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以来,全球玉米總产量和水稻、小麦的距离在拉大。2013年,玉米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并呈现出高产、加工产品多样化的趋势,2020年全国玉米高产纪录为1663.25公斤。
李少昆研究员认为,当前我国玉米产业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成本高、价格高,导致玉米竞争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不优、专用率低,阻碍了饲料、加工业对国内玉米的需求。三是单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18—2020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416.7公斤,仅相当于美国的57.9%,年增长速率也低于美国,单产增长空间很大。四是农户经营组织方式分散,生产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新技术采用难。
他认为未来我国玉米产业稳产保供主要靠单产提高。促进单产提高的重点技术可从九个方面来考虑,即:玉米生产系统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相应关键技术、玉米生产布局和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区域资源与玉米群体生产定量化匹配技术、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耕层构建与保护性耕作、品种选育与生物育种技术应用、产量与品质协同技术及专业化生产、信息技术应用及精准生产与管理、全球气候变化与抗逆生产技术等。
当今玉米的问题是扩大生产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问题,而竞争力由玉米产量、质量、生产成本和品牌构成,科技是贯穿全过程的第一要素。近20年我国玉米产量提升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升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中,支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创新,体现在早熟玉米品种的引进、培育与推广,农机农艺融合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节水等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南方“望天田”改种玉米等;单产增长主要得益于玉米种子质量提升与单粒精播技术,依靠群体增穗增产,广适应品种的均衡增产,周年高产形成与资源高效匹配以及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玉米产量的逐年提高,品种耐密性和适宜种植密度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我国玉米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应考虑合理增密,加强耐密玉米品种的选育、实施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化、高效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