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合作始终是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战略规划发展内容之一。学校2001年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行会(HWK)合作,开设了中德合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05年4月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成功举办“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并成为“宝马”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十年国际合作历程,经历了起步、交流、参与、合作和主导五个阶段,从寻找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确立合作项目,到国际合作全面融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通过对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引进、消化、吸收,外国的“宝马”变为本土的“良驹”,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全面提升,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特色鲜明的职教之路。
一、引进优质资源,夯实办学基础
2001年我校与HWK合作伊始,德国合作方在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料方面给予我校极大的支持,赠送了奥迪A3和宝马316ti轿车各一辆,以及汽修专业的各类教学资料。2005年与宝马集团合作,为全面提升国内技术培训水平,我校与宝马集团共同投资建造实训基地。学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7900平方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大楼,3600平方米的钣金喷漆实训中心,宝马集团赠送3系、5系、7系宝马轿车各3辆,整套宝马机械专用工具、宝马电子专用工具、宝马诊断设备、四轮定位仪、扒胎机、动平衡仪,以及培训所需的车辆部件总价值500多万元,新建设的钣金喷漆专业实训中心,也将获得宝马公司工具台车、焊接工作台、玻璃支架等约150多套共计26万多元的钣金喷漆教学设备和日均每人次1000多元的钣金喷漆教学训练耗材。实训设备不仅从量上而且从质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满足现代汽车高技术含量的维修工艺规程化,维修、检测诊断设备智能化的要求。
共建实训基地保持教师与企业的紧密接触,提高了技术服务的能力;共建实训基地也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把企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与德国HWK和德国宝马集团等进行的国际合作办学,促进我校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我校整体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善、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
1.教师国际交流,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通过德国HWK、宝马集团、英国劳斯莱斯等合作途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校已有20多位教师出国接受培训,教师们身临其境感受理实一体、项目教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亲身体验在项目的引领下,小组互助——自我设计、施工、检验,师生互动——总结、完善、提高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校共有11位教师获得宝马技术和非技术培训师资格证书,一位教师获得全国唯一的劳斯莱斯培训师资格证书。他们把所学转为专业教学所用,不但成为企业认证培训师,也丰富和充实了校内专业教学。
2.国际引智工程,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我校以国际合作为平台,定期邀请语言类及专业类的外籍教师到校指导,引进国外智力,加强本土教师队伍建设。
德国HWK和宝马集团安排了一批汽修专家到校担任教学工作,指导专业建设并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学校有效利用这一资源,选派教师跟班听课、共同教研,近距离学习国际先进的人才培育方法、人才培育理念和技术标准。合作方每年还安排1-2名德国学汉语的大学生到校进行语言教学和交流,对我们深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借鉴、吸收宝马培训的精髓,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在合作交流中,学校同时通过各种层面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对德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消化、吸收并与我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对我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造,逐步将其本土化,这一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合作开发项目,促进管理队伍水平提升
我校2005年10月启动宝马培训项目,并成为宝马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2006年起,学校在与宝马培训学校多次磋商协定后,面向华东地区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学生开展宝马学徒工项目,在宝马经销商和学员之间建立一座开放、有效的沟通桥梁。通过管理合作项目,造就了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国外教学管理方法的教育管理队伍。
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在国际合作中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学校全面引进、借鉴德国双元制,确立了“行动导向、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有机融为一体,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突出职业素养培养。在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中,我们在汽修专业推行“模块化教学”,在信息技术专业探索“引企入校”,在形象设计专业深化工学结合的集团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1.借鉴消化,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
汽车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宝马培训模式,结合自身特色,对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做了全面的调整,重新修改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大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开发出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宝马经销商的需求,把项目合作与专业建设、课程引进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对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进行改革,并以此编制若干核心模块和自选模块,试行模块教学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按照宝马IBT培训的内容,对17个模块进行了修改,含《新维修车间系统》《发动机机械机构》《汽油发动机》《车辆电器系统基本概念》《底盘基础》《车身》《动力传递》《车轮和轮胎》等,成为针对学校和宝马合作建立的宝马学徒工项目培训的内容。通用ASEP项目校企共开发出《汽车售后服务基本技能》《汽车维护保养》《实习报告手册》《自动变速器》等四门模块化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2.筑巢引凤,构筑企业化的学习环境
我校信息技术专业与南京市波司达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在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指导下,成立了以学生为企业主体的“51印书网”(www.51yinshu.com),场所设在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按企业运营需求设置岗位,学生选岗竞聘,分别设有总经理、财务会计、设计部、发行部、宣传部等部门,以完成对外业务为目标实行项目化教学,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专业技能、领悟工作过程知识、内化职业素养。
