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2002年算起,大桥从提出设想、立项、修建到完工共历时15年,总设计师孟凡超见证了全过程。
  孟凡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2004年,他开始主持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2009年12月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2011年2月-2012年10月,他又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深水区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
  如今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孟凡超无比自豪。在他眼里,这座大桥就像是一个自己辛苦哺育出的孩子一样珍贵。

1、


  在孟凡超的履历上,港珠澳大桥虽然让他名誉加身,但是这个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从可行性研究到目前开通运营,6年筹备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5年,其中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首座跨越和连接三种不同社会机制体制的超级交通通道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是一项庞大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很强的创新性。孟凡超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除了工程线位方案、工程技术方案、工程技术标准、气象、水文、地质、交通经济、建设必要性、交通通行方案、环境评价、通航标准、航空限高、投资融资模式、收费方案等等外,还包括三地法律、三地技术规范、三地口岸方案、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
  “香港、澳门、珠海三地采用的是一国两制,管理方式、工程方案、设计理念、资金成本等等均不同,每一项都有挑战,都需要磨合。”孟凡超表示刚开始介入时,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难的项目,世界没有先例,但他说自己喜欢那种挑战,虽然当时压力非常大。所以,当时他并没想那么多,而是想着先把设计方案拿出来再说。

  2003年8月,國务院正式批准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2004年年初,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工作启动,孟凡超被任命为主体工程总设计师,开始了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核心性研究报告的前期规划。此前,他还参与了国内众多桥梁的设计工作,包括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50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还获得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称号。

2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刚开始,就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坎儿。这个坎儿主要是珠海和澳门对大桥登陆点产生了分歧。出于城市利益的考虑,珠海希望设置在穿过澳门的横琴岛,澳门希望设置在珠海的情侣路,很难协调。
  孟凡超介绍说,登陆点的选择问题成了可行性研究的“拦路虎”。登陆点的选择控制着跨海通道的走向和工程规模,是整个跨海大桥的“龙头”,龙头定不下来,龙身和龙尾都摆不起来。
  孟凡超回忆,那几个月,自己几乎茶饭不思,做梦都在想登陆点究竟设在哪里才能让两地都能接受。2004年春节,孟凡超和设计团队都没有回家过年,他要求设计团队都不能离开珠海,随时待命。他带着设计团队沿着伶仃洋西岸一步一步找最佳登陆点,都无功而返。
  有一天,孟凡超从澳门返回珠海,就在要进入拱北口岸关口时,他发现在澳门和珠海的关口之间有一个过渡地带,他喜出望外,立即用脚步去丈量,有50米左右的宽度,可以建成6车道,作为登陆点正好合适。后来拱北登陆点,得到了港珠澳三地的一致认可。

3


  2005年,孟凡超带领团队完成了大桥三种总体设计方案:全桥、全隧和桥岛隧组合方案。但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各类专家意见严重不统一,桥梁专家坚持应采取全桥方案,而搞隧道的专家则建议搞全隧道方案。但更多的人主张桥岛隧方案。但每一种方案都会被质疑。
  孟凡超个人更偏向于全桥方案,桥梁设计界有一个不成文的经验:能桥则桥,不得已才修隧道。他当然希望这座桥像一座勋章一样,在地面上展示,看得见、摸得着。但综合多方面因素他发现,最可行的却是桥岛隧方案,就是把桥梁、人工岛、隧道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为什么必须采取桥、岛、隧三种方式的集群组合?孟凡超解释说,首先,珠江口上有一条国家级、世界级的航道,每天最繁忙的时候这里有四五千艘轮船在海面上通过,必须保障绝对的畅通。其次,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又靠近香港机场,每天1800多架的航班要从这里起降,所以出于安全考虑,桥也不能修得太高。
  为了避开这两个矛盾,设计师就得在工程方案中加入海底隧道。“但海底隧道总不能两头没有依靠地就在水下埋沉管吧?这样就逼得你不得不建人工岛,所以桥、岛、隧三大块缺一不可。”
  孟凡超无数次在江面上查勘,最终,方案中,靠近香港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航道畅通和航空限高问题。经过他一系列劝说和展示,大家达成共识,选择桥岛隧方案。   如今,我们从空中俯瞰,看到港珠澳大桥像一条纽带一样将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相连,同时也有人疑问,为什么大桥是弯弯曲曲的样子,而不是一条直线?其实这样设计有不得已的地方:首先,大桥连接的是珠港澳三地,不可能用一条直线把它们串起来。同时,珠江口有30多公里宽,每一段的水流方向都是不一样的。而从工程的角度来讲,是希望把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方向大致取平,取平以后能尽量减少阻水率。“大桥在设计的时候,珠江委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苛的要求,就是几十公里的桥长,包括桥岛隧组成的这么一个集群工程,总阻水率必须低于10%。”
  伶仃洋属于弱潮河口,潮型为不规则的半日混合潮,泥沙携带量很大。水利专家认为“阻水率”过大,如果超过了10%,以后可能会对大桥以北的珠江和海湾的演变、生态的演变、海床的演变等产生负面的影响。
  孟凡超表示,把桥修得自然带弯曲,除了好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如果几十公里的大桥都被修成了一条直线,开车的人很疲劳,容易犯困,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4


