措施,进而有利于环境的整体治理。
4. 没有实施的案例
4.1案例背景。
案例提出的时间是九十年代初期,它是豫S103线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镇汝坟店村需要对旧桥拆除重建跨越南汝河时提出的一个方案。如图1所示,在豫S103线跨越南汝河的上下游,河道形态近似呈现为“Ω”型,河道有水且较深;其处于平原区,土地肥沃,均为良田;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土方,近距离比较经济的取土场将会毁坏良田。
图1案例示意图
4.2公路部门提出的规划方案。
(1)改河道。
把河道改为图1中虚线的位置。改河道可以开挖大量的土方用于公路建设;由于河道的改变,桥梁由水上施工改为旱地施工,降低施工难度,减小成本。
(2)原河道的利用。
原河道的改造利用提出了三个方案:
一是用于水产养殖,养殖面积可以达到200多公顷;
二是改造成耕地,河道和河堤占地300多公顷能够改造成耕地;
三是作为火电厂排灰坑使用,可以供火电厂排放粉煤灰30~40年。
原河道面积减去改河道占地面积大于200公顷。
方案整体的正外部效应非常显著。
4.3方案“流产”的主要原因。
4.3.1地方“搭便车”。
4.3.2征地手续难办。
4.3.3土地置换方案打不成协议。
4.3.4电力企业困难,公路部门建设资金有限,付款方案打不成协议。
4.3.5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和决策机制缺失等。
5. 矫正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的办法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外部效应无处不在,并且总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外部效应有大有小,当外部效应足够大的时候,社会必须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这时只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问题,而一些小的外部效应则可以通过私人解决。
5.1私人解决外部效应的办法。
5.1.1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将己方的行为限制在社会所期望的范围之内,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较小的外部效应。
5.1.2慈善行为。
5.1.3协商和市场交换等。
5.2政府干预。
政府为了解决外部效应而制定的政策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外部效应的有害影响,发挥其有利作用,当然,政府干预具有强制性。
5.2.1管制。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些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5.2.2税收和补贴。
税收和补贴是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方法。
5.2.3制定标准和建立市场机制等。
6. 结束语
公路工程是社会基础设施,是准公共产品,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探讨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不是限制公路建设的发展,而相反是为了促使公路工程建设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增加社会福利。
(1)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但完全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2)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有正有负,并且有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大力发挥正外部效应,有效地控制负外部效应,而且要尽可能促使负外部效应向正外部效应的转化。
(3)政府应该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上发挥有效的、应有的作用,有些大的外部效应只有政府有能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卫东.微观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交通运输部公路司.新概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丛培经,等.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王明怀,等.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5]江玉林,等.公路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高红宾,等.公路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7]田子贵,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8]袁剑波,等.公路经济学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会提(1974-),女,籍贯:河南襄城人,学历:本科,职称:会计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技术经济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控制;转化
1. 引言
(1)外部效应亦称为外部成本、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等,是指一个人(广义)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广义)的福利,但却没有根据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来平衡这种影响。外部效应有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之分。正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有利影响,但却没有根据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获得相应的报酬;负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却没有根据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支付相应的成本。
(2)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出现背离,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即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在正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由于外部效应的造成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因而不会根据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不能使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活动达到社会最优的水平;而对于负外部效应来说,由于负外部效应的造成者没有为此支付代价,因而其不会把具有负外部效应的活动控制在社会所期望的范围之内。
(3)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是指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效应,它属于生产上的外部效应。在常见的文献和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认为公路工程建设的负外部效应很大,目前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笔者认为,其实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正外部效应并不少,而且目前表现出来的许多负外部效应是可以转化为正外部效应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正外部效应,尽量减小负外部效应,或者说最大限度地促使负外部效应向正外部效应转化,才能增加社会福利。因此,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的探讨意义重大。
2. 外部效应的特征
经济学理论认为外部效应具有的特征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且具有伴随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具有某种强制性;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控制。
3. 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外部效应
3.1公路选线。
公路建设会改变原地貌,这种改变将是长期的或是永恒的,其影响也将是长期的或是永恒的。在公路选线时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环境、地面附属物以及人和动物的活动特性等等情况,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利影响,扩大有利影响。选线要尽可能避绕村镇、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减少拆迁,少占耕地和林地,减少高填深挖等等。
桥梁的选址与设计要尽量减少对泄洪、泄凌、通航等的不利影响。
3.2污染、噪音与振动。