3、集团平台,形成半工半读的育人途径
我校与省美容美发协会联合牵头,发起并成立职教集团,25家企业和20家职业院校成为江苏美容美发职教集团的理事单位,并在我校建康路校区打造一流的省级美容美发实训基地,成为江苏省第一所由企业和中职校牵头的职教集团,整合了行业及相关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实训场地等,聘请行业专家入校指导专业教学。同时以集团为平台,统筹美容美发行业资源,把学生送到企业中,创设了每周三天校内理论学习、二天企业实训操作的半工半读的育人途径。
(作者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一、引进优质资源,夯实办学基础
2001年我校与HWK合作伊始,德国合作方在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料方面给予我校极大的支持,赠送了奥迪A3和宝马316ti轿车各一辆,以及汽修专业的各类教学资料。2005年与宝马集团合作,为全面提升国内技术培训水平,我校与宝马集团共同投资建造实训基地。学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7900平方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大楼,3600平方米的钣金喷漆实训中心,宝马集团赠送3系、5系、7系宝马轿车各3辆,整套宝马机械专用工具、宝马电子专用工具、宝马诊断设备、四轮定位仪、扒胎机、动平衡仪,以及培训所需的车辆部件总价值500多万元,新建设的钣金喷漆专业实训中心,也将获得宝马公司工具台车、焊接工作台、玻璃支架等约150多套共计26万多元的钣金喷漆教学设备和日均每人次1000多元的钣金喷漆教学训练耗材。实训设备不仅从量上而且从质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满足现代汽车高技术含量的维修工艺规程化,维修、检测诊断设备智能化的要求。
共建实训基地保持教师与企业的紧密接触,提高了技术服务的能力;共建实训基地也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把企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与德国HWK和德国宝马集团等进行的国际合作办学,促进我校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我校整体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善、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
1.教师国际交流,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通过德国HWK、宝马集团、英国劳斯莱斯等合作途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校已有20多位教师出国接受培训,教师们身临其境感受理实一体、项目教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亲身体验在项目的引领下,小组互助——自我设计、施工、检验,师生互动——总结、完善、提高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校共有11位教师获得宝马技术和非技术培训师资格证书,一位教师获得全国唯一的劳斯莱斯培训师资格证书。他们把所学转为专业教学所用,不但成为企业认证培训师,也丰富和充实了校内专业教学。
2.国际引智工程,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我校以国际合作为平台,定期邀请语言类及专业类的外籍教师到校指导,引进国外智力,加强本土教师队伍建设。
德国HWK和宝马集团安排了一批汽修专家到校担任教学工作,指导专业建设并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学校有效利用这一资源,选派教师跟班听课、共同教研,近距离学习国际先进的人才培育方法、人才培育理念和技术标准。合作方每年还安排1-2名德国学汉语的大学生到校进行语言教学和交流,对我们深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借鉴、吸收宝马培训的精髓,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在合作交流中,学校同时通过各种层面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对德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消化、吸收并与我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对我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造,逐步将其本土化,这一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合作开发项目,促进管理队伍水平提升
我校2005年10月启动宝马培训项目,并成为宝马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2006年起,学校在与宝马培训学校多次磋商协定后,面向华东地区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学生开展宝马学徒工项目,在宝马经销商和学员之间建立一座开放、有效的沟通桥梁。通过管理合作项目,造就了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国外教学管理方法的教育管理队伍。
三、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在国际合作中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学校全面引进、借鉴德国双元制,确立了“行动导向、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有机融为一体,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突出职业素养培养。在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中,我们在汽修专业推行“模块化教学”,在信息技术专业探索“引企入校”,在形象设计专业深化工学结合的集团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1.借鉴消化,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
汽车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宝马培训模式,结合自身特色,对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做了全面的调整,重新修改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大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开发出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宝马经销商的需求,把项目合作与专业建设、课程引进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对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进行改革,并以此编制若干核心模块和自选模块,试行模块教学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按照宝马IBT培训的内容,对17个模块进行了修改,含《新维修车间系统》《发动机机械机构》《汽油发动机》《车辆电器系统基本概念》《底盘基础》《车身》《动力传递》《车轮和轮胎》等,成为针对学校和宝马合作建立的宝马学徒工项目培训的内容。通用ASEP项目校企共开发出《汽车售后服务基本技能》《汽车维护保养》《实习报告手册》《自动变速器》等四门模块化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2.筑巢引凤,构筑企业化的学习环境
我校信息技术专业与南京市波司达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在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指导下,成立了以学生为企业主体的“51印书网”(www.51yinshu.com),场所设在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按企业运营需求设置岗位,学生选岗竞聘,分别设有总经理、财务会计、设计部、发行部、宣传部等部门,以完成对外业务为目标实行项目化教学,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专业技能、领悟工作过程知识、内化职业素养。
3、集团平台,形成半工半读的育人途径
我校与省美容美发协会联合牵头,发起并成立职教集团,25家企业和20家职业院校成为江苏美容美发职教集团的理事单位,并在我校建康路校区打造一流的省级美容美发实训基地,成为江苏省第一所由企业和中职校牵头的职教集团,整合了行业及相关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实训场地等,聘请行业专家入校指导专业教学。同时以集团为平台,统筹美容美发行业资源,把学生送到企业中,创设了每周三天校内理论学习、二天企业实训操作的半工半读的育人途径。
(作者单位: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