  2009年3月,港珠澳大桥的勘察作业船已经在伶仃洋面上展开作业。港珠澳大桥正式进入初步设计勘察阶段。为了实现2009年底开工,其初步设计、初步勘察和专题研究同步向前推进。
  在孟凡超看来,总设计师要善于权衡各种复杂的意见,准确地寻找到一个最佳方案,拿出的决策要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且要经得起事实和时间的考验。“在我们团队的意见和社会专家意见不一致时,总设计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孟凡超说。
  很多时候,孟凡超不得不斡旋于三方不同的意见之中,但最终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经验就是“平等、尊重、协调”。孟凡超说,事实证明三地协调机制是一项成功的探索,例如制定技术标准就高不就低等原则,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减少了分歧,使最终解决方案达到三方满意。
  与此同时,作为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孟凡超在面对争论时也要有必要的坚持。“一个超级项目在设计阶段有各种争论是非常正常的,但总设计师一定要抓住主要的建设目标,对于港珠澳大桥来说,拒绝过于刻意的景观设计,确保港珠澳大桥简洁、大气、力度的美就是一种坚持”。因为港珠澳大桥本身巨大的体量、规模,独特的桥隧结构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已经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港珠澳大桥自身巨大的挑战性和创新性,使它成为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孟凡超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标志着我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
  那么港珠澳大桥究竟创下了多少个“第一”?孟凡超扳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数道:“作为一个单体的跨海通道项目,港珠澳大桥无疑是全世界最长的一个;从岛隧工程来讲,沉管隧道的埋深已经达到了46米,这个深度,也是世界最深的;此外还有人工岛,筑岛技术属于目前世界最先进;如此体量的人工岛建设速度也是世界最快的……”
  港珠澳大桥最初定位不仅要建设成世界级的跨海通道,为粤港澳三地提供优质服务,还要成为珠江两岸的地标性建筑。正是在这样的目标和种种挑战下,孟凡超提出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概念和理念。“四化”的本质与核心就是工业化。这意味着,传统建设施工模式中,“千军万马”下海作业的局面将成为“老皇历”。从桥墩到桥塔,从钢箱梁到深入海底46米深的隧道沉管,都从“浇筑”变成了制造,变成了在工厂按照标准生产的大型预制件产品;施工企业自己研发制造或购买的大型施工装备、大型浮吊、大型船舶,将大型构件产品运输到海上,像搭拼积木一样,一件一件地组装成“钢铁巨龙”。
  “四化”设计理念使传统工法模式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难度、环保等问题得以迎刃而解,赢得了业主、粤港澳三方、施工企业、工程技术同行的认同和赞赏。

  2014年底,孟凡超去美国弗吉尼亚州访问,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并邀请对方到中国来考察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他们当时还不相信。来了之后,看了我们的沉管、钢结构、钢箱梁、墩台结构,看了海上施工现场,感到非常震惊,认为这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
  孟凡超清楚地记得,美国代表团参观完后发出了由衷地感慨:“没想到你们中国人在远东还能干出这种惊天动地的事!”