(1)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例如细颗粒物的飘散、污水与废料的排放、施工机械与设备排放的二氧化碳、沥青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等等,所有这些均应做到达标排放或无害化处理。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飘散物都产生污染,相反有些物质的飘散带来的是正外部效应,例如适量的消石灰飘散到植物上可以防止病虫害,飘散到水里可以净化水质等。
(2)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均会产生噪音,影响人与动物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会对人与动物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应把之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震动,例如振动压路机碾压作业时会使地壳产生震动,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譬如会使附近的建筑物产生裂缝、使鱼儿受到惊吓跃出水面甚至死亡等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科学组织,避免造成不可接受的不利影响。
3.3公路建设占地。
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占地。例如:把常用的梯形边沟改变成矩形边沟可以减少占地;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改成砼墩隔离带可以减少占地;边沟常常设计在边坡和地面的交线以外,而把之放在交线以内则可以减少占地;在边坡已进行防护或绿化后则很少有碎落物,而目前常常设计有碎落台,取消不必要的碎落台可以减少占地等等。
3.4公路建设取土。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填土,在取土的过程中,要结合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社会福利。例如搞好取土场的防护及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当地需要可以造地、造田、造塘;对于不稳定的山体进行削坡取土,消除地质灾害;结合交叉道路,可以取土降坡,方便沿线群众生活;河道取土可以改善水力水文条件等等。
3.5公路建设弃土。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弃土,在弃土的过程中,要结合公路沿线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增加社会福利。例如搞好弃土场的防护及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当地需要可以造地、造田、造塘或造坝;废弃石质材料可以改善提高土质地方道路,造福沿线群众等等。如果乱扔乱放则会产生污染、水土流失等负外部效应。
3.6工业废料利用。
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填方,因此为大量使用工业废料提供了机会,例如粉煤灰、煤矸石、铁矿选后形成的石渣等等均可作为填筑路基的材料使用,甚至粉煤灰、废轮胎胶粉等还能作为路面材料使用,变废为宝,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3.7公路设施的利用。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造福当地。例如:施工便道可以和地方道路的升级改造相结合,施工后作为地方道路使用;公路排水设施可以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为灌溉或排涝服务;公路临建房可以改造成希望学校使用;临时电力线路、拌合场、预制厂等等都有可能被利用而为当地带来财富,在造福当地的同时往往会得到免费使用土地、免费取(弃)土等等的报酬,形成双赢的局面。
3.8灾害治理。 公路在通过不良地质区域时,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行,必须对不利状况进行处理,此时往往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例如当公路通过沙漠地区时,必须采取防风固沙措施,进而有利于环境的整体治理。
4. 没有实施的案例
4.1案例背景。
案例提出的时间是九十年代初期,它是豫S103线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镇汝坟店村需要对旧桥拆除重建跨越南汝河时提出的一个方案。如图1所示,在豫S103线跨越南汝河的上下游,河道形态近似呈现为“Ω”型,河道有水且较深;其处于平原区,土地肥沃,均为良田;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土方,近距离比较经济的取土场将会毁坏良田。
图1案例示意图
4.2公路部门提出的规划方案。
(1)改河道。
把河道改为图1中虚线的位置。改河道可以开挖大量的土方用于公路建设;由于河道的改变,桥梁由水上施工改为旱地施工,降低施工难度,减小成本。
(2)原河道的利用。
原河道的改造利用提出了三个方案:
一是用于水产养殖,养殖面积可以达到200多公顷;
二是改造成耕地,河道和河堤占地300多公顷能够改造成耕地;
三是作为火电厂排灰坑使用,可以供火电厂排放粉煤灰30~40年。
原河道面积减去改河道占地面积大于200公顷。
方案整体的正外部效应非常显著。
4.3方案“流产”的主要原因。
4.3.1地方“搭便车”。
4.3.2征地手续难办。
4.3.3土地置换方案打不成协议。
4.3.4电力企业困难,公路部门建设资金有限,付款方案打不成协议。
4.3.5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和决策机制缺失等。
5. 矫正公路工程建设外部效应的办法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外部效应无处不在,并且总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外部效应有大有小,当外部效应足够大的时候,社会必须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这时只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问题,而一些小的外部效应则可以通过私人解决。
5.1私人解决外部效应的办法。
5.1.1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将己方的行为限制在社会所期望的范围之内,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较小的外部效应。
5.1.2慈善行为。
5.1.3协商和市场交换等。
5.2政府干预。
政府为了解决外部效应而制定的政策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外部效应的有害影响,发挥其有利作用,当然,政府干预具有强制性。
5.2.1管制。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些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5.2.2税收和补贴。
税收和补贴是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方法。
5.2.3制定标准和建立市场机制等。
6. 结束语
公路工程是社会基础设施,是准公共产品,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探讨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不是限制公路建设的发展,而相反是为了促使公路工程建设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增加社会福利。
(1)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负外部效应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但完全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
(2)公路工程建设的外部效应有正有负,并且有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大力发挥正外部效应,有效地控制负外部效应,而且要尽可能促使负外部效应向正外部效应的转化。
(3)政府应该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上发挥有效的、应有的作用,有些大的外部效应只有政府有能力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卫东.微观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交通运输部公路司.新概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丛培经,等.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王明怀,等.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5]江玉林,等.公路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高红宾,等.公路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7]田子贵,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8]袁剑波,等.公路经济学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会提(1974-),女,籍贯:河南襄城人,学历:本科,职称:会计师,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技术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