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中接种菌株X-4的醋样出现明显的发酵臭味,而接种菌株Z-1和Z-2的醋样表面形成膜醭.经鉴定,4株细菌分别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机 构】
:
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浙江工商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中接种菌株X-4的醋样出现明显的发酵臭味,而接种菌株Z-1和Z-2的醋样表面形成膜醭.经鉴定,4株细菌分别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2株真菌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kudriavzevii)和盔形毕赤酵母(Pichiamanshurica).低温是异常发酵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的前提条件,毕赤酵母产生的膜醭阻断了醋酸菌的氧气供应是导致醋酸异常发酵的主要因素.一旦玫瑰醋发生异常,应及时翻缸、升高温度、加入醪液.
其他文献
以患儿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现代医学和护理领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现代医院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主要在儿科诊所接受治疗.通常,年龄从几个月到12岁不等.在儿科疾病中,起病往往很急,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新生儿自身的问题.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理解也存在显著差异,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儿科护理健康教育是科室的一项重要护理研究,中国居民非常重视婴幼儿的健康.不同的家
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主要来自原料、酒曲及微生物发酵过程,而微生物发酵是白酒风味的主要来源.解析微生物与风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利于阐明潜在风味功能菌群和控制白酒产品品质.该文对近年来三大基本香型白酒产风味功能微生物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形成之间相关性研究以及风味微生物对白酒产品质量的影响,为白酒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和白酒品质的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利用益生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当前营养健康领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乳酸菌是食品中常用的益生菌,迄今为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仅从人的胃肠道分离的乳酸菌可在食品中使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从食品来源中分离出具有益生功能的菌株以扩大益生菌的选择范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全基因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等技术可以鉴定到亚种及菌株水平上的益生菌.鉴于分离鉴定技术是益生菌安
L-丙氨酸是一种中性非必需氨基酸,不仅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在食品领域还可以用作增味剂、防腐剂、保鲜剂,在医药领域可用于药物原料,在日化领域可用于温和表面活性剂合成.目前,L-丙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水解提取法、酶转化法以及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生产的L-丙氨酸质量较差,生产过程易造成环境污染;水解提取法生产过程较复杂,不适宜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酶转化法需用L-天冬氨酸作为原料,成本较高.相较而言,微生物发酵法更适宜用于工业化生产.该文介绍了L-丙氨酸在食品领域、医药领域和日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手段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分离醋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RIC)分型及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0株醋酸菌,经鉴定18株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株为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经ERIC分型,18株巴氏醋杆菌属于5个分型(Ⅰ~Ⅴ型),2株醋化醋杆菌属于2个分型(Ⅰ和Ⅱ型).经发酵特性研究,巴氏醋杆菌、醋化醋杆菌中Ⅱ型菌株的温度耐受性均优于Ⅰ型