  如今,在“四化”理念下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工程”。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项目都纷纷向中国订货,包括钢结构制造,甚至连钢材都是用中国的产品。

5


  港珠澳大桥无论是规模还是所处环境的复杂程度,都是当今世界“无桥能及”的。就在孟凡超带领设计团队日夜奋战之时,一个有关中华白海豚的环保问题被提了出来。

  环保专家提出,港珠澳大桥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正好经过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专家们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建议大橋要么绕行,要么不要建。
  环保是一道高压线,也是一个必须坚守的规矩。
  孟凡超带领团队仔细研究白海豚的生活习性,不断思考如何尽可能减少工程对白海豚的干扰和影响。最终在孟凡超提出的“四化”理念下得到解决。   “我们在施工方案和技术的设计上,大大控制了下海作业的人员和装备数量。在施工期间,海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机具和人员。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案和理念来做,千军万马下海,大量的排放、人员和装备,就可能会与海洋生物有冲突。”孟凡超说,根据监测记录,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施工,大大降低了对白海豚的生活。

  大桥主体工程施工7年,没有发现因施工直接造成中华白海豚伤亡的事故,同时也没有发现重大海洋污染事故或因海洋污染事故造成中华白海豚死亡。孟凡超还分析说,由于大桥位处世界级战略航道,往来的众多船只威胁着白海豚的生命,但大桥通车后会将大量的海上交通流转移到桥上,对白海豚的保护是一个有利的选择和方向。

6


  港珠澳大桥是超级工程,不仅仅因为其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都史无前例,大桥的造价同样金额不菲,根据公开资料报道,整个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建设耗资高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
  如此高的财政投入自然引发了不少质疑,我们建港珠澳大桥究竟有什么用?会不会只是一个形象工程?这么高的造价,投入使用后能收回成本吗?
  对此,孟凡超给出了他的答案:“粤港澳三地以及中央政府总体的要求,是30年收回所有投资的直接成本,我们经过研究也认为这个时间是合理的,甚至也可能都用不到30年”。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像港珠澳大桥这种国家战略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实并不能完全用简单的财务收益指标来衡量其必要性和经济性,“港珠澳大桥最大的一个战略意义,就是把小珠三角,或者大湾区的时空观要彻底颠覆,我们想建立一小时交通生活经济圈,这个不是1000亿所能衡量的。或者说它最终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家的经济效益,不是1000亿能打得住的”。

7


  从苦难中走来,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孟凡超,身上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他是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大学期间选择了桥梁与隧道专业,从此一生与桥结缘。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工作。

  那时国家刚刚改革开放,交通建设急需新技术、新工艺。孟凡超说自己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新思维参与了多座国家级或省部级跨越江海、深山峡谷特大型桥梁的勘察设计,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他设计了伊拉克摩苏尔大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承担的第一个商业化建设项目。他主持设计的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重点工程,是国家公路干线312国道(上海至成都)上的特大型桥梁,是交通部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1999年竣工验收时被评为优良工程。他主持设计的舟山西堠门大桥主跨1650米,其跨度在当时居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备受国内外桥梁界关注,是一座采用最新结构设计的双塔双索面非对称式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他作为该桥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总负责人之一,在主持研究工作中,提出了南京二桥建设桥位选择新生村桥位優于燕子矶桥位的结论;在桥型方案选择上,提出了采用三跨过江斜拉桥方案优于一跨过江斜拉桥的结论,有效降低了南京二桥的工程风险性,减少了工程投资。他也因此荣获了2002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他还主持完成了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的方案设计及总体设计,该桥极具创意的总体设计方案获得了马来西亚政府总理的高度赞誉。
  对于时代赋予的机会与机遇,他视若珍宝。当有人问到他“您事业中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时,孟凡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机遇!”
  “多修一座桥,多干一个项目,我就多一份快乐。”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哪怕在理念不同,思想碰撞之下,暂时不被理解和认同,不断和周围的人发生观念碰撞,但因为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他都坚持了下去。
  但更重要的是,孟凡超之所以能牢牢地把握住机遇,正是因为他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其他文献
我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感情太深了,所以我的文学更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我记得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俄罗斯作家、《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鲍里斯·瓦西里耶夫,托《光明日报》记者给我带来一个信儿,说他对我关切小人物的命运表示敬意。  是,我是关切小人物,恐怕也是因为对这块土地的人民的文化太关切了。由于民间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所以当大地上的文化遭遇冲击、风雨飘摇的时候,大量的传承人几乎艺绝人亡的时候,我们
在青岛的海尔集团产品展示大厅里,分别展示了十多平方米的一居、两居、三居等不同的智能家居配置。这其中,馨厨冰箱特别引人注目。这款已经在居民家庭使用的互联网冰箱上,有个电子显示屏,可以显示出食材保鲜期、海量菜谱等。用户可一边做饭一边观看新闻节目、影视剧,随心听天气预报和相声,还可下单订货……  馨厨冰箱就是海尔海创汇平台小微创客研发的产品。“馨厨与用户见面后的第5天,就获得了第一笔第三方付费收入。这是
2006年12月6日,为了帮助自己的贫困学生,25岁的河南大学德语系教师张晓晖发起了不求回报的“母亲助学活动”。  如今,“母亲助学活动”已走过10个年头,帮助范围也从河南大学贫困生扩展到河南兰考、河南南召以及云南金平山区等地的贫困生。  截至目前,“母亲助学活动”已募集善款近140万元,其中张晓晖个人捐款15万多元,帮助贫困学生2000余人次。10年来,“母亲助学活动”先后33次前往河南南召山区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需要在大家面前维护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果这个形象是积极、正面和阳光的,就更加符合大众对于公众人物的期待。只不过,明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分情商高低,当他们的底线被触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容易hold不住自己的人设,随时情绪大爆炸。这时,他们就变成一只“愤怒的小鸟”,说出来的话,狗血程度堪比八点档的电视连续剧对自。不过,这些情绪喷发,也让粉丝看到了明星真性情的一面。  来自吴青
2.2亿元买只鸡缸杯、2.8亿元买张唐卡、2.07亿元买幅曾巩《局事帖》……企业携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改变收藏格局。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常常看到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尤其在2016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买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局事帖》,苏宁集团以3.036亿元买下《五王醉归图卷》,宝龙集团以1.95
美国亿万富豪大卫·洛克菲勒于美国时间3月20日早间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1岁。  这位世界最年长的亿万富翁出生于1915年6月12日,是“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的最后一个孙子。美国福布斯杂志预计,大卫·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约为33亿美元。而根据家族发言人的声明,大卫·洛克菲勒生前捐赠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  【“不务正业”的银行家】他的名片盒有15萬张名
“每个人都希望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慈善能让我们变得更完美。我非常享受慈善带给我的乐趣,希望能做一辈子。”这是姚明曾经在媒体采访时说过的话。姚明身上有着太多光环。退役之前,他的主要身份是世界著名的篮球明星,脱下球衣之后,这位“小巨人”又快速完成了向多元化角色的转变,给自己增加了不少新头衔:上海市政协委员、风险投资家、葡萄酒商、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董事长,此外还有国际特奥会董事及全球形象大使和姚基金
年初因出演《欢乐颂》“王柏川”一角爆红的张陆终于携新剧重回荧屏。在东方卫视和腾讯视频热播的《如果蜗牛有爱情》已进入收官阶段,而张陆的角色才刚刚上线。曾在《洪流》、《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等剧中出演硬派角色的张陆,这次饰演一位县级公安局刑侦队队长。  近日,张陆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畅谈拍戏过程中的开心事,解读《欢乐颂》第二季“王柏川”的变化,也聊起了与王凯的“兄弟情”。据说,张陆和王凯经常小酌
骂战背后,孰是孰非,难以厘清,不过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万达给《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少,算不算垄断?国内电影制片公司先后布局院线、影院,自产自销,会不会对电影市场造成伤害?中国需要像好莱坞一样出台“派拉蒙法案”吗?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国内影业公司想垄断全产业链吃独食,中国电影将难以做大做强。  排片:万达端出“冷板凳”  11月18日,由华谊兄弟联合耀莱影视、摩天轮文化等出品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是国内最早研究大众文化的学者。在中国,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繁荣于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述为90年代)。1999年,戴锦华写作的《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首次出版就被奉为文化研究领域的“圣经”,今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了戴锦华的《隐形书写》《雾中风景》和《浮出历史地表》(与孟悦合著)。她如今对“大众”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